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彭,你看,那边就是我们村庄。翻过那边一座大山,里面还有三个村庄。”
之前三人已翻过第一座山,现在五个人站在是第二座山的山顶上。
在山上便能俯瞰到宋家庄。宋家庄位于大山脚下,地势还算平坦。大家准备下山了。
宋华生边走给彭世凛介绍道:
“我们村有二十来户人,约有一百多人口。你看那边,离我们村一千多米远的地方,住着七八户唐姓人家。
之前上面领导想让他们并入我们村,但他们死活不肯,所以他们自成一村。
两个村加起来,人口共有两百来人吧。”
彭世凛原本以为深山老林里只住着一两户人家,没想到这里竟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这时,宋国邦问彭世凛:“小彭同志,你除了收购野灵芝外,其他东西还收购吗?”
“国邦叔,您是有什么好宝贝想让我收购?”彭世凛笑着反问。
“是啊,而且不止我家有,我们村里很多人都有不少野味干。”
“野味干?具体是什么品种的?”
“野味干”包含的范围太广,彭世凛特意问清楚。
宋国邦回答:“我们有山鼠干、黄猄干,还有穿山甲的片甲……”
彭世凛的耳朵刚听到宋国邦讲出几个野生动物的名字时,身体不由一颤抖,像突然踩空了一级台阶,整个人猛地往前踉跄了两步。
幸好旁边的华生大叔及时扶住他,才没让他摔下去。在几位大叔看来,他只是脚没踩稳才险些跌倒。
可只有彭世凛自知,他们捕杀的这些动物后来大多数成了国家保护动物。
好家伙,他们吃得全是将来的濒灭动物。
没等彭世凛缓过神,“老虎肉”三个字又轻飘飘地从宋国邦嘴里蹦出来,语气就像在说“今天吃了只鸡”一样平常。
彭世凛只觉得后脊窜起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直往头顶冲,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
这些野味送给他,他也不敢卖。
他张了张嘴,却半天没发出声音,满脑子只剩一个念头——若在21世纪,敢碰这些国家保护动物,那可不是坐几年牢房问题,是要掉脑袋的!
但在这个年代,这些野生动物还不受国家法律保护,村民能抓到多少就抓多少,也不算犯法。很多野生动物也正是这样渐渐消失了。
这时宋汉杰开起了荤笑话:“小彭,那老虎肉可补了,特别是男人吃了,夜里都能多添几分力气!”
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那副习以为常的模样,就像在聊谁家地里收了多少粮食似的。
彭世凛也是男人,自然明白玩笑的意思,只好抿了抿嘴,跟着笑了笑。
“不好意思,这些野味干,我暂时不收。”
虽然这个年代捕杀野生动物不算犯法,但这些野味在正规市场上很少有销售,黑市上倒是有买卖野味的生意,而且做得还挺兴旺。
宋国邦有些失望:“我还以为这些野味能卖给你们供销社,换点钱存着。”
彭世凛:在这深山老林里,就算换再多钱,也没地方花。不过,有钱防身也是好的。万一哪天遇上特殊情况,比如要去镇上看病、买些山里没有的农具,手里有钱总比空着手强。
几个人继续往山下走。
山上的野果一路上就没断过,有野葡萄、野杨梅、山稔子(小部分已经成熟)、凤眼果(小部分已经成熟),还有一些彭世凛不认识的野果,几位宋大叔会摘给他尝。
这里的野果根本吃不完。
“几位宋大叔,这一路上野果这么多,你们怎么不摘点回家给家人吃啊?”彭世凛问道。
“哈哈……”大家都笑了。
接着宋华生开口回答:“小彭,这不就像你说的,一路上野果不断,我们哪摘得完啊?而且这些野果在我们村附近就能摘到,没必要特意上山来摘。
再说了,这些果子对于我们这些大人就是从小吃到大,现在也就是偶尔摘几颗尝尝鲜、过过嘴瘾,平时主要是孩子们吃得比较多。”
突然间,彭世凛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感触:他们虽身处深山老林,日子却过得像世外桃源一般自在。
外面的世界正闹着饥荒,多少人在忍饥挨饿,可在这里,野果多得吃不完,山林里的野味也能随意猎取。身
边这几位宋大叔,个个身强体壮、精神十足,完全没有受饥寒困扰的模样。
彭世凛不禁心想,不知道村里的人是不是人人都营养充足,没有面黄肌瘦的样子。
此时的彭世凛,真想买把这满山遍野的野果摘下来,卖到2025年的时空去。
可他也清楚,这大山里时常有野兽出没,要想来摘野果,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离村子越来越近了,这时,不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读书声。
读书声是从一间石头屋里传出来的,屋子外围着一圈一米五高的石头围墙。
彭世凛心想:这石头屋和石头围墙,说不定是为了防野兽才用这种材料修建的。而不远处村民们的房子,都是用土砖盖的。
彭世凛问道:“这所学校应该是小学吧?”
“是的。”宋华生回答,“在我父辈那一代,大山里的人几乎全是文盲。还好我父亲十五岁时,去镇上一所中学打杂。
他很好学,向学校的老师学习了几年知识,后来他回村结婚生子后,就没再外出干活。
于是,我父亲就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开始在村里教我们认字,后来连隔壁村的孩子也来听课,从此我们村才算有人识字了。
这所学校是三年前才建好的。”
彭世凛点点头,从学校墙面还透着新鲜的石灰白、门窗的木料也没多少磨损的痕迹里看得出来,这学校确实新建不久。
宋华生继续说:“学校建好后,我们就向教育局申请派老师过来。很多老师一听说我们这地方的情况,都拒绝来这里教书。
而且我父亲也年纪大了,教不动了。去年,我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刚好教育局知道他是本村人,干脆让他回来教书。”
彭世凛笑着说:“这很好。为家乡的教育出份力,既没浪费学到的文化,又能陪着家里人,真是件两全其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