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林疏点头:“成王的名声已经从风华绝代变成了暴虐残忍,随意打杀世家的事,他不是做不出来。”
路知澜嗤笑:“你觉得路修远会平白背上这个黑锅吗?”
路修远现在确实是不如以前了,可他的气性还在那里,让他莫名其妙背上一个杀人的锅,他怎么可能愿意。
“他愿不愿意不重要,大家心里自然有数。”
路修远不愿意有什么关系,他的名声如此,只要脏水泼出去了,他再怎样辩解也没有用了。
没有人会相信他。
路知澜默了默,路林疏说的没错,以路修远现在的名声,这个锅他不想背也得背。
路知澜看着路林疏,那双狐狸眼里带着深不见底的笑意:“你就不怕朕告诉路修远,然后他一气之下杀了你?”
路林疏笑了笑:“若是成王杀了臣,陛下才会更头疼吧?”
路林疏和文官交好,他的才情名扬四海,知道他的人无一不是夸赞他的。
如果他死了,文官定然会联合进谏,要求他赐死路修远。
“你这是在逼朕?”
是选择让路修远背黑锅,还是选择让路修远杀了他,然后群臣进谏让他赐死路修远?
“臣不敢。”
路知澜冷笑一声:“说罢,你提这个建议出来,是想得到什么?”
路林疏:“臣只求为陛下分忧。”
路知澜可不信路林疏的话,“那你以为,这个造势的人,选谁最为合适?”
“下月科举,臣以为,就从状元、榜眼、探花中选。”
科举面向的是全燕国百姓,世家也定然会广纳才子以此来壮大自己的势力。
“倘若中举的都是世家门生呢?”
“陛下放心,臣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世家门生中举的。”
路知澜冷眼看着路林疏,他就知道,路林疏不可能无所求。
“今年科举,由你主持,礼部尚书从中辅佐。”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路林疏也不再多留,“谢陛下,臣告退。”
路知澜摆摆手,路林疏便离开了御书房。
见路林疏离开,元德才从外面进来:“陛下,可要找人盯着淮王?”
路林疏虽然身在朝廷,但很少管朝堂上的事,今日实属意外。
路知澜也没有想到路林疏会突然想要科举的主持权,他虽然没有明说,但说的那些话都在暗示他。
“他是个聪明人。”路知澜道:“无需管他。”
现在这些王爷里,属路平铮的权利最大,偏偏路平铮和路修远的关系好,不过如果路林疏这件事做得好,倒是可以用来制衡一下路平铮。
夜幕降临,到了子时许砚宁才熄了烛火,换上了夜行衣,从后门溜了出去。
到了长青巷,一进院子姜隐就听见了动静,连忙开了门。
“你怎么才来。”姜隐抱怨道:“我都快睡着了。”
“我很忙的好不好。”许砚宁回:“时间紧急,你快说。”
姜隐道:“应国战败,是因为他们里面有细作。”
“细作?”这是许砚宁从未想到过的,“谁的细作?”
姜隐回答:“这个就不清楚了,不过应国内部似乎也有问题。”
为了争夺皇权,应国朝堂分为了两队,一队站大皇子,一队站三皇子。
而与路渠义对战的主将镇国将军就是大皇子一队的。
“所以我推测,应该是三皇子与路渠义达成了合作关系,而细作就是三皇子的人。”
许砚宁不解:“可是让路渠义打胜仗对三皇子来说有什么好处吗?”
路渠义打赢了,要么应国归降,要么割让土地作附属国,不然就是像楚国那样,送谈何书,要么和亲,要么送质子。
不管是哪个,对应国来说都不好吧?
姜隐也想不明白,“这个恐怖只有找到路渠义才能知道了。”
许砚宁问:“所以路渠义是真的身受重伤生死不明?”
姜隐点头:“刚从药阁买了药呢,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那么多钱。”
“什么药?”
“凝血丹和菩提酒。”
凝血丹,顾名思义,服用之后可以加速伤口愈合,但若是伤在五脏六腑,凝血丹的作用就不大。
所以路渠义的伤不在五脏六腑。
菩提酒,可解百毒,但都是常见毒药,像她特质的那些毒药只有特定解药能解。
所以路渠义还中了毒,应该是常见的毒药。
许砚宁摸着下巴思索着:“如果路渠义和三皇子达成了合作,那埋伏路渠义的人是谁呢?”
姜隐猜测:“大皇子?应国的大皇子武功不俗,曾经有人买过他的命,但是失败了。”
药阁的杀手是什么能力许砚宁心中有个大致的水平,如果应国大皇子能够反杀药阁杀手,那确实不容小觑。
姜隐补充:“这些消息不完全准确,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路渠义已经到了燕国边境。要不要把人抓起来问一下?”
直接问是最简单的方式,如果路渠义和三皇子达成了合作,那么合作内容是什么呢?三皇子又想让路渠义帮他做什么?
如果没有达成合作,细作是怎么安插进去的呢?还是说,大皇子和三皇子内斗,路渠义只是钻了空子?
人已经到了燕国边境,燕国皇室那边定然也已经收到了消息,肯定会派人来接,现在出手不太安全。
许砚宁想了想,道:“左右他现在受了伤,与其抓他不如让他的伤势更严重一些。”
姜隐觉得不妥:“不好吧?万一死了怎么办?”
“吊着一口气呗。”许砚宁朝着姜隐眨了眨眼:“你忘了我是谁?只要他想活就必须找医者,普通医者救不了他,但是我可以。”
姜隐立即明白了许砚宁的意思:“小机灵鬼,还是你点子多。”
药阁下毒药阁救,赚钱就要赚两份。
许砚宁笑了笑,“就先这样说定了,后面我会见机行事,你不必担心。”
说完许砚宁起身往外走去,姜隐问道:“你又不是燕国人,怎么突然来燕国了?”
许砚宁只是摆了摆手,没有回答。
出了院子往外走,路过一户人家还亮着烛火,不由得多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