李世民这次带走了天策府一半的武将,还有研究院研究出来的所有东西。
王宸带走了一大半的战马,这次李世民的兵大部分都是步兵,不过蒸汽汽车已经研究出来了,拉个几百斤重的火炮还是没问题的。虽然跑得慢但是可以一直开不用熄火。
李世民站在朱雀门前清点着大军,身后跟着送行的文武大臣。
李世民望着眼前士气高昂却又稍显紧张的士兵们,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将士们!今日我等出征暹罗与百济,此乃扬我大唐国威之战!
你们看那蒸汽汽车,乃我大唐智慧结晶,有此利器,何惧路途遥远!”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士兵,“暹罗与百济野心勃勃,妄图侵犯我大唐边境,践踏我大唐尊严。
我等身为大唐儿郎,当以热血扞卫家国,以勇气直面强敌!”
士兵们听着,眼神越发坚定,纷纷握紧手中武器。
“此去虽有艰难险阻,但我相信,凭借你们的英勇无畏,凭借我大唐的强盛实力,定能凯旋而归!待到归来之日,我定论功行赏,让你们与家人共享荣耀!
现在,随我出征,为大唐而战!”言罢,李世民翻身上马,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朝着暹罗与百济进发。
魏征这家伙跟在李世民身后自知劝不下上头了的李世民,只能看着旁边的尉迟恭骂道“黑子,你可给我保护好陛下,陛下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池。
要是有任何差池你就是脑袋割下来也没用了。”
尉迟恭头也不回“老魏你放心吧,高句丽都被大将军打下来了,此次前去暹罗和百济有李靖在镇守,一路过去都是我大唐领土出不了什么问题。
到时候进攻的时候我只用拦着陛下不让他亲自冲阵就行了。
暹罗和百济连高句丽都不如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魏征被王宸怼了这么多年脾气也好了许多听见尉迟恭敢和他这么说话也没有生气。
“小心无大错,太子还年轻,大唐一个皇帝一个大将军都不在长安,我是担心啊。”
李世民回头笑了笑“人生短短几十年,朕不想当那关在笼子里的皇帝。
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朕活了大半生才明白这个道理,诸位大臣希望你们好好辅佐太子等朕凯旋。”
“陛下放心,我等定好好辅佐太子。”
李承乾在李世民旁边有些不知所措。
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父皇,此次出征,儿臣虽不能随您一同上阵杀敌,但儿臣会在长安日夜为您和将士们祈福。儿臣定会谨遵您的教诲,与诸位大臣一同治理好大唐,守护好这万里河山,绝不让您在前方有所牵挂。”
李世民勒住缰绳,看着李承乾,眼中满是欣慰,说道:“吾儿有此心意,朕便放心了。你要明白,治理国家需心怀百姓,公正严明,遇到难题多与大臣们商议。朕此去定会早日凯旋,你且安心。”
李承乾重重地点了点头,道:“父皇,您在前线也要保重身体,儿臣盼着您早日归来。”
李世民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随后策马向前,带领大军继续前行。李承乾望着父皇远去的背影,暗暗发誓,定要将长安治理得井井有条,等父皇得胜归来。
长安百姓不是第一次看见皇帝亲征,但是还是第一次在李世民登上皇位后第一次亲征,此刻百姓全部都在各家茶楼窗户边围着想要一睹皇帝的尊容。
只是可惜李世民身穿黑甲骑在战马上被士兵围在中间百姓们无法看见李世民长什么样。
毕竟皇帝出行打仗百姓都不可能近距离接触就怕有刺客,百姓被拦在外围只能看见外面的黑甲玄甲军。
李世民带着士兵们浩浩荡荡从朱雀门出发一路送行,花了大半个月时间才走到高句丽境内。
李靖早已在辽水河畔等着了。李靖见到李世民,赶忙上前行礼:“陛下,一路辛苦了。”李世民下马扶起李靖,笑道:“有药师在此,朕心安矣。”
这时,李积也走上前来,拱手道:“陛下亲征,此役必胜。”李世民看着两位大将,豪情万丈地说:“朕此次携大唐精锐而来,又有你们二位相助,暹罗与百济必破。”
李靖微微点头,说道:“陛下,虽我大唐实力强盛,但暹罗与百济也不可小觑。他们地形复杂,又有一定的兵力。不过,我等有蒸汽汽车和火炮,定能发挥奇效。”
李积接着说:“我已派人打探了敌军情况,他们的防御部署也有了些眉目,待陛下大军休整几日,便可制定作战计划。”
李世民望向辽水对岸,目光坚定:“好,就依你们所言。朕要让这大唐的威风,在暹罗与百济的土地上尽情展现。”
说罢,三人相视而笑,仿佛胜利已然在望。
李世民没有在高句丽多做停留直接带着大军南下,李靖把移民问题丢给了李积跟着李世民从高句丽南下攻打暹罗。
只用了三四天就进入了暹罗境内来到了暹罗城墙下。
“药师你看看应该怎么打?”
“陛下臣觉得还是老样子,用大将军造的火炮直接强攻就行了。
就这小土墙几炮就轰塌了,咱们甚至都不用像以前一样见他们四散逃离躲进山林就没办法。
只要用火枪兵包围城池,大炮几炮过去他们就该投降了。”
“药师说的不错,但是这么打人不都死完了?大唐还等着他们去挖矿修路呢。
上次王宸这家伙是怎么打的?”
“陛下,上次大将军是先攻破城门派兵进去把当兵的杀了,把百姓聚集在一起分散瓦解送回大唐的。”
“那咱们也这么打,吩咐下去让士兵修整一下,今夜朕就连夜写一篇宣战书。
朕都忘了朕是个皇帝,出来打仗自然要师出有名,不然以后历史书上写朕师出无名以大欺小那不是纯恶心人吗?”
“是,陛下,我现在就下去让部队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