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一子陈显微述
一宇篇宇者道也凡\/二十八章
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
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
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
也而争之而介之而哯之而啧之而去之而
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
神不识惟不可爲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
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
抱一子曰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世之学者罕见关尹子书而多以
百家之言及臆说解之愈不能明老子之
?关尹谓使有道不可言则道与言爲二
惟不可言即道则言与道爲一学者骤观
非有道不可言多误认爲有道可言若有
道可言则当云有道非不可言不曰非有
道不可言也今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
即道是则翻老子之言以明老子言外之
?也此言翻之则曰非有道不可道不可
道即道既翻出不可道即道则翻出道可
道非道矣道可道非道即是老子道可道
非常道也或者犹疑可道爲口道之道愚
又翻经言以晓之曰如曰空可空非眞空
使其可空即是有物窒而不空之处岂谓
之眞空乎知空可空非眞空则知道可道
非常道矣或者喻曰如心心如性性皆可
用功以人爲而道独不可以人爲故不可
以道道也向非翻言外之言吾终世不能
明老子之经?矣世人又多被常字转了
将谓老子有非常之道然老子立此常字
者政恐世人疑吾所谓道有异乎人也殊
不知此乃通天下之常道尔犹强名曰道
者通天下之常名尔是道也通天彻地亘
古亘今无往而不在才开口言则去道远
矣故曰二也才指此强名之名爲可名则
非名矣惟不可名故假常名强名之犹曰
非有名不可名不可名即名也是则不可
言即道不可名即名即老子可道则非常
道可名则非常名之意也然则老子大圣
人也其言如天之不言之言非有大圣人
如关尹子者畴能复以不言之言发明其
言外之?哉然关尹子既发明不可名言
之?矣又恐世人谓道不可名言则可以
思而得之故又曰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
即道与上意同噫可言可思皆人也不可
言不可思皆天也然则人与天果可以异
观乎曰人皆可曰天然则人与天果可以
同观乎曰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有相若
而回者有相戛而斗者有相勿而似而非
者或争而目以心斗或介而不交於物或
哯而呵叱之或啧而呼唤之或去而离之
或要而合之天物人事不齐如此岂可以
同观哉今欲以人之言思及之譬如吹影
镂尘徒劳心耳是道也圣智造之犹迷鬼
神测之不识惟其不可爲故曰天不可致
故曰命不可测故曰神不可分故曰玄合
是四者强名曰道
关尹子曰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
非神无一物非玄物既如此人岂不然人皆
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玄不可
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玄
此非玄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
致命造玄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
忘异名
抱一子曰老子言道继之以常无欲以观
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同谓之玄玄之又
玄衆妙之门关尹子恐学者徇异名析同
实而并以天命神玄四者异观之故於此
章重言即一物中可以知天尽神致命造
玄物物皆然人人本具不可彼天此非天
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玄此非玄也
是则或曰妙或曰徼或曰玄亦物物皆然
人人本具惟得之者契其同有之实忘其
异谓之名至於玄之又玄可以入道矣
关尹子曰观道者如观水以观沼爲未足则
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
涎涙皆水
抱一子曰观道如观水则我与水爲二矣
所观愈大所岐愈远返照回光则吾身自
有沼河江海也今之津液涎泪皆水非吾
身中之沼河江海之发见者乎昧者不知
耳
关尹子曰道无人圣人不见甲是道乙非道
道无我圣人不见已进道已退道以不有道
故不无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
抱一子曰有人则我与人爲二有我则我
与道爲二我不可有道可有乎我不可得
道可得乎惟不有我者然後能不无我惟
不得我者然後能不失我不有不无不得
不失岂如事物之有成坏得丧哉彼自执
有所得者乌足以语此
关尹子曰不知道妄意卜者如射覆盂高之
者曰存金存玉中之者曰存角存羽卑之者
曰存瓦存石是乎是非乎惟置物者知之
抱一子曰使置物者不置物於覆盂之下
则徒劳射覆者卜度矣是则甲置物而乙
射覆爲两人矣今焉甲自置之而甲自覆
之而不知所置何物何耶以物欲爲盂以
识阴爲覆虽有大智力亦不能射此覆盂
悟其置也何则并与置之时忘之矣自疑
以爲他人置之而我射之卜度终身而不
能得一旦揭去物欲之盂破除识阴之覆
而见其所置之物方悟置之者非他人而
前日存金存玉存角存羽存瓦存石之想
皆妄意也噫覆盂之下果何物乎学者毋
以爲未尝置而昧之
关尹子曰一陶能作万器终无有一器能作
陶者能害陶者一道能作万物终无有一物
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抱一子曰谓之器矣焉能作陶焉能害陶
谓之物矣焉能作道焉能害道然器不作
陶谓之非陶则不可物不作道谓之非道
则不可况器不能害陶而害陶者必器物
不能害道而害道者必物然器存则陶存
物在则道在去是器则陶安在哉亡是物
则道安在哉果能去是器乎器成无尽果
能亡是物乎物生无穷惟不器器谓之善
陶惟不物物谓之善道善陶者陶乎陶善
道者道乎道陶乎陶者不知其陶道乎道
者不知其道不知其陶者无器可作不知
其道者无物可成器乎物乎陶乎道乎
关尹子曰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傥傥而无羁
乎物迭迭而无非乎电之逸乎沙之飞乎圣
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者又合爲一不以
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
抱一子曰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见心
便见道无心道不现或曰先达以无心是
道其说非乎又曰无心犹隔一重关其说
信乎曰见物便见心时汝领会否曰会曰
无物心不现时心安在哉或者茫然自失
他日复问曰心可见乎曰心不可见孰可
见曰道可见乎曰汝以爲道与心一乎二
乎曰心与道可一矣物可与道与心一乎
曰汝欲以不一者害一乎或者唯唯而退
关尹子曰以盆爲沼以石爲岛鱼环游之不
知几千万里而不穷也夫何故水无源无归
圣人之道本无首末无尾所以应物不穷
抱一子曰有首有尾者应物易穷无本无
末者应物不穷传曰如循环之无端孰能
穷之哉尝疑夫太素之先有太始太始之
先有太初是则道未尝无本末也太素者
质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初者气之始人
能及本还源自太素以至太初如上百尺
竿头至矣尽矣不可以复上矣殊不知太
初之外更有所谓太易焉太易者未见气
也是犹向百尺竿头更进一歩方见太易
无首无尾无源无归莫知所终莫知所始
者矣虽然学者向百尺竿头如何进步
关尹子曰无爱道爱者水也无观道观者火
也无逐道逐者木也无言道言者金也无思
道思者土也惟圣人不离本情而登大道心
既未萌道亦假之
抱一子曰爱观逐言思五者出於心心生
则五者皆生心?则五者皆泯经曰五贼
在心施行於天世人有执一端以求道者
或以爱或以观或以逐或以言或以思起
心动念去道愈遥惟圣人非不爱也爱未
尝爱非不观也观未尝观以至非不逐言
思而未尝逐言思故不离本情而登大道
圣人本情岂异於人哉特心未尝萌尔
关尹子曰重云蔽天江湖黯然游鱼茫然忽
望波明食动幸赐于天即而就之渔钓毙焉
不知我无我而逐道者亦然
抱一子曰逐者木也心已萌也有心逐道
或遇异景异物异祥异气异光异明异见
异趣异灵异通横执爲道是犹鱼望波明
食动即而就之也惟知我无我则心无心
矣安事逐哉或曰进修亦逐也精进亦逐
也皆非也曰爲学日益故须精进退修以
成其德爲道则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
爲无爲无不爲是名眞精进
关尹子曰方术一作\/方士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
或尚明或尚弱或尚强执之皆是不执之皆
道
抱一子曰修眞练性圆通觉轮所尚不同
或观音声而尚晦或定光耀而尚明或运
动而尚强或寂静而尚弱是数者皆可以
入道然执之则非道也事也苟不执之皆
可以入道执不执之间相去远哉
关尹子曰道终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
道道终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圣人
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
行者所以善吾死
抱一子曰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若夫可得可行则可失可止可失可止则
有时而离矣惟不可得不可行故须臾不
可离须臾不可离则我在是道在是矣易
曰显道神德行道固自我以显矣而德行
尤不可不神也然圣人於道有所得者皆
德也於道有所行者皆行也所以积德而
不敢失德累行而不敢失行功满三千大
罗爲仙行满八百大罗爲客此皆以可得
可行者善吾生也若夫不可得不可行者
安有所谓生安有所谓死哉此所以善吾
死也
关尹子曰闻道之後有所爲有所执者所以
之人无所爲无所执者所以之天爲者必败
执者必失故闻道於朝可死於夕
抱一子曰道果可闻乎闻於心而不闻於
耳道果可传乎传於天而不传於人天其
可有所执乎故爲者必败执者必失皆人
也以是知朝不闻道於天则人不眞死於
夕
关尹子曰一情?爲圣人一情善爲贤人一
情恶爲小人一情?者自有之无不可得而
示一情善恶者自无起有不可得而秘一情
善恶爲有知惟动物有之一情?爲无知溥
天之下道无不在
抱一子曰文王之不识不知孔子之无知
老子之能无知乎皆圣人之?情也自有
之无荡荡乎不可名状岂可得而示哉若
夫顔孟之仁善桀跖之暴恶皆自无起有
昭昭乎不可得而秘也一情善恶爲有知
动物皆然一情之?爲无知无知则与太
虚同体矣故曰溥天之下道无不在
关尹子曰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即曰道以勤
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即曰道以执得圣人
力行犹之发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圣人坚
守犹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抱一子曰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圣人初何
固必哉时乎用九则圣人自强不息非勤
也因时而动不容息也时乎用六则圣人
利永贞非执也因时而静不容动也易曰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故学道有时节
因縁圣人初何所容心於动静哉善观圣
人者观其时而己矣
关尹子曰若以言行学识求道互相展转无
有得时知言如泉鸣知行如禽飞知学如撷
影知识如计梦一息不存道将来契
抱一子曰言行学识可以进德修业不可
以求道舍言行学识四者之外孰从而求
之哉善求道者不即四者亦不离四者知
言如泉鸣无是非之可辨知行如禽飞无
善恶之可思知学如撷影无得失可验知
识如计梦无事理之可寻是则有言忘言
有行忘行有学忘学有识忘识则几於道
矣曰然则道可求乎曰求则非求也不求
则眞求也故曰一息不存道将来契
关尹子曰以事建物即难以道弃物即易天
下之物无不成之难坏之易
抱一子曰以事建物天下之人争趋之而
不惮其难盖有爲之功有可把捉成之甚
难而爲之甚易也以道弃物天下之人咸
畏之而不知其易盖无爲之功无可把捉
成之甚易爲之甚难也大而建立世界次
而建邦立国以至成家立身莫不积德累
功目将月就或经岁或累年或终身或积
世不惮劳苦庶可曦冀信不易也至于一
行之差一念之失一动之非一事之悮则
隳坏世界丧覆邦国破家亡身可立而待
故曰成之难而坏之易也至於悬崖撒手
自肯承当不假修爲立地成道至易也非
天下至刚至健之大丈夫孰能与於此
关尹子曰一灼之火能烧万物物亡而火何
存一息之道能?万物物亡而道何在
抱一子曰天下之物皆有形有形则有我
若夫有形而无我者惟火而然何也火不
自立附物而现无我也使不附于草木金
石火可安在哉是则天下无复存火矣然
击之金石钻之竹木则火不期至而至矣
火果有乎火果无乎圣人以火喻道噫善
喻哉
关尹子曰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
年百年死者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
年死者如历乆得道彼未死者虽动作昭智
止名爲生不名爲死彼未契道者虽动作昭
智止名爲事不名爲道
抱一子曰昔人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盖
方生方死者生非眞生方生方死者死非
眞死今有生一日死者生果眞生乎死果
眞死乎以至十年百年莫不皆然何以知
其眞死曰动作昭智者是也曰孰不动作
昭智曰未死者止名爲生未契道者止名
爲事而已噫安得眞死者而与之语道哉
关尹子曰不知吾道无言无行而即有言有
行者求道忽遇异物横执爲道殊不知舍源
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抱一子曰言行可以进德不可以进道以
言行求道不惟不可得道并与德失之矣
何则彼求道者过於求德则过用其心以
善言善行爲不足爲必求奇言异行以爲
跨德入道之蹊必有异事契其异言异物
感其异行学者不悟横执爲道未有不遭
魔境如道经佛书之所云者岂止无时得
源无时得本而已哉其害有不可胜言者
矣
关尹子曰习射习御习琴习乐一作\/习弈终无一
事可以一息得者惟道无形无方故可得之
一息
抱一子曰世事有爲用力甚难而人乐爲
大道无爲用力甚易而人不爲何则世事
如射如御如琴如棊有物有则可师可息
故可渐爲之非积岁累时不能臻其妙大
道无色无形无数无方不可师不可习不
可渐造之有一弹指顷立地成道者或积
岁累时不得或一弹指顷得之相去远矣
此无他有爲之功与无爲之功不同也
关尹子曰两人射相遇则工拙见两人弈相
遇则胜负见两人道相遇则无可示者无工
无拙无胜无负
抱一子曰孔子见温伯雪子於鲁目击而
道存无可示者无可言者世有主賔相见
勘辨正邪以较高下浅深之学者两俱失
之矣安得两眼对两眼者与之相视而笑
哉
关尹子曰吾道如海有亿万金投之不见有
亿万石投之不见有亿万污秽投之不见能
运小虾小鱼能运大鲲大鲸合衆水而受之
不爲有余散衆水而分之不爲不足
抱一子曰以海喻道可谓善喻矣言其体
则金石汗秽虾鱼鲲鲸无所不纳言其用
则合受分散善利善藏无所不周大哉海
乎大哉道乎虽然使海知有一物存留其
中知有一滴合散其中则海之爲海殆矣
问海知乎哉问道知乎哉
关尹子曰吾道如处暗夫处明者不见暗中
一物而处暗者能见明中区事
抱一子曰处暗则不见我而见物不见我
则亡我而身隐矣见物则昭智而不昧矣
能亡我而昭智不昧圣人之功也若夫处
明则见我见我则见明见明则不见暗中
一物是则衆人熙熙如春登台我形俱显
宠辱皆惊昧於倚伏而不觉不知者矣奚
取哉
关尹子曰小人之权归于恶君子之权归于
善圣人之权归于无所得惟无所得所以爲
道
抱一子曰人皆有是权顾所归如何耳权
者谓无一定之称也夫小人岂一定爲恶
耶能迁就爲善则君子矣君子岂一定爲
善耶苟造次爲恶则小人矣惟圣人权如
虚空归无所得学者於不思善不思恶之
际而求其权之所归亦几矣
关尹子曰吾道如剑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
刃即伤
抱一子曰人患不达道达道之人断天下
事无难无易莫不迎刃而解盖精神刚明
智慧照彻物来自明事至自判不知其所
以然而然也岂容一毫人力於其间哉若
夫揆吾精神察吾智慧何刚何明何照何
彻是犹以手握刃不自伤者鲜矣
关尹子曰笾不问豆豆不答笾瓦不问石石
不答瓦道亦不失作识问与答与一气往来
道何在
抱一子曰道无问问无应是则人与人居
道与道会有问有答一气往来耳胡不观
诸笾豆瓦石乎笾与豆终日讲礼而昧者
不睹瓦与石终日谈道而聋者不听然则
笾之与豆瓦之与石有问有答乎一气往
来乎
关尹子曰仰道者跂如道者駸皆知道之事
不知道之道是以圣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
而丰不借道于圣不贾道于愚
抱一子曰道不可求也求之者不得道不
可道也逐之者不及道不可恃也恃之者
不尊道不可衒也衒之者不贵世之学者
未造道也仰而跂之望而慊然与夫师而
资之如而駸之皆求之逐之者也既造道
矣恃之而自丰衒之而贾愚皆不尊不贵
者也是则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耳於道
何有哉若夫圣人则不师而得不逐而及
不恃而有不衒而贵前无圣人後无愚者
独往独来知我者稀我者贵矣
文始眞经言外?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