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赞虽然没说话,但也抬起头,用那只独眼冷冷地看着梅禄,是个正常人都会怀疑梅禄是个奸细。
他显然也认同了夷男的说法。
梅禄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脸色惨白如纸。
他不停地磕头,额头撞在地面上,发出咚咚的响声,很快就渗出血来:“臣冤枉啊!大汗明察!臣绝无二心!臣对大汗的忠心,天地可鉴啊!隋军诡计多端!这……这一定是隋军的诡计啊,还望大汗明鉴啊!”
始毕可汗看着眼前的闹剧,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心里清楚,梅禄虽然有些贪生怕死,但要说通敌,可能性应该不大。
可夷男的话又句句在理,这次的失败,都与梅禄的情报失误有关。
他眼神一厉,握住了腰间的弯刀:“事到如今,多说无益。既然你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那就休怪本汗无情了!”
“大汗饶命!”梅禄吓得浑身发抖,眼泪鼻涕一起流了下来,就在这时,他的脑子像是突然开窍了一样:“大汗!大汗!臣……臣想到了!臣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始毕可汗停下了拔刀的动作,冷冷地看着他:“哦?你还有什么话说?”
其他几人都用审视的目光看着梅禄。
梅禄喘着粗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脑中飞速运转:“大汗,那些铁管子之所以能连续发射,并非不需要装填,而是……而是汉人用了轮换之法!他们一定是分成了好几批人,一批发射完毕,立刻退下装填,另一批顶上,如此循环往复,看起来就像是铁管子在连续发射一样!一定是这样!”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帐内众人都是一愣。
始毕可汗也陷入了沉思,他仔细回想了骨赞和夷男的描述,那些铁管子虽然发射迅速,但似乎确实有那么一瞬间的停顿,只是在混乱的战场上,没人注意到罢了。
“若是这样……倒也说得通。”他喃喃自语,眼神渐渐变得清明。
梅禄见始毕可汗神色松动,连忙趁热打铁道:“大汗英明!隋军诡计多端,想出这种法子实在不足为奇。臣之前只知铁管子装填需要时间,却没想到他们会用这种方式弥补缺陷,是臣失察,还请大汗降罪!”
始毕可汗摆了摆手,示意卫兵松开梅禄:“起来吧。念在你此次也算有功,暂且饶你一次。但若再有下次,定斩不饶!”
“谢大汗不杀之恩!”梅禄连忙磕头谢恩,站起身时,腿还在不停地打颤,后背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浸透。
始毕可汗走到帐中央,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看来,是本汗低估了汉人。他们的铁管子威力巨大,还有这等轮换发射的法子,小股部队去再多,无疑也是去送菜而已。”
夷男低下头:“是臣鲁莽了。”
“夷男首领,这不怪你。”始毕可汗摇摇头,“谁也想不到汉人会有这等利器。但现在,我们知道了。”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既然小股部队不行,那我们就倾巢而出!二十万铁骑,不信踏不平一个小小的雁门郡!”
朵菩萨眼睛一亮:“大汗英明!我回纥部愿为先锋!”
骨赞也上前一步:“臣也愿率军前往,戴罪立功!”
始毕可汗点了点头:“好!传我命令,明日清早,全军拔营!”
他走到地图前,用手指重重一点雁门郡的位置,“明日起,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务必在三日之内抵达雁门郡城下!本汗要让杨勇知道,我突厥的铁骑,不是他几件小玩意儿就能抵挡的!”
“遵令!”众人齐声应道,之前的颓丧与恐惧被兴奋所取代。
…………
秋风卷着塞外的寒意,穿过雁门郡城的垛口,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无数冤魂在低语。
城墙之上,守军士兵裹紧了身上的甲胄,目光警惕地眺望着北方的草原。
枯黄的野草在风中倒伏,远处的地平线与铅灰色的天空连成一片,压抑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郡守府内,尉迟恭背着手,站在悬挂的舆图前,铁鞭的鞭梢在地面上轻轻点动,留下一个个浅浅的印记。
他刚毅的脸庞上眉头紧锁,目光在雁门郡城周边的地形上反复逡巡。
自野狼谷两战告捷后,他丝毫不敢懈怠,深知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突厥人吃了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
伍云召坐在一旁,手中端着早已凉透的茶,却一口未饮。
他俊朗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这些日子,他几乎没合过眼,一边要加固城防,一边要安抚城中百姓,还要时刻关注突厥人的动向,神经一直紧绷着。
李安则在擦拭着他那杆心爱的火枪,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那不是杀人的利器,而是稀世的珍宝。
枪管在烛火的映照下泛着冷硬的光,映出他沉稳的脸庞。他在思索,若是突厥人大举来犯,火枪兵该如何部署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报——”
一个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郡守府的宁静。
紧接着,一个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单膝跪地:“启禀将军、郡守,陛下……陛下御驾亲征,已过太原,不日将抵达雁门!”
“什么?!”
尉迟恭、伍云召、李安三人同时站了起来,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
尉迟恭一把抓住传令兵的胳膊,力道之大让传令兵忍不住痛呼一声:“你说什么?陛下真的亲征了?已经过了太原?”
传令兵疼得龇牙咧嘴,但还是连忙点头:“千真万确!这是太原郡守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消息,陛下亲率两万大军,还带来了一千火枪兵和十万发子弹,不日就到!”
“好!好!好!”尉迟恭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得浑身发抖。
他猛地一拍大腿,“陛下圣明!陛下亲征,我军士气必然大振,何愁突厥蛮夷不破!”
伍云召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陛下亲征,实乃我雁门之幸,大隋之幸啊!有陛下坐镇,我等守城便更有信心了!”
李安放下手中的火枪,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陛下带来了更多的火枪兵和弹药,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突厥人若是敢来,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三人相视一笑,连日来的疲惫和压力仿佛在这一刻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