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春耕备战,粮草初备
开春后,北疆五州迎来了忙碌的春耕。李阳按照“暖棚种植术”的经验,指导百姓在田间搭建简易育苗棚,提前培育稻种和棉苗,比往年早了近一个月下种。
朔州城外的万亩良田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百姓们用改良的曲辕犁翻地,用独轮车运肥,孩子们则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手里拿着新做的风筝——那是用织布坊剩余的棉布扎的,飞得又高又稳。
“李司马,您看这育苗棚里的稻苗,比直接撒在田里的壮实多了!”老农蹲在棚边,小心翼翼地拨开稻草,露出下面嫩绿的幼苗。
李阳笑着点头:“等长到三寸高,就移栽到水田里,行距留宽些,通风透光,能少生病虫害。”他从系统背包里取出“植物催生液”,兑在水桶里,“这是‘助长水’,每棚浇半桶,苗长得更快。”
老农半信半疑地接过水桶,刚浇完,就见幼苗仿佛舒展了些,叶片更绿了。他惊得张大了嘴:“神了!这水真管用!”
消息传开,百姓们都来要“助长水”,李阳索性教他们用草木灰、骨粉和人畜粪便发酵,制作简易的有机肥,效果虽不如催生液,却胜在取材方便、能长期使用。
与此同时,粮草筹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西州的新盐井日产盐百斤,足够五州百姓食用,还能留出一部分作为军盐;云州的冬小麦收割后,经水力磨坊磨出的面粉雪白细腻,装了足足五百麻袋;北州的牧民按照“畜牧改良法”,选育出的牛羊膘肥体壮,已凑齐三千头,只等朝廷的调令。
这日,周校尉带着一队护卫,押着十车粮草从西州回来,还带来一个好消息:草原上的突厥部落听说北疆粮草充足,派了使者来,想以战马和皮毛换取粮食和盐。
“突厥使者就在城外,说要亲自见您。”周校尉道,“要不要见?”
李阳沉吟片刻:“见。眼下正是筹备军粮的时候,战马是急需的,正好借机探探他们的虚实。”
突厥使者是个高鼻梁、深眼窝的壮汉,名叫阿史那,见到李阳,行了个草原礼节:“久闻李司马治理北疆有方,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可汗说,愿用五百匹战马换五千石粮食、千斤盐,不知司马意下如何?”
李阳笑了笑:“粮食和盐可以给,但战马要加一百匹。另外,我还需要你们帮忙传递消息——若突厥有异动,提前告知,事成之后,再送你们千石粮食。”
阿史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头:“可以。但我要亲眼看看你们的粮食,若是陈粮,交易作废。”
李阳带着他去了粮仓。打开仓门,里面的新麦散发着清香,盐袋堆得整整齐齐,白花花的盐粒透过布袋缝隙隐约可见。
“好粮!好盐!”阿史那赞不绝口,当即拍板,“三日后来交易,我把战马带来。”
送走使者,苏清月有些担忧:“突厥向来反复无常,会不会是圈套?”
“就算是圈套,我们也得接。”李阳看向周校尉,“让联防哨所加强戒备,交易时多派护卫,再让北州都尉带骑兵在附近接应,以防万一。”
三日后,交易如期在朔州城外的集市进行。五百匹战马膘肥体健,嘶鸣不止;李阳这边的粮食和盐也早已备好,堆得像小山。阿史那验过粮盐,满意地挥手:“牵马,搬粮!”
就在双方忙碌交易时,系统突然预警:【检测到西北方向三十里处,有不明骑兵靠近,数量约两百,疑似突厥先锋。】
李阳心中一沉,果然有诈!他立刻对周校尉使了个眼色:“按计划行事!”
周校尉会意,悄悄退到一旁,点燃了三堆烽火——这是召集附近哨所和骑兵的信号。
阿史那见状,脸色一变:“你想干什么?”
“不干什么,只是怕有人来抢粮。”李阳冷笑一声,“你的人,该现身了吧?”
话音刚落,西北方向传来马蹄声,两百名突厥骑兵果然冲杀过来,为首的将领大喊:“拿下粮草,杀了李阳!”
阿史那翻身想上战马,却被周校尉一把抓住:“想跑?晚了!”
就在这时,北州的骑兵和各哨所的民壮赶到,与突厥骑兵厮杀起来。李阳让人将粮食和盐装车,迅速撤回城内,又让人将战马赶入马厩——这些战马,成了送上门的“礼物”。
突厥骑兵见势不妙,想撤退时,却被联防的士兵和民壮围在中间,厮杀半个时辰后,尽数被擒。
阿史那看着被捆的骑兵,面如死灰:“你早就知道?”
“北疆的土地上,容不得尔等撒野。”李阳看着他,“念你还有些诚信,这次不杀你,带你的人滚回去告诉可汗——北疆粮草充足,兵强马壮,想打主意,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阿史那灰溜溜地带着残兵离开,再也不敢来犯。
【“粮草筹备”阶段性任务完成,奖励:“骑兵训练手册”(提升骑兵战力)、“军粮储存法”(可延长粮食保质期至一年)。】
李阳望着被缴获的战马和顺利入库的粮草,心中踏实了不少。有了这些,就算陛下亲征,北疆的后勤也能稳稳顶住。他转身看向春耕的田野,新栽的稻苗在风中摇曳,仿佛在预示着一个丰收的未来。
属于北疆的春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