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巅驻营
封魔山的风,比归心村烈上三分,卷起碎石打在护道军的甲胄上,发出“叮叮”的响。凌轩握着九霄归一剑站在山巅,剑鞘上的莲纹映着晨光,竟和他眉宇间的英气有几分相似——他是凌小苍的第三十代后裔,眉宇间还留着祖先的影子。
“风大,别站太久,你的剑意刚凝稳,别被寒气扰了心。”苏瑶提着个布包走来,手里攥着块温热的帕子,她是苏念晚的后裔,发间的圣女佩泛着淡白微光,和当年苏念晚的模样几乎重叠。她踮起脚,用帕子帮凌轩擦去脸颊的尘土,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下颌,两人都愣了愣,随即相视一笑。
“放心,我没事。”凌轩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她安定,“封魔山是当年祖先抗邪神的地方,咱们守在这儿,就是守着他们的念想。”他指了指山脚下的营地,护道军正忙着搭帐篷、立旗帜,旗帜上的莲纹在风里猎猎作响,“等各地援军到了,咱们就布九霄莲心大阵,绝不让新邪主踏过封魔山一步。”
苏瑶点点头,从布包里掏出一卷泛黄的《护道全书》,翻开其中一页:“祖先在书里写,九霄莲心大阵要靠剑意和圣女力同频,还得有混沌晶做阵眼,咱们带的晶够不够?”凌轩凑过去看,指尖划过书页上苏语当年的批注:“够,归心村莲树底下挖了十块,都是历代护道者守着的,够用了。”
二、阵图初布
次日清晨,凌轩和苏瑶带着护道军的核心弟子,在封魔山半山腰布阵。九根刻着莲纹的石柱被立在阵眼位置,每根石柱顶端都嵌着一块混沌晶,泛着淡青的光。凌轩提着九霄归一剑,剑尖在石柱间游走,剑意顺着剑身注入石柱,晶光瞬间亮了几分。
“圣女力要顺着剑意走,别急。”凌轩回头喊,见苏瑶额角渗着细汗,圣女佩的光有些晃,赶紧走过去,从怀里掏出个水囊递她,“先歇会儿,阵布不完,咱们还有时间。”苏瑶喝了口温水,摇摇头:“不行,新邪主的先头部队离得越来越近,阵得尽快布好,才能安心。”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泛着白光,圣女力像溪流般缠上石柱,与剑意交织成淡蓝的光网。“对,就是这样。”凌轩笑着点头,剑意再次加重,光网瞬间铺开,把整个半山腰都罩在里面,“祖先说,这大阵能引莲树的金光,还能借九霄归一剑的正气,邪煞靠近就会被灼伤。”
苏瑶靠在他身边,看着渐渐成型的大阵,眼里满是期待:“要是祖先能看到,肯定会高兴的。你看这光网,多像当年莲树的金光。”凌轩握紧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她的指节:“他们一直都在,在莲树里,在剑里,在咱们心里。”
三、援军齐聚
第三日午后,封魔山的山道上传来马蹄声。西域护道分盟的首领带着机关军赶来,推着满是铜制机关的木车,车身上刻着唐小七当年设计的莲纹:“凌盟主,苏圣女!西域机关军到!这些‘破邪弩’能射穿邪煞的黑雾,咱们带来了两百架!”
凌轩快步上前,握住他的手:“多谢!有机关军在,咱们的防御又多了一层。”苏瑶则从布包里掏出圣女护符,分给机关军的弟子:“这护符能抵邪煞的寒气,大家都带上,别受伤。”
没过多久,瀛洲护道军也到了,为首的是个皮肤黝黑的少年,手里捧着颗海魂珠:“凌盟主!这是瀛洲最纯的海魂珠,嵌在大阵里能增强感应,邪煞一靠近,珠就会发光!”江南分舵的护道者也接踵而至,带来了刚复刻好的《护道全书》,分发给各地弟子。
山脚下的营地渐渐热闹起来,数十万护道者聚在一起,有的在练剑,有的在检查机关,有的围在一起看《护道全书》。凌轩和苏瑶站在山巅,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苏瑶靠在凌轩肩上:“你看,大家都来了,同心护道,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凌轩点头,伸手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头发别到耳后:“有你,有他们,咱们一定能赢。”
四、山底异动
就在大阵即将完成的傍晚,苏瑶发间的圣女佩突然剧烈颤动,泛着刺眼的红光。“怎么了?”凌轩赶紧扶住她,只见她脸色发白,指尖指向封魔山深处:“有邪煞……好多邪煞,从山底的裂隙里钻出来了!”
凌轩立刻拔出九霄归一剑,剑尖泛着青芒,朝着山底望去——原本平整的地面突然裂开道口子,黑雾从裂口里涌出来,还夹杂着邪煞的嘶吼声。“快!让大家戒备!”凌轩对着山下喊,护道军瞬间绷紧神经,机关军的弟子立刻架起破邪弩,对准裂隙。
苏瑶催动圣女力,试图用护符的光挡住黑雾,可黑雾却像有生命般,绕开护符,朝着大阵的阵眼涌去。“不好!它们要毁阵眼!”苏瑶的声音发颤,凌轩立刻提着剑冲下去,剑意劈向黑雾,却只劈散了一小半,更多的黑雾从裂隙里涌出来,甚至能看到黑雾里,几只巨大的邪爪正朝着石柱抓去。
凌轩和苏瑶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凝重——新邪主还没到,光是他的先头部队就这么厉害,要是大军真的来了,封魔山的大阵,能否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