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一个人的节日
沈培最怕过节。
人们都各自回家了,万家团圆,一个人的形影孤单,在节日里最明显,最难受。
她想喝酒,想醉。
可是,这个除夕,她却不敢喝酒。
因为前几天,她人不舒服,她去柯大夫的诊所,请柯大夫把脉,柯大夫告诉她,是喜事,她怀孕了。
一开始,她还以为耳朵听错了,直到柯大夫很肯定地对她确认,她才懵了。
柯大夫的诊所,就在她住的别墅旁边不远,一个街区。
她一直认为,自己不能怀孕。
德国与中国的时差,大约有七小时,老唐给她打电话祝福新年的时候,她已经睡了。
国际长途电话吵醒了她,她接了电话,只是嘤嘤地哭,老唐在电话那头,急得直叫:“沈培,你没事吧?有什么事,你说啊”
她当然有事,这个孩子是彭北秋的。
她想要孩子。
老唐如果知道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在这个下雪的除夕夜,她忽然下了决心,要把这个腹中的小生命生下来,不管以后会遇到什么。这个夜里,她有了前行的希望。
这是上天给她的礼物。
她忽然觉得,老唐把彭北秋杀了,或者彭北秋把老唐杀了,最好两个人都死了,她独自带着这个孩子,度过余生。
这是最好的结局。
大过节的,彭北秋连个人影都没有,哪怕来个电话也好啊。
她在心里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
宅中宅里,温政看了看怀表,确认了一下时间,对袁文、王昂、流星等几个人说:“一会有人来,我们可以出去了。”
陆续来的是柯大夫、刘君册、小六指。娱乐城除夕休息一天,刘君册、小六指在各自家里团了年,就过来了,刘君册还带来了几个食盒。
柯大夫还没有吃饭,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也赶来了。
八爷也带了一众袍哥过来守岁。
烧坊一下子热闹非凡。
他们都不知道,就在一个小时前,这里刚刚生死一线。
温婷、温玉红包接到手软。
袁文笑靥如花,让两个孩子给众多长辈拜年,温玉还小,她就握着温玉的小手,给大家拜年。
随后,温政、袁文夫妇端坐中间,接受大家的祝福,袁文给每个人发红包,每个红包封的,均是一块大洋。
老妈子将晚上的菜热了一下,又炒了几个菜,加上刘君册带来的几个食盒,安排了连桌,众人或坐、或站,袁文连叫:“老张,打酒来!”
烧坊最不缺少的,就是美酒。
八爷带来了鞭炮、烟花。袁文怕吓着孩子,叫大家在院内只放烟花。鞭炮到大门口放。
爆竹声声,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最后,袁文从卧室搬来一支巨大的烟花,叫王昂在空地上点火,这枚烟花直冲云霄,比前面所有的烟花都蹿得高,在天空中绽放开来,如同一只血红的眼睛。
俯瞰众生。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如星辰般璀璨,有些人则如流星般短暂。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这位沙俄的宰相,正是那颗在历史天空中闪耀过却又迅速陨落的流星。
别洛佐沃斯基和斯托雷平是远房亲戚。
他非常认同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为挽救帝国的崩溃做了最后的努力。可惜,斯托雷平死于第十一次刺杀,壮志未酬。
谁都知道他早晚会被暗杀,包括他本人及其卫队。
暗杀发生在剧院,当天正在上演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萨尔丹王的故事》。在着名的幕间曲《野蜂飞舞》之后,一个年轻人靠近斯托雷平,向他开了两枪。
沙俄总理解开礼服,看到了被鲜血染红的背心。他瘫坐在椅子上说:\"为沙皇而死,死而无憾!\"
沙皇本人当时也在场。
国家元首在场时刺杀斯托雷平一事本身就说明,对某些人来说他更危险。后来查明,凶手博格罗夫是一名革命者,而且竟然同时还是保安局的密探。
一位本该保卫他的密探,刺杀了他。
凶手被匆忙判决并绞死,其背后主使则无从查起。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所有人都憎恨斯托雷平,包括政府和人民。他试图奋力将其拖入二十世纪的整个国家都在憎恨他。
如果他的改革成功,如果没有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十月革命。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从未停歇,更不会终结。
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与戏剧性。斯托雷平的死,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沙俄帝国走向衰亡的又一明证。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成为改变历史的节点。
别洛佐沃斯基望着夜空中渐渐消散的烟花,心中五味杂陈。
斯托雷平的改革虽然勇敢而坚定,却终究未能挽救帝国的命运。改革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而斯托雷平,便是那条路上倒下的勇士。
英雄的结局往往令人唏嘘,斯托雷平也不例外。
尽管前路未知,但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烟花易冷,人事如梦。
但在这个除夕之夜,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生活的美好,期待着未来的希望。
而历史,也在这一刻,悄然书写着属于每一个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