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四九城,已经通电灯了,走到离四九城越近,李勇看到路边一根根漆黑的电线杆,上面挂着低矮的电线,像一条蜿蜒的长龙,通向远方。
这年头的电线杆还是黑色的,是木头碳化做成,不像后世的电线杆,白色粗大的一根,灌了水泥。
越走近四九城,李勇就越紧张,看到旁边李美娟呼吸,也急促,他劝道:“美娟,别紧张,进城了啊。”
李美娟点点头,可呼吸还是急促。
李勇也不知道自己紧张个什么劲,上辈子他也去过四九城,满眼的现代建筑,一点也不紧张,可到这个时代,看着这蜿蜒的黑色电线杆,却有些紧张了。
也可能是自己乘坐的班车上顶着的大煤气包袋,看起来很沉重,汽车行驶速度慢,发动机嘟嘟嘟喘着粗气,因为煤气包重,体积大,重心高,汽车拐弯时一摇一晃的,坐得李勇胆颤心惊。
他虽然体质强,但汽车若是甩出去,或者燃烧起来,爆炸了,他也很难护住李美娟安全。
好在,汽车安稳地走完了那段危险的路,即将进城了,让李勇的心情又飞扬起来。
他即将去的,是这个特殊时代的四九城,遗留着历史的痕迹,这会是怎样的呢?
他的心里有些期待。
老旧的班车徐徐前进,终于到达了城中。
李勇带着李美娟下车,进城之后先看环境,这会儿四九城还不大,后世是城区的许多地方,现在还属于乡村,主干道干净整洁,已经用上了沥青和混凝土,周围很多二三层楼的建筑,都用上了红砖,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息。
这倒是出乎李勇意外了,坐着那摇来晃去的班车,他以为四九城可能还比较落后呢,哪知道看到的是一副半现代化的场景,不愧是首都,发展就是快。
拉着李美娟的手,李勇没急着去工作单位,而是在这里悠闲地逛了起来。
他们现在处于一面墙边,墙上印着粉刷的标语,头一句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立社会主义。”
下面又贴着:“人们公社好”、“以钢为纲”等标语,展示着这个时代的记忆。
李勇一行行看去,总算有着还在这个时代的感觉了,之前看着那些红砖和水泥路,他都有种回到上辈子的错觉,毕竟村里都是木头土砖糊桔梗房,地面也是踩实的泥土,也就是镇上地面铺了几块青砖,乍一来到这边,可不恍如隔世嘛。
“走,美娟,咱们去吃点东西。”
摸着手里父亲给的粮票和钱,李勇拉着李美娟大踏步向前走。
这点钱和票足够他们吃一顿了,等找到工作单位,就可以到单位食堂吃饭,里面会发工作地粮票。
没多久,两人就找到一家供销社,李勇打算买几粒糖给李美娟甜甜嘴,来到门口,看到里面坐着两个中老年妇女,一个穿着灰色列宁装,一个穿白色上衣配蓝色工装背带裤,两人正在扇风聊天。
“大姨,糖怎么卖?”李勇大声问。
两个妇女转过头来看向他,上下打量一番,一个妇女皱着眉头问:“农村来的?介绍信呢。”
李勇没想到这人一眼就看出他是农村来的,开口就要介绍信,他也看看自己,衣服是妈缝的那件,还算新,但赶了一波路,也算风尘仆仆,裤子是以前的旧裤子,长满了补丁。
他心中苦笑,难怪一眼就被人看出来,没多说,把介绍信拿出来,给她们看。
进城果然要介绍信,没有介绍信,连供销社一粒糖果都买不了。
穿列宁装的妇女起身,态度漫不经心,拿起李勇的介绍信看了看。
片刻,她面色微变。
“城里中医院转正员工?”
她眼皮子抬起来,斜看着李勇,问:“不会是瞎写的吧?”
李勇还没说话,李美娟反应剧烈,回道:“不是,你别胡说,我亲眼看着大哥哥在村里办的证明。”
“呵。”
哪晓得,里面装工装裤的妇女发出一声冷笑,说:“你们还以为,城里的工作是这么好得的?”
“真是什么阿猫阿狗都想进城了,还编出在城里工作转正这种由头。”
这时,外头列宁装妇女转过头对她说:“介绍信好像是真的。”
“村里假开介绍信又不是没有过。”
听到两人对话,李勇有些不耐烦:“介绍信是真的,能给我买糖果了吗?”
列宁装妇女神色冷淡,把介绍信放在柜台上,说:“前面三种不要票,价格贴着。”
李勇朝柜台前看去,见到三个铁皮罐子,打开着,第一种是水果糖,用纸贴着个标签,一分钱三颗,量最多,整个盒子几乎装满,没有糖纸包装;第二种是泡泡糖,贴着一毛钱三颗,只装了半个盒子,有糖纸;第三种看不出什么品种,贴着一毛钱一颗,只装了个盒子底,也有糖纸。
“一样三颗。”
拿回介绍信,从兜里掏出一把钱,找出四毛三分钱来。
他的钱里面,最多的是十块钱的大黑十,拖拉机一角和一分钱硬币反而少,他找了好一会儿。
听到他这么痛快地说一样三颗,两个妇女都看过来,倒不是觉得他吃糖果多,而是这几种糖果中,大家普遍买的都是第一种便宜糖果,买第二种的都少,至于买第三种的,一般都是有钱人家,或者达官显贵,最起码也得有个正经不错的工作。
至于李勇这么个刚进城的泥腿子,她们默认是买不起的。
可这时候,李勇不仅要买,拿出的一沓钱更是让她们惊了眼,这笔钱数量可不少,起码有几百块。
四九城绝大多数的人家,都没有这么厚的一沓钱,根底没这么丰裕。
可此时这个泥腿子却轻松拿出这样一笔钱来,两个妇女对视一眼,难不成他说的来城里工作转正也是真的?
“4毛一分钱。”
李勇数好钱,把钱放在柜台上,剩下的钱依旧塞回包里。
“行。”
列宁装妇女答道,声音却温和了很多。
李勇也没在意,从糖罐里数出糖果,就拉着李美娟走了。
早在村里就听说过,这年头供销社的员工很嚣张,在镇上他都没啥感觉,无论是供销社的刘婶还是粮站的陈氏兄弟,都对李勇非常热情,现在进城一趟,总算有所体会。
随意拿了粒水果糖塞进嘴里,把剩下的糖都给李美娟,女孩儿看着手里满满的糖果,眼睛瞪大呆住,李勇剥了一粒塞到她嘴里,说:“吃。”
说着就找到路边的公用大垃圾箱,要把糖纸扔掉。
却被李美娟拉住,女孩儿指着他手里的糖纸说:“大哥哥,这个糖纸好漂亮,我们留着好不好?”
手里糖纸为蜡纸,上面画着花鸟图案,中心写着劳动光荣四个大字,李勇看了一眼,感觉跟后世的糖纸比起来差多了,也就小孩喜欢,随手递给女孩儿:“你喜欢就拿去玩吧。”
“嗯。”
小女孩乖巧地点着头。
李勇把剩下的糖都塞进女孩衣兜里,这年头,不管大人还是孩子的衣服兜都特别的深大,可以装很多东西。
接着,牵着她的手继续往前走。
走到一处,突然闻到一阵浓郁的香味,原来旁边是一个面馆,正好李勇也饿了,进去来到柜台,说:“我要两碗面。”
“四两粮票加一角六分钱。”
柜台里的人说。
李勇给了钱和票,接着从背篓里拿出一小块猪肉,说:“帮我把这些猪肉煮到面里面去。”
看到客人乍然拿出一块猪肉,面馆小厮看到,咽了口口水,犹豫道:“这不合规矩啊。”
突然想到了,连忙跑进去:“我去喊师傅。”
过一会儿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拿着个锅勺走出来,问:“客人,你这肉是?”
“你们这里的面条8分钱一碗,肯定没猪肉,我自己带了猪肉,能帮我煮到面条里吗?”
听到这个要求,胖胖的中年男人挤出个笑:“当然可以。”
说着就把猪肉拿走。
这块猪肉虽然不大,但煮到面条里有多少就说不清了,可以从中贪一点。
这年头肉食珍贵,有钱还要票,个个都缺肉,个个都馋,别看他是厨子,做的是素面,也不是经常能吃肉的。
不一会儿面端上来了,李勇眼尖地看到,里面放了些豆腐,一些蘑菇,掺和着猪肉条,闻起来很香。
他和李美娟当即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补充路上赶路消耗的能量。
面条味道果然不错,一碗面下肚,李勇感觉整个人都热乎起来了,感叹说:“真舒服。”
柜台里面,胖师傅见到李勇吃得舒服,才安心地舒了口气,抹了把因为受热脸上浸出来的汗珠。
那块猪肉他贪了一半,为了弥补,在里面加了一些豆腐和蘑菇,也算是将两碗面有香有色的做了出来。
等李勇吃完要走,他赶紧跑了出去,对李勇说:“小兄弟不是本地人吧。”
李勇:“不是,我找四九城中医医院,师傅你知道路吗?”
“哦,那边啊,离我们这也不远,就在南锣鼓巷旁边,你往前走不远,就是安定门,接着往右拐……再走100米便到中医院了。”
听他说完,李勇认真地记了路线,道谢。
“小哥,觉得我这手艺好不,咸淡怎样?”
“还行。”
“既然还行,以后多来吃面啊,我们这儿无比欢迎。”
临走前,面馆师傅热情地说道,看李勇离开还恋恋不舍。
吃完之后,李勇就往中医院那边走,没一会儿就来到了南锣鼓巷,这边的巷子是一户一户分的,都是四合院,他看到最近的一个写着,南锣鼓巷12号。
接着一路找过去,找到了南锣鼓巷街道办事处,红砖白墙的建筑,大门上写着南锣鼓巷街道办事处几个大字,李勇进去,见到有工作人员在扫地,问:“这儿没有一个李主任?”
“有呢,同志跟我来。”
靓丽的小姑娘带着李勇两人往里走,敲了敲一个办公室的门。
“进来。”
“李主任,这两个人找您。”
说完,那靓丽的年轻工作人员就离去了。
李勇拉着李美娟进去,见到坐在木质旧办公桌后面的中年女人。
“李主任,我们是从大湾镇榆树村来的,应刘先生所托来四九城中医院工作转正,他说帮我在南锣鼓巷分了一套房子。”
李勇三两句话将事情讲清楚,接着把手里的两封介绍信递了过去。
这两份介绍信,一封是他们村老刘叔写的,还有一封则是刘先生身边的警卫员书写,盖了公章,专门让拿给李主任看。
听到这话,李主任站了起来,接过两份介绍信,仔细看完,问:“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李勇。”
“果然是你,大湾镇榆树村,刘先生介绍的,没错了。”
李主任说着,脸上的神色明显热情起来,笑着说:“你总算来了,先生早就跟我打过招呼,我一直记着这事呢。”
他从座位里走出来,指着旁边的座椅说:“两位同志,请坐。”
等李勇两人坐下了,她才继续说:“你去工作地方报到了没有?”
李勇:“还没。”
“那我带你去报到,等工作落实了,再安排房子的事。”
“李主任,你带我去,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
“没事,现在不忙,可以让别人先招呼。”
说着,李主任起身,拿起纸和笔装进牛皮公文包,便带着李勇两人出来。
“小文,这边你处理一下,我出去办点事。”
“好。”
正在扫地的漂亮女员工诧异点头,想不到这两个看着土气的乡下人,竟然让李主任亲自帮他们办事。
四九城中医医院,位置在东城区南锣鼓巷东行路南,就在他们出去之后不远,很快两人就到了,门卫显然认识李主任,喊:“李主任,今儿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带个小兄弟来办事。”李主任说着,带李勇两人进去。
门卫没多说,只是多看了李勇两眼。
熟练地绕过前面的诊疗区楼房,来到后面一栋虽然矮小,却重新粉刷过的青砖瓦房,来到其中一个房门前。
房门没关,仅是虚掩着,李主任敲了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