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邢州老家的王卓,望着窗外熟悉的街景,恍如隔世。仅仅几天前,他还在大明王朝的宫殿里面见朱元璋,现在却坐在现代化的房间里通过互联网采购大宗商品。这种时空交错感让他有些恍惚,但银行账户里真实的余额提醒着他,这一切都不是梦。
他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采购任务上。朱元璋追加的二十万斤白糖和食盐是首要任务,但这仅仅是个开始。他深知自己带回的不仅仅是货物,更是一个帝国未来可能的走向。
他首先联系了几家大型食品批发商,以“大型食品加工厂原料采购”的名义,分别询价采购食盐和白糖各五十吨。经过一番比对和谈判,最终选定了一家资质齐全、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即使批量采购有优惠,这笔支出也高达惊人的450万人民币。由于数量巨大,供应商需要时间从产地调货,王卓便要求先将一百吨的“年货”备齐,后续的再陆续发到他的仓库。
签完电子合同、支付完预付款后,王卓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这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大头。他联系了一家专门为图书馆配书的公司,再次以“支援边远山区建立学校图书馆”为名,下达了一个令人咋舌的订单:二十万册各式各样的理工类图书!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大规模图书采购的事宜。”王卓拨通了电话,与对方销售经理详细沟通了数小时。
从最基础的《算术入门》、《几何基础》,到《基础物理学教程》、《化学原理》,再到《机械制造基础》、《冶金工艺学》、《土木工程概论》、《水利工程学》、《电工技术基础》...王卓凭借自己工科背景的知识,精心挑选了涵盖数理化、工矿、冶金、机械、建筑、农业等几乎所有基础工业学科的书籍。他特意要求,所有书籍尽量选用插图丰富、讲解通俗的版本,并额外采购了100份《繁体字简体字对照表》。
“对了,还有这几本书,请务必包含在订单中。”王卓补充道,随即报出了被后世网友戏称为“穿越者必备三大神书”的《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以及《军地两用人才之友》。电话那头的销售经理虽然对这份奇特的书单感到诧异,但面对如此庞大的订单,还是很专业地表示全部可以安排。
挂断电话后,王卓开始处理付款事宜。仅这一项图书采购,就花掉了他近200万元。他苦笑着想,这可能是史上最贵的“图书馆”了,而且只有一个读者——大明皇帝朱元璋。
知识的种子之后,是活下去的种子。王卓清楚地记得网上关于明末小冰河期的种种讨论,以及那句着名的假设——“如果土豆和红薯推广开来,崇祯或许能熬过去”。事实上,红薯(番薯)和土豆在万历年间就已传入中国,但直至明末也并未广泛种植。他要将这个“如果”变成现实。
他通过网络渠道,联系了多家大型农业公司,分别采购了可播种一万亩的高产、抗病、且可以留种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种子。紧接着,他又不惜重金,采购了足以种植一万亩的番薯种薯和土豆种块。
“这些种子必须是非转基因的,能够留种繁殖的,明白吗?”王卓再三向供应商强调这一点。他知道,如果带回的是不能留种的杂交种子,对大明来说就失去了长期价值。
这些经过现代科技培育的优良品种,其产量和适应性远非明代原有品种可比。他希望这些种子能在大明的土地上扎根,成为应对未来天灾、活人无数的“保命种子”。然而,这些“希望”的代价极其高昂,仅种子一项,就耗费了他500多万人民币!
最后,他想到了工业的根基——工具母机。没有现代机床,许多精密加工根本无法实现,工业化就是空中楼阁。他再次动用渠道,联系了几家工业设备供应商,订购了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磨床、刨床、镗床在内的全套基础金属加工机床各十台。
“这些机床要最基础、最坚固耐用的型号,操作说明书必须齐全,”王卓向供应商提出要求,“最好是那种经过简单适当培训就能操作的型号。”
这些机床虽然都是最基础型号,但精度远超明代任何手工打磨,足以作为大明工业萌芽的“火种”。这批“工业火种”又花掉了他300万元。
看着电脑屏幕上一个个确认支付的订单,以及银行发来的余额急剧缩减的短信,王卓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此次穿越带回的古董变现所得的巨款,几乎已被消耗一空。
账户余额再次回归到一个令人心慌的数字,但王卓的心中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白糖食盐是皇帝眼前的需求,而书籍、种子、机床,这些才是他真正想播撒下的“种子”。
它们能否在大明那片古老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改变历史的走向?
王卓望向窗外,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充满了期待,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他知道,下一次穿梭,带去的将不仅仅是年货,更是一个沉重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即使,仅仅是也许,自己在某一次穿梭后突然失去了这种能力,再也无法往返于两个时代,那么这些已经播撒下的“种子”——那些书籍、种子和机床——也依然会留在大明。它们会自己生根发芽,缓慢而坚定地成长,或许足以撬动历史的支点,为那个古老的帝国带来一丝不一样的、更好的未来。想到这一点,王卓的心中便感到一丝慰藉和踏实。
忙完了这一切采购,王卓坐在电脑前,做了一件思考已久的事。他将那件元青花昭君出塞罐和《富春山居图》完卷的高清细节照片,仔细整理好,匿名发送到了一个他认为可能引起重视的有关部门的邮箱里。他没有留下任何索求回报的言语,只是简单标注了名称。他相信,这两件国之重宝的清晰影像,尤其是那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图》,足以在相关领域内引起一场地震,足以让专业人士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和价值。再加上他近期这些目标明确、数量庞大到古怪的物资采购,只要有心人去略微探查,就一定能注意到这些不寻常的线索。
“这就算是我播下的,与这个世界联系的种子吧。”王卓心想,至于这颗种子会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他选择交给时间和命运。
由于大批物资调配和生产都需要时间,所有的货物到位至少需要一周多。王卓终于可以暂时从连轴转的忙碌中抽身,好好休息几天了。他需要养精蓄锐,以迎接下一次,或许将是更具挑战的时空穿梭。
在休息的间隙,王卓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详细记录下每次穿越的细节、与朱元璋的对话内容、大明王朝的现状观察,以及自己对可能带来的历史改变的预测。他甚至开始学习一些明代官话的发音,查阅更多关于明初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资料。
“知识就是力量,”王卓喃喃自语,看着自己逐渐增厚的笔记,“尤其是在两个世界之间穿梭时,这些知识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夜幕降临,王卓站在阳台上,望着城市的霓虹灯光。两个世界巨大的反差让他时常产生一种不真实感,但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是真实的。那些种子、书籍和机床,不仅是大明未来的希望,也是他对抗历史洪流的方式。
“但愿这些种子能够生根发芽,”王卓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不管我能否继续穿越,它们都已经播下了。”
想到这里,王卓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他回到屋内,开始为下一次穿越做准备,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但他已经做好了面对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