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系统重响,初心依旧
夏末的暴雨连下了三日,李阳披着蓑衣在田埂上巡查,看着新挖的排水沟把积水引向河道,玉米叶上的水珠滚落,心里踏实了不少。这场雨来得猛,若是往年,怕是要淹了半亩地,如今有了这排水渠,庄稼反倒喝足了水,看着更精神。
刚回到家,脱下湿漉漉的蓑衣,耳边忽然响起一阵细微的嗡鸣——那声音他太熟悉了,是很久没听过的系统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已完成“区域性作物推广”“农具改良普及”“农耕知识传播”支线任务,触发新主线:“天下粮仓”】
李阳愣住了,手里的毛巾掉在地上。这声音,和他刚穿越时听到的一模一样,冰冷、机械,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
苏婉儿端着姜汤进来,见他发愣,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咋了?淋着雨受寒了?脸都白了。”
“没……没事。”李阳接过姜汤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下去,却压不住心里的波澜。他原以为系统早就消失了,就像那场帝王梦一样,成了过眼云烟,没想到它还在。
【新主线任务“天下粮仓”:将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推广至全国,改良农具百种,建立覆盖州县的农桑学堂,奖励:解锁“高产稻种”“新式纺织机”技术蓝图。】
李阳皱起眉。全国推广?改良百种农具?这听起来比当年在梦里一统天下还要宏大。他不过是个种地的,守着李家村的几亩地,教邻村人种土豆,就已经觉得够忙活了,哪敢想什么“天下粮仓”?
“爷,你到底咋了?”苏婉儿见他魂不守舍,把姜汤碗往他手里塞得更紧,“是不是刚才在地里摔着了?”
“真没事。”李阳勉强笑了笑,喝光姜汤,“就是想起些旧事。”他看向窗外,雨还在下,玉米地里的积水渐渐退了,露出湿润的黑土。这土是实的,能攥出水来,能长出庄稼,可“天下”二字太沉,像天上的云,看着近,其实远得很。
【检测到宿主犹豫,发布辅助任务:协助州府完成“秋收备荒”计划,奖励:本地土壤改良方案一份。】
系统的声音又响起来,李阳忽然觉得有些烦躁。他不是不乐意帮人,只是这冷冰冰的任务指令,让他想起梦里被系统推着走的日子——那时他忙着打仗,忙着建农展馆,忙着一统天下,反倒没现在这样,守着自家的地踏实。
“爷,周先生派人送书信来了。”王大爷披着蓑衣进来,手里举着个油纸包,“说是州府要组织各县囤粮备荒,想让你去给各县的粮官讲讲土豆储存的法子,还说……要在各州建农桑学堂,让你当总教习呢。”
李阳拆开书信,周先生的字迹苍劲有力,写的正是“秋收备荒”的计划,字里行间满是恳切:“……今岁南北多灾,若能广储土豆,教民种植,可安万民。李兄深谙此道,若能出面主持,实乃苍生之福……”
看着“苍生之福”四个字,李阳忽然想起系统的“天下粮仓”。原来系统说的“主线任务”,不过是周先生信里的“备荒”,是粮官们记的储存法子,是农桑学堂里的一句句讲解——它从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宏大目标,而是由这些具体的事串起来的,就像田埂上的脚印,一步一步,自然就通向了远方。
【辅助任务与现实需求吻合,是否接受?】
李阳在心里叹了口气,回了句:“接。”
不是为了系统的奖励,而是周先生信里的“万民”,是他刚在田埂上看到的玉米苗,是苏婉儿端来的姜汤,是王大爷手里的油纸包——这些都是实在的,他不能不管。
第二日雨停了,李阳收拾行装准备去州城。苏婉儿给他缝的布包里,除了农具图纸和土豆种,还多了本她熬夜抄的《土豆种植要诀》,字迹娟秀,比州府印的农书更细致。
“这是我把你平时说的话都记下来了,”苏婉儿把布包递给他,“有的地方怕记错,你再看看。”
李阳翻开一看,里面不光有选种、施肥的法子,还有她画的小插图:一个小人蹲在地里种土豆,旁边写着“芽眼朝上,盖土三寸”。他忽然觉得,这插图比系统给的“技术蓝图”更有用——它带着温度,能让人想起田埂上的阳光,想起手把手教种地的耐心。
到了州城,周先生早已在学堂等着。见了李阳,拉着他去看新盖的农桑学堂,青砖瓦房,窗明几净,门口挂着“劝课农桑,以安天下”的匾额。
“这学堂能容三百人,各县选来的农官都在这儿等着呢。”周先生指着教室里的沙盘,“你看,这是各州的地形沙盘,哪里适合种土豆,哪里适合种玉米,都标出来了,你来讲讲?”
李阳看着沙盘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忽然想起系统的“全国推广”。原来所谓的“天下”,就藏在这沙盘的沟壑里,藏在农官们的笔记本上,藏在他要讲的每一个种植细节里。
他拿起一根小木棍,指着沙盘上的黄河流域:“这里水多,种土豆得起高垄,防涝;西北干旱,要挖地窖储水,苗期多浇……”
农官们听得认真,有人举手:“李教习,俺们那儿的土是盐碱地,能种吗?”
李阳想起系统说的“土壤改良方案”,但他没提系统,只说:“我试过用草木灰和秸秆改良,能行。回头我把具体的法子写给你,你先试种半亩,成了再推广。”
一讲就是三天,李阳的嗓子都哑了。周先生给他送来了润喉的蜜饯,笑着说:“你讲的比书里的实在,这些农官回去,准能把事办好。”
李阳拿起蜜饯,忽然觉得系统的声音好像不那么刺耳了。它更像个提醒,提醒他别忘了还有更多的地要种,更多的人要教,就像田埂上的稻草人,不是为了吓唬谁,是为了守护好地里的庄稼。
离开州城那天,周先生把州府印的“农桑总教习”文书交给李阳。文书上盖着鲜红的官印,李阳却觉得不如苏婉儿给他抄的《种植要诀》珍贵。他把文书折好放进布包,里面还躺着系统刚发的“土壤改良方案”,他看了一眼,和他平时用的草木灰改良法大同小异,只是更细致些——原来系统的“技术”,也不过是从庄稼人的经验里总结出来的。
回到李家村时,已是初秋。地里的土豆开始膨大,玉米抽出了红缨。苏婉儿带着村里的妇人在摘棉花,见李阳回来,笑着扬手:“快来看,今年的棉花结得可多了,够给你做两床新棉被!”
李阳走过去,见棉花地里还套种着土豆,枝叶茂盛。苏婉儿说:“这是我按你讲的‘套种’法子试的,棉花不影响土豆长,一亩地能多收百斤呢。”
看着这混种的田地,李阳忽然明白,系统和现实从不是对立的。系统给的“蓝图”,就像这棉花地里的土豆,它得种在现实的土里,靠着苏婉儿的手,靠着阳光雨水,才能长出果实。
【辅助任务完成,奖励已发放。检测到宿主将任务与现实结合度90%,解锁“系统人性化模式”,可关闭机械提示音,改为文字信息。】
李阳在心里回了句:“关了吧。”
机械音消失的瞬间,他觉得耳边清净了不少。风穿过玉米地,发出沙沙的响,像苏婉儿哼的歌谣。他拿起锄头,跟着苏婉儿在地里除草,泥土沾在裤脚,汗水流进眼睛,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清明。
或许系统还会发布新任务,或许“天下粮仓”的路还很长,但李阳不怕了。他知道,不管系统说什么,他要做的,不过是种好眼前的地,教好该教的人,让身边的人有饭吃,有衣穿,日子安稳——这就够了。
夕阳西下,两人并肩往家走。李阳的布包里,系统的文字信息静静躺着,而他的手里,攥着一把刚摘下的棉花,软乎乎的,像天上的云,也像他此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