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院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混着车夫的吆喝,鞋底砸在地上“噔噔”响,还夹着粗重的喘息——有人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衣角扫过院角的桑树苗,带落几片嫩黄新叶。
门帘被掀开时,带进一股冷风。
裹着泥腥味,吹得案上的布防图边角卷起来,还碰倒了案边的陶土小罐。小罐“啪嗒”摔在地上,土洒了半地,混着沙粒,其中一粒滚到曹复脚边,被他无意识踩住,硌得脚心发紧。
季宁跌撞着进来,进门时被门槛绊了下。
踉跄着扶住案角,指腹抠进木纹里,指甲缝泛白,连指节都在抖,才没摔下去。鞋跟掉了一只,光着的脚沾着泥,脚趾缝嵌着陶灰,脚背有道浅划伤——是卸土时被碎陶片划的,还沾着点干血,在肤色上格外扎眼。
他比几天前见时瘦了些,眼窝发青。
眼下皱纹里沾着陶灰,像没洗干净的锅底;袖口磨出毛边,缝着块补丁——用的是拆旧衣服的线,白灰两色绞在一起,针脚歪扭得像爬动的小虫,线头翘着,补丁边缘起了球,还勾着根细桑丝。
手里攥着本账册,边角被汗水浸得发卷。
封皮脱了线,露出里面泛黄的纸,纸上的字晕得模糊,几处被水洇过的痕迹,泛着浅褐的印子。“安国君,你得救救我……”季宁声音发颤,刚站稳膝盖就往地上滑,亏得手指抠紧案边,才勉强撑住。
曹复盯着他袖管的补丁,又扫了眼账册。
账册边缘磨得起毛,还沾着点暗红桑汁——像干了的血,他指尖点了点账册:“发生什么事了?”
季宁猛地抬头,眼睛瞪得溜圆。
眼眶泛红,指节攥着账册边缘发白,指腹磨出红印:“季良回去跟我说,我就重新查了!好土,被二房的季安以‘私窑借调’的名义卖了!”
“连三房、四房都牵扯进去,他们都分了好处,谁都不站我这边!”
他伸手掏怀里的纸,手抖得厉害。
纸没掏出来,先带出半块干硬的粟米饼——饼上的霉斑是青灰色,还沾着陶灰,牙印浅深不一,显然饿极了却没胃口。掉在地上滚了两圈,停在曹复脚边,沾了根细沙粒。
“之前君上骂完我,我就锁了账房,也严加管教了。”
季宁声音压得低,却带着急,唾沫星子溅在账册上:“我虽手脚不干净,可这种拿防务当儿戏的事,还拎得清!”
“可季安跟采办、窑头早串好了!从采土的、拉土的,到烧窑的,连车夫每拉一车,都能得半升陈米。”
“这是条完整的产业链!”
曹复弯腰捡粟米饼,膝盖碰了下竹筒。
竹筒“当啷”晃了晃,里面的桑芽撒出来,落在布防图的“西翼”二字上。指尖蹭到饼上的沙粒,嵌进指腹老茧里,有点疼——和土样里的沙,触感一模一样。
“你动不了季安?”
曹复把饼放在案上,指尖在饼上划了下,土渣掉在布防图上。
“动?我敢动吗?”
季宁突然提高声音,又慌忙压低,怕被门外的人听见,肩膀绷得发紧:“二房掌着季家半数桑田,还跟孟家三公子沾亲!”
“真闹僵了,他们敢去君上面前说我‘治家无方’,趁机抢宗主位!”
“上次君上训我那事,已经让我宗主之位不稳了——要不是季良说,我都不知道这事闹得这么大。”
“你要是直接报上去——我这季宗主位,肯定没了!”
他蹲下去,双手抓着头发。
指缝漏出细碎的陶灰,指甲缝嵌着红泥,连掌心都沾着土:“季良说要分尼山关的陶窑份额还有改窑这事,我连夜翻了旧账,换了自己人当采办。”
“可今早一看——新采办被季安的人堵在巷子里打了。”
季宁声音发哑,咽了口唾沫,喉结动得明显:“脸肿得像馒头,嘴角破了,沾着干血,季安的人还往他身上扔烂菜叶。”
“窑头更狠,歇工的时候不仅带老陶匠走,还把窑里控温的陶哨全收了——没那陶哨,火候差半分,砖就烧废!”
曹复指腹顿在案边,目光落在案角的蚂蚁上。
那只蚂蚁搬着半粒陶屑,绕开朱砂印,专挑图纸缝隙钻。搬不动时,还停下来蹭了蹭触角,又找了个小缝钻进去。
突然想起穿越前查劣质钢筋的事——从供应商到监理,每个人都拿了好处,像串在绳上的蚂蚱,谁都跑不了。
院外传来流民的咳嗽声,风把声音裹得碎碎的。
曹复笑了笑,不是无奈,是有了对策的笃定:“陶匠没走就好,只要人在,砖就能烧。”
他转身从怀里摸出张草图。
纸边沾着窑灰,还留着几处炭笔修改的痕迹,涂了又画的地方起了毛边——是昨晚在油灯下反复琢磨的。上面用炭笔勾了个圆窑,窑尾多两个斜孔,旁边标着尺寸,字有点歪,窑孔旁还写了“距窑底三寸”的小字。
“这是新改的窑图,你看看。”
曹复递过去,纸角勾到季宁的补丁,线翘起来。季宁下意识想捋,手悬在半空又忘了,指尖沾着账册的墨,蹭到图纸边缘,留下个小墨点。
“这叫倒焰窑,火能在窑里循环,省火还能控温。”
“倒焰窑?”季宁凑过来,眼睛亮了亮。
又暗下去,手指碰了碰图纸,赶紧缩回来——怕汗弄湿:“杨工丞说过这窑省三成火,可季家没人会建。”
“老陶匠只会凭经验烧窑,不懂新法子。”
“卞邑的工师墨铁会。”
曹复指尖点在窑孔上,指甲里嵌着陶土:“石砚去卞邑请他了,他烧过改良窑,懂控烟。”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却有底气:“这窑还能当‘验砖器’——掺沙的砖冷却后会裂细缝,一敲声音发闷;纯红泥烧的脆响,想蒙混都难。”
季宁猛地抬头,曹复的指节敲在“季”字陶片上。
陶片发出清脆的响,像敲醒他:“你想怎么做?”声音不再发颤,指节攥紧账册,带着决绝。
“先立规矩,再用新窑破局。”
曹复拿起竹笔,在图旁画了个三层竹筛,每层筛孔大小标得清楚:“明天起,采土过三筛——第一层筛大石子,第二层筛粗沙,第三层筛细泥。”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笔尖在“第三层”上画圈。
加重力道:“杨工丞带流民盯第一层,他们眼生,没人敢收买;你带自己人盯后两层,责任到人。”
“每筛一次,在木牌上刻日期和人名。”
曹复把笔放在图上,指了指案角堆着的几块小木牌——是硬木做的,提前让陶匠刻了工家的轮纹:“轮纹对着筛子,谁动了一眼就看出来,赖不掉。”
风又吹进来,卷着院外的咳嗽声。
灯影晃在图纸上,刚好遮住窑孔的尺寸。季宁盯着图上的圆窑,指腹蹭过补丁,突然觉得那歪扭的针脚,好像没那么扎眼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膝盖的土,掌心的陶灰簌簌往下掉:“我这就回去安排!采办我亲自带,筛土的木牌连夜刻,绝不让季安再钻空子!”
声音里多了几分底气,脚步也稳了些。
曹复看着他的背影,指尖摩挲着倒焰窑的草图。
院外的风还在吹,带着桑田的气息,却不再那么沉闷。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季安和孟家,绝不会轻易罢休。
但只要守住窑、烧好砖,这盘被搅乱的棋局,总能一步步扳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