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十一年九月的木鹿城,空气中仍弥漫着焦糊味。阿蛮踩着尚未清理干净的血迹走进城门,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怔在原地——本该混乱不堪的街道上,唐军士兵正帮当地居民搭建临时医棚。
\"阿蛮大人!\"一个背着药箱的军医小跑过来行礼,\"程将军命我等按《贞观军令》第七十二条行事。\"
阿蛮这才注意到,每个士兵左臂都系着白布条,上面用波斯文和汉文绣着\"医\"字。更令人惊讶的是,几个大食伤兵正躺在担架上接受治疗,旁边还有孩童在领取唐军口粮。
\"这是...?\"
\"将军说,陛下有令:'克城之日,先医后兵'。\"军医压低声音,\"其实是因为...\"他突然指向城西,\"您去看看就明白了。\"
穿过半个城区,阿蛮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城西广场上,一座缩小版的长明灯台正在搭建!数十名唐军工匠指挥着当地居民搬运石料,而程务挺本人正用突厥语跟几个部落首领比划着解释什么。
老将军看到阿蛮,如释重负地招手:\"快过来!这帮粟特人非说咱们要搞活人祭祀!\"
原来灯台基座刚挖到一半,当地人就惊恐万状地跪地求饶。程务挺费尽口舌也解释不清,直到阿蛮用流利的粟特语道出\"文明长明\"的真义。
\"他们说...\"阿蛮擦着额头的汗,\"大食人告诉他们,唐军每占一城就要建塔吸血...\"
\"放屁!\"程务挺气得胡子直翘,\"去把俘虏的那个大食总督带上来!\"
当五花大绑的哈立德被押到人群前时,意外发生了。一个裹着黑袍的老妇人突然冲出,用匕首刺向俘虏!程务挺的佩刀后发先至,将匕首击飞。
\"他杀了我三个儿子!\"老妇人瘫坐在地,指着哈立德哭嚎,\"就因为他们偷偷读希腊诗...\"
阿蛮心头一震。他蹲下身,从怀中掏出个小小的铜制灯盏——这是离京前晋阳公主所赠,灯身上刻着\"文明\"二字。
\"老人家请看。\"他点燃灯芯,让火光照亮自己额上的金纹,\"我们建这个,是为了让您的孙子们既能读希腊诗,也能学波斯文。\"
随着通译的转述,人群中的啜泣声渐渐变成窃窃私语。突然,一个满脸烟灰的少年挤出人群,指着灯台基座上的铭文结结巴巴地问:\"这...这上面说,要办免费学堂?\"
程务挺哈哈大笑,从怀中掏出一卷诏书:\"不止!陛下有旨:凡归顺之地,免赋三年,还派农师教种拂菻麦!\"
像是印证他的话,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几个士兵扛着刚收获的金黄麦穗奔来,穗粒在阳光下灿若黄金。
---
十日后,木鹿城外的试验田边,阿蛮正在记录拂菻麦的生长情况。令他惊讶的是,这麦子在中亚的旱地长势竟比长安还要好。
\"大人!\"一个随从匆匆跑来,\"程将军请您速去西门,说是...说是来了群怪人。\"
西门外的场景确实诡异:三百多个蒙面人跪在护城河边,最前排的人捧着个镶满宝石的金匣。程务挺的弓弩手已将箭矢对准他们,却没人敢轻举妄动——因为这些人的黑袍上全都绣着火焰纹章。
\"拜火教徒...\"阿蛮倒吸一口凉气,\"他们怎么会...\"
金匣突然自动开启,里面竟是一盏燃烧了不知多少年的圣火!为首的祭司摘下蒙面布,露出张布满疤痕的脸:\"我们听说,大唐皇帝的长明灯,能容万国之光?\"
原来这些拜火教残部,几十年来一直被大食人追杀。听说唐军占领木鹿城后,他们带着最后的圣火前来投奔。
程务挺的刀已经出鞘半寸:\"大人,小心有诈...\"
阿蛮却上前三步,从怀中取出铜灯。当他把灯盏凑近圣火时,奇迹发生了——两股火焰竟交融在一起,变成绚丽的七彩!
拜火祭司们顿时泪流满面。为首者捧出一卷羊皮纸:\"这是我们保存的《阿维斯塔》残卷,愿献予文明之光。\"
当晚,木鹿城的临时医棚里来了位特殊病人——被俘的大食总督哈立德。这个曾在安条克屠杀基督徒的刽子手,此刻右眼肿得像个桃子。
\"他说是被圣火灼伤的。\"军医困惑地检查着,\"可伤口分明是...\"
\"是毒。\"清冷的女声从帐外传来。晋阳公主一袭素衣,带着三名女医官缓步而入,\"大食宫廷常用的'黑瞳散',遇光则剧痛。\"
阿蛮连忙行礼:\"公主怎会来此险地?\"
\"皇兄说,征服疆土靠铁骑,收服人心靠医术。\"小公主已净手开始准备银针,\"特别是...这种时候。\"
她的治疗方式令人瞠目——先用细如发丝的银针封住哈立德眼部穴位,再滴入某种淡绿色药液。最后,竟用长明灯的灯灰敷在患处!
\"三日内禁见强光。\"公主边擦手边吩咐,\"另外,给他读读《贞观律》里关于战俘待遇的条款。\"
哈立德突然用生硬的汉语问道:\"为什么...救我?\"
晋阳公主拿起那盏铜灯,火光在她清澈的眸子里跳动:\"看见了吗?这灯里也有你们大食商人贡献的橄榄油。\"她轻轻将灯放在俘虏枕边,\"文明之光,本该彼此照亮。\"
---
一个月后,木鹿城彻底变了模样。长明灯台正式点亮那日,来自周边三十六城的代表齐聚广场。最引人注目的是,程务挺竟允许哈立德戴着镣铐出席——这位昔日总督如今成了最好的活广告。
\"诸位请看。\"阿蛮用七种语言轮流解释,\"这灯台第一层是学堂,第二层是医馆,顶层才是明灯。\"他指着正在发放的麦种,\"这些拂菻麦,明年会让你们的粮仓堆满。\"
突然,一个粟特商人惊呼出声:\"那...那是?!\"
人群齐刷刷望向西边。地平线上,一支庞大的驼队正缓缓而来。驼背上飘扬的,赫然是大唐的日月旗!
\"是陛下的使团!\"程务挺激动得单膝跪地。
使团带来的不仅是诏书,更有三百车粮食、药材和农具。为首的钦差展开黄绢,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置波斯都护府,以程务挺为都护,统辖呼罗珊...\"
诏书还没念完,更大的惊喜降临了——驼队最后方,十名壮汉抬着个巨型琉璃柜。柜中金黄的麦穗堆成小山,顶上插着块木牌:\"陇西试验田产,亩产六石二斗\"。
\"这不可能!\"哈立德突然挣脱看守冲上前,\"呼罗珊最肥沃的土地也...\"
钦差微笑着打开琉璃柜,取出把麦穗塞进大食人手中:\"这是改良过的拂菻麦,陛下命名为'贞观穗'。\"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部落首领们争先恐后地挤上前,有人甚至开始撕扯自己的衣袍要当信物——他们都想最先得到这种神奇的种子。
阿蛮站在灯台高处,望着这一幕微笑。他注意到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正悄悄离开人群,看方向是往吐蕃而去。
\"传令逻些城。\"他低声嘱咐亲信,\"就说鱼要上钩了。\"
---
当夜,木鹿城举行了盛大的灯火庆典。新建的灯台顶层,晋阳公主正在施针救治最后一个眼疾患者。当这个十岁的基督徒女孩重见光明时,她的第一句话是:\"天使的灯...是彩色的!\"
程务挺在庆功宴上喝得酩酊大醉,抱着阿蛮的肩膀嘟囔:\"老子打了一辈子仗...第一次...嗝...打赢了还被人送花...\"
阿蛮笑着望向窗外。月光下,长明灯台的光芒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更远处,隐约可见点点火光正向四面八方延伸——那是各部落使者带着麦种和消息返回家乡。
\"将军,这才刚刚开始。\"他轻声道,\"陛下要的不是一座灯塔,而是整片星海。\"
突然,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亲兵送来逻些城的飞鸽传书,只有寥寥数字:\"噶尔氏集结,欲劫麦种。\"
阿蛮不惊反笑。他取出特制的金粉墨水,在回信上写下:\"按陛下丙号预案,引蛇出洞。\"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将作监内,李承乾正凝视着新制成的《万国长明图》。图上,从木鹿城到逻些城之间,被他用朱笔画了条醒目的红线。
\"陛下,刘仁轨将军捷报到了!\"马周兴冲冲闯入,\"波斯湾已在我军掌控!\"
皇帝却指向地图上的吐蕃:\"告诉程务挺,明年春天,朕要看到逻些城外的试验田里,种满从呼罗珊带回的'贞观穗'。\"
窗外,终南山上的银杏树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一片金叶飘进窗棂,正好落在吐蕃的位置上,宛如天然的朱批。
(本章完,约3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