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头天,阿澈七点到厂里,刚开门就听见新搅拌机的嗡嗡声——张强比他来的还早,正往里头倒红枣。
“昨天算完账,这个月要两千盒,光咱们几个怕是忙不过来。”张强关了搅拌机,擦了擦汗,“尤其是打包和送货,刘刚每天跑三趟物流站,小李盯着网店也没空搭手。”
阿澈点点头,之前就想着招人,现在订单堆着,这事得抓紧。“我今天去劳务市场看看,招两个年轻人,一个帮着打包,一个跟刘刚送货,工资就按本地行情,一个月四千五,管午饭。”
吃完早饭,阿澈骑着电动车去劳务市场。刚到门口,就围过来几个找活的人,有中年大叔,也有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阿澈拦住一个看着精神的年轻人,问他愿不愿意干食品加工的活,主要负责打包,偶尔搭把手搬原料。
“打包累不累?一天干多久?”年轻人挠挠头,一脸犹豫,“我之前在电子厂上班,一天八小时,要是这儿加班多,我可受不了。”
“我们一般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忙的时候可能加两小时班,加班费另算。”阿澈说,“活不重,就是打包的时候细心点,别把脆片弄碎了。”
年轻人想了想,摇了摇头:“还是算了,我怕加班,你找别人吧。”说完就走了。
阿澈又问了几个,不是嫌工资低,就是怕活累,还有的听说要搬原料,直接摆手拒绝。转悠了一上午,一个合适的都没找到,他只好先回厂里。
到了厂里,林晓正帮着小李打包,网店订单堆了一桌子。“怎么样,人找到了吗?”林晓抬头问。
“别提了,问了好几个,不是嫌加班就是嫌工资低,没一个愿意来的。”阿澈叹了口气,“不行就先在网上发个招聘信息,看看有没有人应聘。”
小李放下手里的胶带,说:“我帮你发吧,我有个同学之前找工作,就是在本地招聘网上找的,挺靠谱的。”
阿澈点点头,让小李赶紧发,薪资待遇写清楚,还加了句“工作氛围好,老板不拖欠工资”。发完信息,他也加入打包队伍,几个人忙到下午,才把上午的订单发完。
第二天一早,小李就喊阿澈:“澈哥,有人给你打电话了,说是看到招聘信息,想来面试。”
阿澈赶紧接电话,是个叫小吴的姑娘,二十岁,刚毕业没找到工作,愿意来试试打包的活。两人约好上午十点面试,阿澈提前把生产间收拾了下,还准备了瓶水。
十点整,小吴来了,背着个双肩包,看着挺文静。阿澈带她参观了生产间,跟她说了工作内容:主要负责打包脆片,给盒子贴标签,有时候要帮着搬原料,工资四千五,管午饭,加班有加班费。
“我能干,就是搬原料会不会太重啊?”小吴小声问。
“不重,原料都是用小袋子装的,二十斤左右,搬不动了跟张强说,他会帮你。”阿澈说,“你要是愿意,明天就能来上班。”
小吴点点头,说明天准时到。阿澈松了口气,总算招到一个,还差个送货的,只能再等等。
第三天,小吴准时来上班,林晓教她怎么打包,怎么贴标签,她学得挺快,一上午就上手了。可到了下午,小吴突然跟阿澈说:“老板,我不想干了,打包太单调了,坐着腰也疼。”
阿澈愣了,这才一天就辞职,他赶紧劝:“刚开始肯定有点单调,习惯了就好了,要是腰累,我给你找个靠垫,你多起来活动活动。”
“还是算了,我想找个轻松点的,不用一直坐着的。”小吴收拾好东西,转身就走了。
阿澈看着她的背影,有点无奈,只能接着等招聘信息的回复。好在下午又有人打电话,是个叫大赵的小伙子,三十岁,之前送过快递,愿意来送货。阿澈约他第二天面试,这次他特意问清楚,大赵说不怕累,只要工资按时发就行。
面试挺顺利,大赵看着结实,说话也直爽,阿澈让他第二天跟刘刚一起送货。第二天,大赵来了,刘刚带他熟悉物流站的位置,还有各个客户的地址,他学得很快,下午就单独送了两趟货,没出什么差错。
阿澈总算松了口气,虽然打包的人还没找到,但多了个送货的,刘刚能轻松点,小李也能专心盯网店,不用再帮忙送货了。
可没几天,新的问题又来了。连锁超市的刘伟发消息,说总部临时加单,这个月要再多加五百盒,而且得在十五号之前送到,不然赶不上分店的促销活动。
阿澈算了算,现在离十五号还有五天,之前的两千盒才赶了一半,再加五百盒,一共两千五百盒,按现在的速度,怕是赶不完。
“得加快速度,两台烤箱不够,咱们再添一台!”阿澈跟大家商量,“现在订单越来越多,早添晚添都得添,正好趁这次,一起解决了。”
张强皱着眉:“再添一台烤箱,得不少钱吧?而且新厂房能不能放下啊?”
“之前看了,生产间还能放一台,价格我问过之前的老板,跟上次一样,四千块,我明天就去买,让他下午送货,咱们争取后天就能用上。”阿澈说,“现在赶订单要紧,钱的事不用愁,上个月赚的够买烤箱了。”
大家都同意,第二天一早,阿澈就去厨具市场,跟老板定了烤箱,付了钱,让他下午两点送货。回到厂里,他跟老周说:“新烤箱下午到,你跟张强一起安装,争取明天就能用,咱们得把时间赶回来。”
下午两点,烤箱准时送到,老周和张强一起拆包装,接水电,调试温度,忙到傍晚才弄好。试了试,温度很稳,跟之前的两台一样,老周说:“没问题,明天就能烤,三台烤箱一起,一天能多烤四炉,肯定能赶完订单。”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加班加点赶订单。早上七点就到厂里,老周负责拌原料,三台烤箱一起烤,王敏和林晓轮流看烤箱温度,阿澈和张强帮忙搬烤盘,小李和小吴(后来又招到一个打包的小姑娘,这次挺踏实)负责打包,大赵和刘刚轮流送货。
每天都忙到晚上八点,大家累得腰酸背痛,但没人抱怨。阿澈看在眼里,每天中午都给大家加个菜,晚上下班的时候,还会买些水果让大家带回去。
到了十四号晚上,两千五百盒脆片终于赶完了。阿澈让大赵和刘刚第二天一早就送到连锁超市总部,别耽误了促销活动。第二天,两人顺利把货送到,刘伟发来消息,说谢谢他们,还说下次有订单,还找他们。
大家总算松了口气,阿澈看着堆在仓库里的空烤盘,笑着说:“今天早点下班,我请大家吃火锅,好好放松下。”
到了火锅店,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火锅,聊着天。小李说:“现在有三台烤箱,还有大赵和小吴帮忙,以后再多加订单,咱们也不怕了。”
“是啊,之前还担心赶不完,现在看来,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阿澈举起杯子,“来,干杯,祝咱们以后订单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大家都举起杯子,碰在一起,笑声传了很远。吃完火锅,阿澈送大家回家,路上他想着,虽然招人遇到了波折,赶订单也很辛苦,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他还想着,等这个月结束,再招个打包的人,把规模再扩大点,争取把脆片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回到家,阿澈洗漱完,躺在床上,虽然累,但心里很踏实。他拿出手机,看了看网店的订单,又多了一百多单,大部分是芝麻味和红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