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中清了清嗓子,先是发出一长串没意义的,模仿领导沉吟的\"嗯…啊…\",然后挺了挺胸膛,努力把声音拔高到一种自以为威严的调门儿。
\"嗯,咳咳!\"他开场白气势十足,\"东旭啊,这个,嗯…你刚才讲的这些啊…\"他故意顿住,仿佛在斟酌极其重要的国家大事,\"这个…思想转变,转变很大嘛,认识到了错误,啊,认识到了一贯…呃…以易中海同志为代表的错误路线…那个…的流毒!这个方向,是对的!\"
贾东旭听得有点懵,但不敢动,只能点头如捣蒜。
刘海中感觉自己找到了感觉,越说越顺畅,就是重点有点跑偏:\"作为大院里…嗯…有一定,嗯…影响力的群众,我刘海中啊,一直是非常注重这个…培养人才的,我们工人阶级队伍的建设啊,人才是关键,年轻同志要求进步,那是很好的嘛!\"
他大手一挥,仿佛在做全车间报告:\"既然你…有这个…改过自新,奋发图强的…这个意愿!我呢…本着那个…提携后进,啊,不对,是我们党有句老话…叫什么来着?…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终于想起了一句成语,感觉很满意,觉得自己很有水平。
\"那行吧!\"刘海中做出一个重大的,但在他嘴里显得非常随意的决定,\"那…明天!啊,明天早上,你就…那个…直接来锻工车间找我,手续嘛…嗯,那个不用你操心!\"
眼看贾东旭脸上露出喜色,他又绷起脸,赶紧补上一句自以为的关键领导指示,但这话听着跟技术,名声啥关系都不大。
\"不过有一点啊!到了我这儿,首要一条是什么?——啊?规矩!厂有厂规,家有家法!在大院里,尤其要…那个…遵守我这个…院里的规章制度!要带头,要做到…令行禁止!听招呼,明白没有?\"
贾东旭哪管他说了啥,赶紧应承:\"明白!明白!谢谢师父,谢谢二大爷!\"
\"嗯,去吧。\"刘海中终于挥挥手,端坐回去,感觉自己刚才那一番话,既显示了领导关怀,又重申了组织纪律,还解决了一个人才问题,简直是完美领导艺术的体现。\"嗯,收徒这事儿办的,很圆…圆满!\"他心里给自己打了高分。
贾东旭千恩万谢地退了出去,顾不上膝盖疼,脚步轻快。刘家堂屋里,只剩刘海中和他老伴。二大妈脸上有点犹豫:\"他爸…这…这就收下啦?贾家那名声…\"
\"啧!\"刘海中立刻拉长了脸,不满地瞥了老伴一眼,觉得她太不理解领导战略,语气带着你这觉悟不行的惋惜和得意。
\"你个妇道人家懂啥?头发长,这…收徒也得看时机,他现在是个什么人?落水狗!落水狗知道吧?这会儿给他捞上来,他就得死心塌地!\"
他感觉自己说得很深刻,满意地点点头,\"这叫…嗯…千金买马骨!对!咱们大院里人心散了,得聚!怎么聚?就得有贾东旭这样的。这叫…那个…树立标杆!榜样!懂不懂?至于厂里?谁敢多嘴?我这技术在这摆着呢!\"他又挥了挥他那象征性的大手。
二大妈看着他,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说什么。
刘海中则沉浸在自己深谋远虑,礼贤下士,树立典范的伟大构想中。
对着窗外的月光,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领袖风采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全院群众在他英明领导下其乐融融的画面了。
———————
次日黄昏,苏长顺搓着有点发僵的手,从轧钢厂宣传科走出来。
忙活了一天的板报稿件,脑子里全是颜料和口号。他抬头看了看四合院方向,脚步却转了弯,径直朝着街道办走去。
院里的大戏看够了,他得换个人倾诉倾诉,顺便给那位爱嚼舌根,给他扣帽子的老虔婆添点堵。
街道办办公室里王主任正伏案写着什么,眉头微锁。
苏长顺敲了敲门,脸上挂着一副恰好路过,顺便来反映点群众疾苦的正直青年表情。
\"王主任,忙呢?我是咱们红星四合院的住户苏长顺。\"他声音不大不小,带着点恰到好处的忧心忡忡。
王主任抬起头,态度还算和缓:\"小苏同志?进来坐吧,什么事?\"
苏长顺没坐,就站在办公桌斜前方,搓着手,仿佛有些局促又忍不住要说:\"主任,其实…其实是为院里贾家的事…我知道您事儿挺多,但…唉,贾家这情况,我看着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贾家?\"王主任放下笔,目光锐利起来,\"他们家不是有贾东旭在轧钢厂上班吗?又怎么了?\"她对贾张氏爱撒泼的印象可不算好。
\"是,东旭是在上班,\"苏长顺赶紧接话,语气诚恳中带着无奈,\"但他一个人定量要养活四个人啊,张婶年纪大了没啥收入,秦淮茹带着个孩子,每月工资填了黑市这个窟窿,棒梗那孩子…您是没见过,那小脸瘦得都脱了相,看着怪揪心的……\"
他刻意把棒梗说惨了点,但点到为止,随即话锋一转,带着点\"替领导分忧\"的体贴:\"您是不知道,最近吧,院子里都听张婶念叨,日子紧巴得…快过不下去了。\"
他叹了口气,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其实吧,街坊邻居也不是没心,可谁家也不宽裕。这不,都议论呢,说贾家困难成这样,街道办咋…咋不给想想办法?\"
王主任眉头拧得更紧了,但语气很官方:\"困难补助不是张口就有,街道有严格审核机制。家庭困难要主动向居民组,向街道如实反映情况,经我们调查核实,确实符合政策,该帮扶的我们一定帮扶。但如果家庭有劳动能力却不积极作为,甚至隐瞒收入转移资产,我们街道是不会搞无原则兜底的!\"她语气透着原则性。
\"王主任您说得对,道理是这个道理!\"苏长顺立刻表现出恍然大悟的诚恳,然后,又忧心忡忡地加了一句,这才是他此行重点埋下的雷。
\"其实…我也琢磨过。您看啊主任,张婶——就贾张氏,她今年也才四十多吧?在公社干活儿,那这个岁数的女社员,那都是劳动的主力啊!挑担,下田,哪个活儿干不了?张婶那腰板子…咳,我是说,还挺硬朗的。您想想,要是…要是街道办能给她找个合适的活儿,哪怕扫扫大街,糊个火柴盒什么的,家里不就多一份收入?棒梗那孩子也不至于饿成那样不是?贾家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见天儿在大院里抹眼泪、喊困难了求街坊接济…\"
这话,表面上句句是帮贾家找路子,解决困难,语重心长地为街道办献计献策。
可落在王主任耳朵里,每一句都像在抽贾张氏的脸。
\"四十多,在公社是劳动主力\"点明了贾张氏具备完全劳动能力,而且强调农村女性在这个年龄段是壮劳力,反衬城市闲在家里吃白食。
\"腰板子硬朗\"潜台词:能跪能闹能跳,身体好得很,哪有不干活的道理?
\"找个扫大街、糊火柴盒的活儿\"轻飘飘点出街道办有的是门槛低的安置工作,她贾张氏并非没有出路。
\"不会像现在这样,见天儿在大院里抹眼泪、喊困难了\"最关键的一句!直接给贾张氏近期行为定性:不是真困难,而是习惯性哭穷闹腾,制造舆论压力,有劳动力却赖着不工作,等靠思想严重!
苏长顺心里冷笑一声,看着王主任眼中锐利的光芒又盛了几分,显然这番诉苦精准地砸在了王主任那根痛恨等靠要,强调劳动最光荣的神经上!
\"还有这事儿?\"王主任声音提高了八度,带着隐隐的怒火,\"贾张氏才四十多?看着倒像五十好几!整天坐在门口纳鞋底,我路过都看见过几回,合着是坐家里闲着邻居接济?\"
苏长顺赶紧惶恐地摆摆手:\"主任您别动气,兴许…兴许是我多嘴了。张婶可能…也有难处。我就是看她家孩子挺可怜,又见张婶好像挺闲…唉,想岔了想岔了,主任您就当我是瞎操心…\"
\"瞎操心?我看你这操心很对!\"王主任猛地站起来,脸色严肃得像铁板,\"困难户的标准不是靠哭穷喊出来的,有劳动能力不自食其力,等着吃低保吃补助或者等着邻居接济?那是社会主义的蛀虫,我们街道正准备开她的会!\"
她几步走到窗口,仿佛要立刻锁定贾张氏的位置:\"不劳动还闹哭穷,搞邪门歪道的那一套,我看她不是困难,她是思想有毛病!得好好给她扭过来!\"
成了,煽风点火埋雷成功!苏长顺心中暗爽,脸上却依旧维持着担忧的神色:\"主任,您…您消消气,也许慢慢引导…\"
\"引导?对这种思想觉悟低下,好逸恶劳,只想伸手的分子,就得快刀斩乱麻,坚决批评教育!\"王主任一锤定音。
\"小苏同志,你反映的情况很重要。你先回去吧,贾家这事,我们街道一定会认真调查处理!不务正业这一条,必须严查!绝不容忍!\"
\"哎,好,好,王主任您忙。给您添麻烦了。\"苏长顺退出了办公室,转身走向夜色中,步伐都轻快了几分。
出了街道办他嘴角勾起一抹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带着点冷意的浅笑,望着四合院的方向,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低语。
\"老寡妇,帽子扣得挺溜?想在家养老吃白食?当大院的困难户?街道王主任怕是不会同意喽。好好享受一下咱们新时代的劳动最光荣思想改造吧!尝尝政府铁拳的厉害!\"
苏长顺只是顺带提了下贾东旭黑市买粮的问题,没想到王主任却是直接略过。
也对,目前黑市是官方默认的市场,不光是百姓,就连干部,公安,都会去黑市做交易改善生活,现在的黑市交易还够不上投机倒把,如果是屯粮倒卖那才算,为了吃饱,去黑市买粮真不算什么事。
不过王主任的怒火已经点燃,接下来贾张氏的日子,怕是要热闹起来了。
他仿佛看到了老寡妇那张即将气成茄子的脸,他很期待呢,贾张氏上班干活的日子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