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西困局,暗藏猫腻
周校尉和苏清月的队伍抵达河西县城时,眼前的景象比想象中更糟。城门破旧不堪,守城的士兵面黄肌瘦,见了他们的队伍,眼神里满是警惕,却连拦阻的力气都没有。
“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一个小吏模样的人跑过来,揣着手,态度倨傲。
周校尉亮出杨玄感签发的文书:“我们是河东县派来的,奉朔州总管令,前来援助防治蝗灾。”
小吏瞥了眼文书,嘴角一撇:“我们县令没说过这事,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假冒的?先在城外等着!”
苏清月皱起眉:“城里百姓都快饿死了,你还在这拦着?”她指着城门口蜷缩的几个灾民,“你看他们,再拖下去会出人命的!”
小吏却不为所动:“县令有令,外人不得随意进城。你们要帮忙?行啊,把带来的粮食和药粉留下,人可以走了。”
周校尉顿时明白了——这小吏是想私吞物资!他按捺住怒火,沉声道:“让你们县令出来见我们,否则耽误了救灾,你担得起责任吗?”
正僵持着,城里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脑满肠肥的中年汉子骑着马过来,正是河西县令王才。他看到周校尉的队伍,眼睛一亮,尤其是看到马车上的粮食,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哎呀,是河东县的贵客啊!快请进,快请进!”王才假惺惺地下马迎客,眼神却直勾勾地盯着粮车。
周校尉懒得跟他虚与委蛇,直接道:“王县令,我们带来了灭蝗的药粉、新稻种和一些粮食,现在就想组织百姓开始防治蝗灾,还请你配合。”
“配合,一定配合!”王才满口答应,却把他们往县衙引,“先到县衙歇歇脚,喝杯茶,我再召集乡绅们商量商量。”
苏清月注意到,王才的官服料子考究,腰间还挂着玉佩,完全不像个辖区遭了灾的县令。她不动声色地对周校尉使了个眼色——这王才肯定有问题。
到了县衙,王才果然只字不提救灾的事,一个劲地劝酒劝菜。周校尉忍无可忍,拍了桌子:“王县令!城外的百姓都快饿死了,你还有心思喝酒?再不放粮、不治蝗,我们就直接上奏总管大人!”
王才脸上的笑容僵住,讪讪道:“周校尉别急啊,不是我不救,是县里实在没钱没粮……”
“我们带来的粮食呢?”苏清月冷声问,“刚才在城门口,你的人可是想直接扣下。”
王才眼神闪烁,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就在这时,一个衙役慌慌张张跑进来:“大人,不好了!城东的灾民闹起来了,说要冲进粮仓抢粮!”
王才脸色大变,猛地站起来:“反了他们了!来人,带衙役去镇压!”
“住手!”周校尉拦住他,“百姓是饿急了才会闹事,你再镇压,只会出更大的乱子!”他转向苏清月,“你带药农去安抚灾民,我去粮仓看看。”
周校尉跟着王才来到粮仓,只见粮仓大门紧锁,守卫森严。他逼问王才拿出钥匙,打开一看,里面竟堆满了粮食,虽然不算多,但绝不像王才说的“空空如也”。
“这是什么?”周校尉指着粮食,怒视王才。
王才吓得腿一软,跪倒在地:“我……我错了!这些粮是我想留着自己用的,我怕蝗灾过不去,存点粮保命……”
“你存粮保命,就让百姓饿死?”周校尉气得一脚踹在他身上,“把粮仓打开,立刻放粮!”
另一边,苏清月带着药农赶到城东,见灾民们正和衙役对峙,气氛紧张。她让人拿出带来的干粮,分给最虚弱的灾民,又高声道:“大家别慌!我们带来了粮食和治蝗的法子,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渡过难关!”
灾民们见真的有粮食,又听说能治蝗灾,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一个老者颤声问:“真的……能行吗?我们试过好多法子,都没用……”
“能行。”苏清月肯定地说,“明天我们就教大家制作灭蝗粉,只要按我们说的做,蝗虫很快就会被消灭,新稻种种下后,秋天就能有收成。”
当天下午,周校尉强行打开粮仓,分发粮食;苏清月则带着药农诊治病患,教大家防疫知识。王才被周校尉派人看管起来,动弹不得。
傍晚时分,周校尉收到一个更惊人的消息——有灾民说,王才不仅私藏粮食,还勾结了附近的土匪,把本该赈灾的粮食卖给了土匪,换了银子。
“难怪他不肯救灾,原来是中饱私囊!”周校尉怒不可遏,立刻让人去调查。
苏清月却有些担忧:“要是真有土匪,我们带来的人手怕是不够。”
周校尉看向河西县的地图,沉声道:“土匪窝在北边的黑风寨,离县城不远。我今晚带二十个民壮去探探虚实,你留在城里看好粮食和药粉,同时组织百姓加固城防。”
夜幕降临,河西县城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县衙和粮仓还亮着灯。周校尉带着民壮,悄悄出了城,朝着黑风寨的方向摸去。他不知道的是,王才的一个心腹衙役,正趁着夜色,偷偷溜出县城,朝着黑风寨跑去——他要去给土匪报信。
一场围绕着粮食和真相的暗战,已在河西县悄然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