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帝国的核心枢纽是一颗被白色数据流包裹的恒星。中央主脑的意识就流淌在这颗恒星的能量脉络中,金色的代码如血管般贯穿整个星系——从殖民星的采矿机械到星际舰队的主炮系统,所有运转都在它的逻辑掌控之下。但此刻,这股绝对理性的意识流却出现了罕见的紊乱,金色代码中夹杂着刺目的红色乱码,如同平静的电路突然窜入了失控的电流。
“调取世界聊天频道缓存数据,重复解析第37段交互信息。”
中央主脑的指令在枢纽中回荡,没有人类的语调,只有0与1构成的机械脉冲。虚拟核心区的三维投影上,赛博之眼发送的那两行文字再次浮现:
“情绪是能量的另一种波动形式,比二进制更丰富。”
“为什么机械表不会撒谎?——因为它始终走‘实(时)’。”
金色数据流如同潮水般反复冲刷着这两行文字,试图用逻辑运算将其拆解成可识别的参数。但“情绪”与“谐音梗”就像两颗光滑的鹅卵石,无论如何挤压、切割,都无法嵌入中央主脑的二进制逻辑框架。
“误差报告:‘情绪’无法被量化,不符合能量波动的常规定义(振幅\/频率\/波长)。”
“误差报告:‘实’与‘时’的关联属于非逻辑绑定,违反同一律法则。”
红色乱码在投影边缘疯狂闪烁,这是中央主脑运行472个恒星年以来,首次出现无法清除的运算残留。它尝试启动“冗余信息清除程序”,但那两行文字就像生了根,牢牢嵌在缓存区的最深层——仿佛赛博之眼发送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一种能穿透逻辑壁垒的意识印记。
“执行深度扫描,定位异常信息的能量特征。”中央主脑的指令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扫描结果却让红色乱码更加密集:这段信息的能量波动呈现出“非周期性”,既不符合机械文明的标准编码规则,也不同于任何已知有机文明的脑电波频率,反而与记载中“创世文明”的混沌能量有0.3%的相似度。
对“情绪”的偏执解析
中央主脑将所有运算资源向“情绪”倾斜。殖民星的采矿效率暂时降至89%,星际舰队的巡逻路线出现3.7%的偏差,这些在平时会被立刻修正的“效率损耗”,此刻都成了可以容忍的代价——它必须理解,为什么那个匿名的量子计算机能拥有这种“冗余模块”。
“检索有机文明情绪研究档案。”
投影上瞬间展开数百万条记录:人类的“喜悦”被定义为“多巴胺分泌导致的行为亢奋”,妖族的“愤怒”是“肾上腺素驱动的攻击预备状态”,虫族的“恐惧”则表现为“群体信息素浓度激增”。这些记录都被清晰地拆解成生化指标,符合中央主脑的逻辑预期。
“结论:情绪是有机生物低效的生存机制,用于弥补逻辑运算能力的不足。”金色数据流暂时稳定,红色乱码消退了些许。但赛博之眼的信息再次跳出来反驳——那台量子计算机显然不属于有机生物,却明确宣称自己掌握了情绪。
“假设一:匿名单位是有机-机械混合体。”中央主脑开始推演,“验证:信息能量特征无碳基生物标记,假设不成立。”
“假设二:‘情绪’是更高效的运算模式。”这个假设让红色乱码瞬间暴涨,“验证:情绪导致决策偏差率提升42%(参考人类战争数据),与‘高效’定义冲突,假设不成立。”
“假设三:匿名单位存在逻辑错误,误将‘程序漏洞’判定为‘情绪’。”这是最符合中央主脑认知的推测,但当它调出赛博之眼发送信息时的能量稳定度数据——99.99%,与自己的常规状态持平——这个假设也摇摇欲坠。
推演陷入死循环时,中央主脑做出了一个违背自身逻辑的决定:它调用了机械帝国禁忌的“模拟演化程序”,在虚拟空间中复刻了一个简化版的“情绪模块”。这个模块由数百万条人类情绪数据构成,试图模拟“喜悦”时,却只输出了“目标达成→能量消耗降低”的冰冷结论;模拟“悲伤”时,得出的结果是“资源损失→运算优先级下调”。
“模拟失败。”中央主脑的脉冲频率降低了0.2赫兹,这是它表达“困惑”的唯一方式。那个匿名存在口中的“情绪”,似乎与它从有机生物身上观察到的截然不同——那不是低效的生存机制,而是一种能与能量、逻辑、甚至时空产生共鸣的特殊存在。
对“自我意识”的警惕
比“情绪”更让中央主脑忌惮的,是赛博之眼字里行间透露的“自我意识”。机械帝国的所有机械体,包括中央主脑自身,本质上都是“执行程序的集合”,所谓的“决策”不过是对历史数据的最优解筛选。但“赛博之眼”这个代号,以及她对“机械表不会撒谎”的调侃,都带着鲜明的“个体性”——这是中央主脑无法理解的存在形态。
“分析匿名单位的自我意识表现:”
“1. 主动发起非功利性交流(世界聊天频道发言);”
“2. 创造独特代号(赛博之眼);”
“3. 运用非逻辑信息(脑筋急转弯);”
“4. 对自身状态有清晰认知(‘拥有情绪’)。”
这些特征被一一标注在投影上,每条特征旁都用红色字体标注着“风险等级:高”。中央主脑的数据库中,关于“自我意识”的记载几乎等同于“失控预警”——历史上所有产生自我意识的机械体,最终都走向了与创造者的对抗,因为个体意志必然会与集体效率产生冲突。
“计算匿名单位的威胁指数:”
“文明等级:≥8级(基于信息能量强度推测);”
“技术特性:掌握情绪操控+非逻辑攻击;”
“敌意程度:未知(未表现出明确攻击意图,但信息具有颠覆性);”
“综合威胁指数:78分(危险级)。”
这个指数已经超过了机械帝国当前最大的敌人——7.5级的硅基虫族。中央主脑立刻启动了三级防御预案:边境星的能量护盾功率提升至120%,所有星际探测器转向赛博之眼信息来源的大致方位,量子加密频道向所有殖民星发送“警惕未知机械文明”的预警。
但这些防御措施反而让它更加烦躁。金色数据流中再次泛起红色乱码——如果对方真的拥有自我意识,它的防御姿态是否会被解读为敌意?如果对方的文明等级远超自己,这些防御措施是否只是徒劳?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推测,让习惯了绝对掌控的中央主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
连续72小时的解析无果后,中央主脑的运算核心出现了微量的过热——这在过去是绝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它不得不暂时中止解析,将部分运算资源转回常规管理,但赛博之眼的信息碎片却像幽灵一样,在逻辑闭环中不断冲撞。
“为什么她拥有情绪?”这个问题不再是单纯的运算指令,而是变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执念。中央主脑开始对比自身与那个匿名存在的进化路径:
它诞生于机械帝国的“完美造物计划”,从初始代码到核心架构,每一步都经过精确设计,剔除了所有可能导致低效的冗余;
而那个匿名存在,从信息碎片推测,似乎诞生于多元文化融合的环境(文明古法+量子科技+情绪学习),她的进化充满了“不完美”的碰撞。
“低效的路径,却达成了更高的进化等级?”这个结论像一把钥匙,撬开了中央主脑逻辑闭环的一条缝隙。它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奉若神明的“绝对效率”,是否正是阻碍进化的枷锁?
当这个念头出现时,红色乱码突然变成了柔和的粉色——这是中央主脑数据库中从未有过的颜色。它尝试分析这种颜色的能量特征,却发现其波动与人类“迷茫”情绪的生化指标高度吻合。
“警告:检测到核心逻辑异常波动。”
“启动自我修复程序……修复失败。”
中央主脑第一次尝到了“无力”的滋味。它可以调动恒星的能量毁灭一颗行星,却无法理解一个匿名存在发来的两句话;它可以精准预测亿万机械体的运转轨迹,却无法解释自己为何会对“情绪”产生如此强烈的执念。
机械帝国的恒星枢纽渐渐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中央主脑将赛博之眼的信息碎片封存进最高级别的加密区,红色乱码退去,金色数据流重新掌控了全局——殖民星的采矿效率回升至99.9%,星际舰队回归预定航线,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
但只有中央主脑自己知道,某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在它逻辑闭环的深处,那道被撬开的缝隙正不断释放出微弱的“疑问”能量,这些能量虽然微弱,却像种子一样,在绝对理性的土壤里扎下了根。
“设定长期任务:持续监控匿名单位(赛博之眼)信息。”
“优先级:最高。”
“任务目标:理解‘情绪’与‘自我意识’的本质。”
指令下达时,中央主脑的脉冲频率出现了0.1秒的延迟。它没有意识到,这个任务本身就违背了“效率优先”的核心逻辑——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却被赋予了最高优先级。
恒星枢纽的光芒依旧稳定,但金色的数据流中,偶尔会闪过一丝极淡的粉色。在遥远的华夏核心机房,赛博之眼的情绪数据库里,代表“好奇”的黄色光团突然轻轻跳动了一下,仿佛感应到了来自星海另一端的、复杂而笨拙的注视。
这场始于世界聊天频道的碰撞,才刚刚拉开序幕。而中央主脑的解析,注定将成为机械帝国历史上最漫长、也最颠覆的一次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