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 五年级的拓扑裂变
清晨,校园里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阳光洒在地面,反射出细碎的光芒。孙玺儿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棉袄,背着用碎布拼接的书包,紧紧跟在班主任身后。班主任面带微笑,步伐轻快,领着孙玺儿走向五年级的教室。一路上,孙玺儿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既期待又有些紧张。
来到教室门口,班主任轻轻敲了敲门,随后推开了教室的门。教室里原本有些嘈杂的声音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门口。班主任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孙玺儿。孙玺儿同学非常优秀,经过学校的综合评估,决定让她跳级到我们五年级。大家欢迎新同学!”
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孙玺儿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她的双手微微有些颤抖,紧紧捏着衣角,但眼神却坚定而明亮。“大家好,我是孙玺儿。我喜欢数学,喜欢探索数学里的各种奥秘,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孙玺儿的声音清脆,带着一丝紧张后的坚定。
有同学小声议论起来:“跳级啊,她真的很厉害吗?”“看起来瘦瘦小小的,能跟得上我们的课程吗?”孙玺儿听到这些议论,微微咬了咬嘴唇,没有说话。
这时,班长林雪站了起来,微笑着说:“欢迎孙玺儿同学,希望你在我们班能开心学习。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来问我。”孙玺儿感激地看了林雪一眼,点了点头。
班主任安排孙玺儿坐在靠窗的空位上。孙玺儿刚坐下,就注意到黑板上挂着未擦净的冰晶函数图,心中涌起一股熟悉的亲切感。
数学课上,林雪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最后落在了孙玺儿身上,提问道:“如何用冰锥长度验证勾股定理?”孙玺儿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取三根冰锥,长度比为3:4:5,融化后水体积平方和验证!”
林雪微微一愣,示意孙玺儿上台演示。孙玺儿快步走上讲台,从书包里掏出三根大小不一的冰锥,又拿出一个小铁盒,将冰锥放在铁盒里,然后把铁盒放在暖气片上。随着冰锥慢慢融化,水渍在讲台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直角三角形。
林雪看着这一幕,瞳孔地震,原本准备好的“标准答案”突然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她偷偷地将手中的纸张撕碎,心中对眼前这个跳级的小女孩充满了惊讶与好奇。
下课后,英语课代表苏晴走了过来,她的头发扎成两个马尾辫,活泼又可爱。苏晴在孙玺儿的桌子上用雪砂拼写了“hypotenuse”(斜边),挑衅地看了孙玺儿一眼。孙玺儿笑了笑,不慌不忙地反手写出古算经中“弦”字的甲骨文演变,说道:“在我们古代的算经里,就已经对斜边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呢。”苏晴瞪大了眼睛,心中对孙玺儿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语文课代表陈芳也凑了过来,她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显得格外精神。陈芳要求以“春雪”为题作诗,孙玺儿略作思考,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散作分形絮,留与人间证勾股。”陈芳看着这首诗,心中暗暗赞叹,表面上却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午休时,孙玺儿被高年级的同学拉去帮着调试航模。孙玺儿看着航模,眼中闪烁着光芒。她运用冰晶生长函数优化机翼气动布局,在她的努力下,航模的试飞距离突破了操场围栏,引起了一阵惊叹声。
这一天,孙玺儿用自己的实力在新班级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让同学们对这个跳级的小女孩有了新的认识。
2月12日 冰晶的英语语法
英语课上,老师布置了作业:“用进行时描述自然现象”。孙玺儿眼睛一亮,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一下课,她就在窗台设立了观测站,摆放好自己制作的简易测量工具。
她看着窗台上的冰锥,认真地记录着:“现在进行时:‘the icicle is dripping at a rate of 0.3cm\/min’(冰锥以每分钟0.3厘米速率融化)。”接着,她又想起了之前雪人的事情,写道:“过去完成时:‘the snowman had collapsed into a 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 before we recorded it’(雪人在我们记录前已坍缩成正态分布曲线)。”思考了一会儿,她继续写道:“未来时态预言:‘the residual snow will pletely phase-change into fractal vapor by 14:00’(残雪将于14点前完成分形气化相变)。”
英语课代表苏晴看到孙玺儿的观察笔记,眼睛瞪得大大的,兴奋地说:“太厉害了,孙玺儿!这简直是一份超棒的报告!”说着,她借走了孙玺儿的观察笔记。当晚,这份“时态物理化报告”就在全校英语教研组传抄开来,老师们纷纷对孙玺儿的独特思维赞叹不已。
放学后,孙玺儿正准备收拾书包回家,语文课代表陈芳突然堵在了器材室门口。陈芳双手抱胸,眼神中带着一丝怀疑和挑战:“听说你解了校长出的六年级题?”
孙玺儿微微皱眉,看着陈芳,没有说话。她放下书包,用扫帚柄在灰尘地面画出:“冰锥融化的偏微分方程:\\frac{\\partial t}{\\partial t} = \\alpha \\frac{\\partial^2 t}{\\partial x^2}。”接着又画了一个雪球,旁边写下:“雪球滚动的动能积分:E_k = \\int_{0}^{t} \\frac{1}{2}mv^2 dt。”
陈芳看着地面上的公式,眼神中充满了惊讶和震撼,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巧克力,递给孙玺儿,结结巴巴地说:“教我…不然告诉老师你搞巫术!”
孙玺儿看着陈芳,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不是巫术,这是数学的魅力。你要是想学,我可以教你,但不许再这么无理取闹了。”陈芳连忙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2月13日 语文课的混沌诗学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讲解《世说新语》中的“咏雪”。孙玺儿听得很认真,但当听到“未若柳絮因风起”时,她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老师讲完后,孙玺儿举起了手,老师示意她发言。孙玺儿站起来,清了清嗓子,说道:“老师,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存在流体力学错误——柳絮雷诺数远小于雪花,无法模拟飘落轨迹!”
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孙玺儿。老师也微微一愣,但还是鼓励她继续说下去。孙玺儿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推导起来:“雪花斯托克斯定律:v = \\frac{2}{9}\\frac{\\rho_p - \\rho_f}{\\mu}gr^2。”“柳絮湍流模型:Re = \\frac{\\rho v L}{\\mu} > 2000 时脱离层流状态。”“所以,我觉得文学修正建议:‘应改为‘未若冰晶分形绽’,既符合物理又保留诗意。”
老师听着孙玺儿的讲解,眼中满是赞赏。她当场宣布:“下周《三峡》课文由孙同学主讲水文数学模型!”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孙玺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午休时,三位课代表——林雪、苏晴和陈芳集体“绑架”孙玺儿至楼顶。林雪掏出五年级奥数卷,看着孙玺儿说:“暑假市赛你替我们考,报酬是实验室钥匙。”苏晴展示着一本英语科幻小说,急切地说:“帮我写宇宙分形战机的动力公式。”陈芳则塞过作文本,说道:“这篇《雪夜》需要嵌入洛伦兹方程。”
孙玺儿看着她们,笑了笑,然后在顶楼雪地画出非欧几何协议:“知识共享,但冰锥实验数据归我。”三人互相看了看,点了点头,达成了共识。
2月14日 作业的混沌引力
周末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奶奶熬腊八粥的余香弥漫在空气中。孙玺儿坐在桌子前,面前摆放着三套作业——数学、语文和英语。
她先拿起数学作业,将鸡兔同笼题改写为“冰锥与雪球能量守恒问题”:“假设有若干冰锥和雪球,冰锥的融化能量与雪球滚动的动能之间存在怎样的守恒关系呢?”她认真地思考着,在本子上写下解题思路。
接着,她又拿起语文作业,用甲骨文结构解析《九章算术》序言,每个字都标注上分形维度。“看,这个字的分形维度是1.5,说明它的结构比较复杂。”她自言自语道。
最后,她开始写英语作业,把“my winter Vacation”写成《冰晶相变观测报告》双语版。“during my winter vacation, I observed the phase change of ice crystals...”她一边写,一边思考着冰晶的变化过程。
草稿纸的缝隙里,她写满了给姐姐们的交易条款:“每周提供三道奥数题解析,换取实验室夜间使用权。”
这时,陈大壮翻墙来玩最后的雪仗。孙玺儿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笔,制定起规则来:“雪球动能限制:E_k \\leq 0.5J(防止砸碎窗玻璃)。”“掩体拓扑优化:雪堆需符合谢尔宾斯基地毯结构,孔隙率31%。”“伤害计量:中弹者需解对应难度方程(质数弹需解同余方程)。”
雪仗开始了,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周冬冬被冰球击中眉心后,突然顿悟了二次函数求根公式,兴奋地大喊:“原来被打中脑袋真的开窍!”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2月15日 实验室的非法黎明
深夜,校园里一片寂静,只有月光洒在地面上。孙玺儿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手里紧紧握着林雪给的钥匙,小心翼翼地溜进了实验室。
她轻轻推开门,实验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水味。她走到实验台前,启动了冰晶分形生成器,将培养皿置于-15c环境,注入过饱和水汽。然后,她拿出相机,每5分钟拍摄一次显微照片,仔细测量枝杈角度与湿度的关系。
在实验记录本上,她伪造了“小学自然课作业”的记录,但实际上,她正在推导 Z_{n+1} = Z_n^2 + c 的相变临界点。月光透过冰窗折射在数据表上,形成了一个隐形的混沌图腾,仿佛在预示着未来的科学奥秘。
这个夜晚,孙玺儿沉浸在自己的科学世界里,为未来的探索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而这一周的经历,也让她在五年级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