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美人直接抢,这就是田弘遇一贯的风格,完全不需要费劲,几乎可以说是没什么成本。
在崇祯的三位老丈人之中,周奎抠门、田弘遇好色、袁佑胆小怕事,全部都各有特色。
一听到了田弘遇的安排,管家早已经见怪不怪,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
充满恭维和讨好的管家,立刻拍着自己的胸脯,在田弘遇的面前承诺起来:“没问题~”
“老爷,请放心。”
“小的这就安排相应的人员,尽快把其他6人都给抢来,献给太子殿下。”
说完话的管家信心十足,毫不犹豫的离开安排,望着管家离去的背影,田弘遇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要能够节省银子,能够抱紧朱慈烺的大腿,哪怕是重新出现了什么意外,他们田家依旧能够存活下去。
而且还能够活的有滋有味,这就叫提前投资,别看他田弘遇好色,但并不代表没脑子。
否则也不会安排人员,把陈圆圆抢来送给崇祯。
只不过崇祯这些年操劳国事,身体都给累垮了,对后宫根本没有任何的兴趣。
不过还好,能够讨好朱慈烺,这一笔交易也算是不亏。
……
周奎家中~
离开了皇宫的周奎回到家中,整个人心情相当的不错。
只不过刚一回来,周奎的儿子周鉴语气慌张:“爹,你总算回来了。”
“皇上派人来咱们家,直接催促捐款,说是要让咱们捐10万两银子。”
“这可怎么办呀!”
周奎:“!”
一听到要捐10万两银子,原本心情还有些不错的周奎,彻底的垮了下来了。
“什么!”
“10万两银子!”
“皇上把咱们周家当成什么了,把咱们当成了大商人了吗!”
“一开口就要10万两银子,没钱,没钱。”
周奎不断的嚷嚷着,嘴巴里就两个字——没钱!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10万两银子呀,都能够娶好几门小妾了。
都能够上翠香楼,包最好的花魁一个月了,有这钱好好享受不好吗,干嘛非要拿出来。
“不捐,不捐。”
“皇上自己做的太过分了,你爹我都捐了5800两银子了,这怎么还要捐10万两银子。”
“把我这个老丈人,当成冤大头了!”
“简直过分!”
周奎越说越气,心里面带着几分怨气。
他可是崇祯的老丈人啊,哪有直接找老丈人要10万两银子的,这实在是太离谱了。
“啥!”
“爹,你糊涂啊。”
“你怎么还捐了5800两银子,这些银子交给我,都可以在翠红楼玩一宿了。”
周鉴的语气带着几分埋怨,一下子捐了5800两银子,他甚至都怀疑周奎老糊涂了,否则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一看到周鉴的模样,愤怒的周奎瞪着眼睛:“天天就想着玩,你爹我能干亏本买卖吗?”
“原本皇上在朝堂上号召捐款,其他的官员都捐了,我身为皇上的老丈人,那能不捐吗。”
“一开始捐了800两银子,后来你姐姐知道以后觉得太少,随后自掏腰包给了1万两银子,让为父直接多捐一些。”
“但是我只捐了5000两,还暗中留下了一半。”
“这样算下来的话,这一次不仅没把咱家的银子捐出去,甚至还赚了4200两银子!”
一说到暗中扣下周皇后给的银子,周奎没有任何的愧疚,反而是有些洋洋得意。
可尽管是这样,一旁的周鉴依旧带着几分怨言。
“爹,你捐的还是太多了。”
“依我看咱们就捐800两,这样就可以把姐姐给的1万两银子全部拿下,到翠红楼玩两宿了。”
“翠红楼新出了好几个花魁,我正琢磨着今天晚上,好好的去享受享受呢。”
捐了5800两银子,周鉴嫌弃太多,恨不得能把1万两银子全部克扣。
只能说父子两人,一个比一个抠门。
周奎:“……”
“够了,别唧唧歪歪的了~”
“真要扣下1万两银子,让你姐姐知道了,那不得翻脸呀。”
“现在咱们留下一半,到时候就算知道了,最多也只被说两句而已,你姐还能为难我这个父亲吗。”
周奎继续带着自己的小得意,摸清楚了周皇后脾气的他,这才选择扣下了一半。
瞅见周奎得意的小表情,周鉴并没有高兴,而是哭丧着脸:“爹啊,这有什么好得意的。”
“虽然你扣下了5000银子,但是你可不要忘记,皇上要让我们周家捐10万两啊。”
“还差两呢,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些银子可不能掏出去。”
光是之前捐的5800两银子,周鉴就已经足够心痛的了,要是真凑齐10万两银子捐出去,估计都得好几天睡不着。
周奎:“!”
对呀,要捐10万两银子!
听到了提醒的周奎,表情充满了难看,神态一下子垮了下来。
稳住心态的他,脸上带着几分肉疼,随后冥思苦想起来:“别慌,别慌。”
“捐钱是不可能捐钱的,皇上这一次绝对不可能,只让我们周家掏钱。”
“先安排人员打听情况再说,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我们直接效仿。”
“一两银子都不掏!”
“谁也别想从我们周家,拿走一两银子,我说的!”
周奎已经彻底的豁出去了,稳住心态的他,绝不会把白花花的银子捐出去。
“爹,我听你的。”
“这就安排人员打听~”
听到了周奎的安排以后,同样不愿意捐钱的周鉴,立刻迅速的行动起来。
……
与此同时~
其他的官员们也在不断的行动,开始安排下人在大街上变卖家产。
只不过他们拿出来的,都是装装样子的玩意儿,一点也不值钱。
真正的好东西都被转移藏起来了,可尽管是这样,受到了交代的下人们,依旧卖力的吆喝着。
“来来来,走过路过、别错过。”
“后金建奴,一群反贼猖狂,不断祸害大明江山,祸害百姓。”
“朝廷的士兵们保家卫国,急需军饷和物资,现在我家大人响应皇上的号召,当街变卖家产。”
“赚取的每一两银子,都将捐给朝廷用来当做军饷……”
“父老乡亲们,大家都来看,我家的大人也一样,也响应皇上的号召……”
众多官员的下人们,干劲满满的吆喝着,只要办好这件差事,都会重重有赏。
因此一个个相当的卖力,尽情传播一群官员的好名声,忽悠不明真相的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