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找着石板子了吗?”
孙五斤正烤着火呢,听见山洞外有动静,连忙跑了出去。
其他人都出去干活了,就他一个闲人留在这里,他也挺不好意思的。
但是石头又需要人照顾,他坐在山洞里很是煎熬。
“打了三块石板回来!又找到了一些野菜和树藤,先送回来,再回去砍木头!”
大雨里,杜若高声喊道。
这个鬼天气,大雨下个没完。
若是没有这场雨,他们的速度能快很多,而且也不用淋雨。
“你们辛苦了!”
孙五斤由衷的说道。
冒雨干活,真的很累,不说别的,走路都困难。
“我把东西接上来吧!”
见杜若要爬上来,孙五斤连忙说道。
“你力气不够,接不了,你下去跟姜格一起抬石板吧!”
她找的石板又宽又厚,分量不轻。
若不是她力气大,就凭姜格,根本带不回来的。
说完,杜若就抓着树枝,爬上了山崖。
“明珠走远一些,你力气小、干活少、又没经验,别伤到人了!”
“让你姜叔叔和孙叔叔抬就行了!”
见明珠站在石板旁边,一副无从下手的样子,杜若喊道。
“嗳!”
明珠应了一声,走开了。
这时候孙五斤也下到了悬崖底下,跟姜格一起,两人合力把石块抬了起来。
他们配合着支撑的木棍,还有结实的树藤,连捆带绑的,终于把石头抬到了头顶。
杜若弯下腰,稍微一用力,就把石板搬上来了。
看着杜若轻轻松松的样子,姜格不由再一次感叹人和人的差别。
老天爷怎么就没给他这样一身力气呢。
不过羡慕归羡慕,他倒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把三块石板全部搬上去后,才开始递树藤。
因为孙五斤说树藤越多越好,所以他们一共采了六捆树藤,每一捆份量都不轻。
搬完树藤,最后才是明珠背着的小背篓。
背篓里装了一些桑叶、马齿苋还有野茼蒿,都是以前常吃的野菜,费了不少工夫才找到的。
这背篓杜若没有放在山洞里,而是把野菜倒在地上,就又拿着背篓出来了。
等会去砍柴,肯定还能摘到一些野菜,可不能浪费了。
“小杜,要不让明珠在山洞里照顾石头吧,我去砍柴,你看成吗?”
见明珠一个小姑娘站在雨里,冷风吹来还抱了抱胳膊,孙五斤顿时有些心疼。
明珠和石头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都是当自家后辈看待的,就跟他孙子、孙女似的。
反正他也没个亲生的孩子,就当是个念想了。
“不用,你照顾石头就行,明珠还是跟着我们进林子吧!”
杜若犹豫了一瞬,还是坚定的拒绝了。
还是那句话,孩子不放在眼前,她不放心。
她自信自己可以保护得了孩子,但是其他人可就不一定了。
更别说把他们独自放在山洞里。
若是来了什么野兽,或者劫匪,她鞭长莫及。
所以哪怕冷一些,哪怕可能会着凉,她还是坚持带着明珠进山。
大不了今晚上的时候,娘俩又出来偷偷喝点伤寒药就行了。
“那行吧!”
孙五斤也没强求,毕竟他心里也放不下生病的石头。
别人照顾石头,他还不放心呢。
天上依旧下着瓢泼大雨,让人睁不开眼睛。
但是杜若三人不敢耽搁,还是冒雨进了林子里。
粮食已经泡了一天一夜的水了,若是再不烘干,可能就会发霉或者发芽。
他们就这一点粮食了,不敢赌一点。
况且木头拿回去,想要制作成烘干粮食的木架子,且还要费不少时间呢。
现在杜若只能在心里祈祷千万别打雷,若是再来一场雷电,那这林子就彻底进不了了。
好在这林子里别的不多,树木最多了。
不管是大树,还是小树,弯曲的还是笔直的,好木头还是烂木头,应有尽有。
而且也不用走多远,随处可见,路边就能找着。
不像找石板一样,还得去特定的地方,甚至需要捶打才行。
可能是他们今天运气还不错,也可能是对这场雨的弥补,他们意外发现了一片蕨菜地。
翻过树林的另一边,有一片灌木丛。
这里光照充足,灌木丛里长了一片蕨菜,现在刚刚冒芽,最长的也就筷子高。
哪怕经历了两天的风吹雨打,依旧坚强的挺着脖子站在原地。
昨天他们是从另一个方向来的,又下着暴雨,根本来不及查看周围的环境。
以至于都没发现这么近的地方,竟然藏着一片蕨菜林。
“明珠,你摘蕨菜去!砍柴的事交给我和你姜叔叔就行。”
杜若说着,把背篓递给了明珠。
明珠应了一声,提着背篓摘野菜去了。
杜若和姜格也没闲着,一个举着斧头,一个拿着柴刀,都在努力的砍树。
杜若砍的都是笔直的,大小刚好的硬木,准备用来做木架子的。
姜格砍的是回去烧火的木柴,就没那么讲究,只要不是烂木头,他都要。
记着孙五斤的话,杜若没有把木头砍短,而是用树藤把长木头捆成一捆,准备等会用肩头扛回去。
“我先把木头扛回山洞,你们继续砍着,我马上回来!”
“杜姐,要不分两次带回去吧,这太重了......”
看着眼前合抱大的,有普通柴火两倍长的一捆木柴,姜格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就是三个他,也扛不走这一大捆木头啊!
“没事,我心里有数,你赶紧砍你的木柴去!”
杜若说着,轻松的扛起木头就往前走。
这点重量,对她来说不算什么。
只不过她之前一直保存实力,让他们对她有所误解。
回到山洞,听孙五斤说已经够了。
这一捆木柴,完全能做三个木架子出来了,杜若才回去砍烧火的木柴。
没办法,因为气候转凉,他们的衣服不够厚,而且石头又生着病,他们的火堆是二十四小时不灭的。
所以对柴火的消耗就很大了。
必须要多砍点柴火回去才行,不然哪天真出不了门,才不至于饿死病死冷死。
一直到忙活到天色擦黑,三人才回到山洞。
期间,杜若送回来了两次烧火的柴,算上现在回来带的,已经是第三次了。
姜格也在拼命的砍木头,手上磨了好几个水泡。
明珠摘了两背篓的蕨菜,就等着晚上吃蕨菜了。
当然,孙五斤也没闲着。
等他们回来的时候,三个烘干粮食的木架子已经做好了。
木架子正正方方的,像是饭馆里吃饭的桌子,只不过腿比饭店的桌子还要长一些。
桌面也不是饭店里平整的桌面,而是一个用细木头铺垫的,有很多缝隙的板子。
为了不漏粮食下去,孙五斤在上面铺了一层树藤编制的漏网。
作用类似于蒸馒头、蒸米饭的时候,在底下垫了一层布。
然后木板的四周也围了起来,先是用木头搭了一个框架,然后用树藤围起来。
可以想象成一个放大版的,装着洗脸盆的木架子。
“那现在的树藤是干什么用的?”
见孙五斤还在编织树藤的框子,姜格忍不住问道。
看框架像是一个背篓的形状,但是又比一般的背篓大太多。
看样子,像是给木架子做罩子?
“给木架子做罩子啊!不做罩子,一点热乎气都跑没了,粮食得啥时候才能干去?”
“最好有一层麻布在外头盖着就更好了,那样更保温!”
“如今咱们没有,就只能用树藤罩着了!”
“不过树藤扎严实了,也能保暖!”
孙五斤说着,又低头抓紧时间扎树藤去了。
“这木架子不错!”
杜若打量了一下木架子,夸赞道。
“先吃饭吧!吃饭才有力气干活。”
“明珠,你冷不冷?不冷就跟着姜叔叔去把蕨菜洗了!”
“不冷,已经烤过火了!”
明珠闻了闻身上的干衣服说道。
这衣服是她刚换的,今早上出门之前用草木灰洗好了,就放在火堆旁边烤火。
烤了一天了,衣服早就被烘干了,衣服上都是炭火的味道。
现在回来了,正好能换上烘干的衣服,现在身上已经暖和起来了。
男女有别,为了方便换衣服,
杜若在山洞角落里,用木头搭建了一个小小的木棚子。
外形类似于农村旱厕,就是几块木板子搭在墙边的角落里那种。
这木棚子就是给大伙换衣服用的,相当于简陋版的衣帽间。
棚子的骨架,就是用砍回来的木柴做的。
外面还能围上几块暂时用不着的木板子,还有她从外面找回来的树叶和树枝。
反正只要不故意去扒拉树叶,基本从外面是看不到的。
不管是孙五斤,还是姜格,这点都很自觉。
只要娘俩去换衣服,他们的视线都不会往那撇的。
见人要进去了,哪怕原来视线对着那边的,也会转过头换一个方向待着。
“那你们去把所有的蕨菜都洗了,至于其他的野菜,只要洗今天晚上吃的就行。”
其他野菜肯定是吃新鲜的,但是蕨菜她是准备烘干备用的。
蕨菜身上的细毛多,要先洗一遍再焯水,这样干净一些。
焯水断生过后的蕨菜,比生的蕨菜更容易晒干。
只要放到火堆旁边的石头、或者木架子上烘烤着,两三天就能晒个半干了。
他们摘了两背篓的蕨菜,一下子很难得吃完。
但是新鲜的蕨菜不容易保存,怕烂掉了可惜,所以晒干是很有必要的。
蕨菜彻底晒干后,只要不受潮,能保存一两年呢。
要吃的时候,用清水再泡开就行。
如果觉得泡凉水太慢,甚至可以放到锅里煮一下,焯一下水。
这样能加快蕨菜的醒发过程,能早点吃上。
晒干后的蕨菜,无论是配肉炒着吃,还是做凉拌都非常不错。
腊肉炒蕨菜干,就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
想到这里,杜若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看来今晚上得带着明珠出去开小灶,吃点东西才行。
“好勒!”
明珠应了一声,就带着野菜跟姜格去山洞门口洗蕨菜去了。
要说下雨有什么好处,唯一的好处就是让他们有水喝,
甚至洗菜刷锅什么的,都不用再为水发愁。
这会正好下着大雨呢,把水缸往山洞外一放,没一会就能接个半缸水。
见他们洗菜去了,杜若照例开始准备晚饭。
石板虽然带回来了,但是还没准备好地方,还不能用。
而且累了一天,她也不想再去准备什么复杂的吃食,所以还是吃的烤饼子。
等会再煮个野菜汤就行。
说到野菜汤,杜若又把几个石块丢进了火堆里,等会熬汤用的。
见此,孙五斤忍不住说道:
“小杜,咱们明天找找粘土吧,还是得烧点陶罐出来才行。”
“这石块煮东西还是不行,而且还危险,咱们烧几个瓦罐出来!”
“你说得对,明天就让姜格出去找粘土去!”
杜若赞同的点了点头。
昨天是没办法,马上就得吃饭呢,总不能等着烧瓦罐。
别瓦罐还没烧出来,他们先饿死了。
见杜若答应了,孙五斤放下心来,又继续编藤子去了。
烤饼子做的很快,特别是有了前面的经验之后,这会杜若的饼子做得更快了。
没一会,山洞里就闻到了一股烤饼子的麦香味。
“吃饭啦!先吃饭再洗,你们先把今晚上要吃的野菜拿进来!”
“来了!”
没一会,明珠就捧着一把洗干净的野菜进来了。
杜若接来看了看,发现有蕨菜、桑叶、马齿苋还有野茼蒿,摘来的野菜,都齐全了。
把野菜掰断后扔进木坑里,又舀了两碗清水进去。
等石头烧红后,就直接扔进坑里,这样一道野菜汤就成了。
“可惜就是没有盐!”
姜格左手拿着饼子,右手捧着一碗野菜汤,边吃边感叹道。
因为前些日子经过的地方,都被酸雨污染了。
他们已经好久没喝过这样新鲜的,绿色的菜汤了。
如今能再次喝上这么一碗菜汤,都感觉是老天爷的眷顾了。
饭后,孙五斤的木架子也编好了。
分了三个小火堆出来,把木架子盖上去,再把粮食倒在木架子上,就算齐活了。
虽然每次能晒的粮食比较少,但是可以分多次晾晒。
山洞太小了,就只能这样了。
若是山洞再大些,倒是能多弄几个木架子晒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