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卓将谭局长承诺的首批支援物资——主要是关键设备和部分武器样本,以及详细的物资清单与接收流程——顺利带回大明,并存放于指定地点后,消息灵通的朱棣第一时间就找上了门。
这位太子殿下脸上写满了困惑与急切,屏退左右后,直接拉着王卓问道:“妹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咱们不是说好了,等延安府的炼油厂稳定产出燃油,新军完成合成训练,就挥师北上一举荡平瓦剌吗?怎么老爷子跟你去了一趟东大,回来就变了天,非要倾力跨海去征伐那蕞尔倭国?”
接着朱棣疑惑说道:“你是不知道,东大营地那些军事教官听闻此事,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连夜不睡,搞出了好几套详尽得吓人的作战方案,热情高得反常!”
王卓看着朱棣,知道不说明白不行了。他请朱棣坐下,亲手给他倒了杯茶,然后才神色凝重地开口:“太子殿下,此事……根源极深。”
他随即将朱元璋在明孝陵如何无意中听闻后世那场“惨剧”,尤其是得知倭国在南京犯下的骇人暴行,以及此事与《皇明祖训》中“不征之国”条款的讽刺性关联,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朱棣。说完,他还拿出了从现代带回的、经过处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朱棣起初还有些不解,但随着王卓的叙述和翻阅那些触目惊心的资料,他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握着茶杯的手指因用力而骨节发白。
朱棣沉默了很久,久到杯中的茶水都已凉透,才猛地将茶杯顿在桌上,眼中闪过一丝与其父相似的厉色,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豺狼之性,畏威而不怀德。如此包藏祸心、残忍暴虐之邦,确该……犁庭扫穴,永绝后患!我这就去向老爷子请命,此次远征,我愿为帅!”
片刻之后,朱棣与王卓一同入宫觐见朱元璋。王卓首先汇报:“陛下,东大方面承诺的首批关键装备与后续物资接收方案已安排妥当。一百艘改装货轮及十艘海警船已秘密停靠松江府指定码头,随时可以启用;陆军所需的一应轻重装备样本及清单,也已送至京郊大营,可供熟悉与训练。”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气色比刚回来时好了不少,但眼神更加深邃。
朱元璋微微颔首,随即拿起一份东大教官提交的形势分析报告,冷声道:“据东大提供的史料,倭国如今刚结束南北对峙,处于所谓‘室町幕府’时期。名义上是那‘后小松天皇’在位,实际掌权者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满。”
朱元璋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极度的不屑与森然杀意,“哼,蛮夷岛酋,妄自尊大,竟敢僭称‘天皇’!此号,便该从其根子上抹去!”
接着,朱元璋拿起一份被反复翻阅、上面还有朱笔批注的作战计划书:“东大那些教官,倒是积极。咱看了他们制定的好几套方案,选来选去,觉得这套最是稳妥狠辣。”
朱元璋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前元两次征倭失败,败在天时(台风),更败在航海技术与后勤不济。如今,我们有东大提供的坚固巨轮、精确海图和气象预报,跨海航行与登陆绝非难事。他们的计划是,主力舰队不必纠缠于九州等南部边角,直接扬帆东进,目标——关东平原入口的东京湾!在横滨港登陆,建立坚固桥头堡,然后水陆并进,直扑其政治中心京都,包围所谓‘天皇’和幕府!沿途采用‘围点打援’之策,消灭其有生力量。”
朱元璋的目光转向王卓,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托付:“此战,关键在于后勤持续。一旦大军深入,后勤补给线拉长,或是遇到顽固据点久攻不下,就需要你在倭国境内,选择安全之地建立临时坐标。届时,直接从东大采购粮草、药品、弹药等紧要物资,传送过去!此乃我等独有之优势,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王卓虽然不懂具体战术,但也明白这计划充分利用了己方的跨代优势,尤其是时空贸易带来的无解后勤,他当即躬身:“臣明白,定当全力配合,确保后勤通道畅通!”
这时,朱棣上前一步,再次请命:“父皇!儿臣愿挂帅出征,必提兵踏平四岛,擒那足利义满与僭越之皇献于阙下!”
然而,朱元璋却摆了摆手,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更深远的考量:“老四,你的心思和勇武,咱知道。但这次去东大,见了太多,听了太多,也让咱想清楚了一件事——咱,是真的老了。这次回来,咱想好好静养一段时日,朝中大小事务,还需你这个太子多加担待,好好监国。征倭之事,你居中调度支援即可。”
朱棣还想再争,但看到朱元璋那不容置疑的眼神,知道君父心意已决,只得压下心中的失落,无奈应道:“儿臣……遵旨。”
朱元璋这才将目光重新投向王卓,考较似的问道:“王卓,依你之见,此次远征,由谁挂帅最为合适?”
王卓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此刻从容应答:“陛下,从技术层面讲,此次远征主力,当以已经进行远洋探索、经验丰富的戎洲开拓船队为核心,辅以太子殿下训练的一部分熟悉新式装备和战术的新军作为陆战骨干,再加上东大军事教官团的指导。如此配置,胜算极大,可说十拿九稳。”
他话锋一转,切入核心:“至于主帅人选……臣以为,最好选择一位藩王。
原因有二:其一,倭国虽小,但距我大明核心区域太近,战略位置重要,必须完全掌控,不容有失。征服之后,最好能选派一位位高权重、且能镇得住场面的藩王,就藩于此,实施长期、稳固的统治,将其彻底纳入大明版图。其二,倭国虽显贫瘠,但据东大资料显示,其国内有储量可观的金银矿藏。若由藩王直接管辖,开采所得,既可充实藩国,亦能大量回流大明本土,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最后一点,王卓说得比较含蓄,但朱元璋何等人物,立刻心领神会——这是在为大明谋划一条即使将来王卓不在了,或者那时空贸易的异能突然消失,明朝依然能获得稳定、巨额贵金属输入的长远之计!这是在给大明的财政加上一道沉重的保险!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显然对此深意极为赞赏,他几乎是立刻就有了决断,抚掌道:“好!思虑周全!既然如此,那就让老二去吧!他性子是烈了些,在那西安就藩也没少给咱惹事,正缺个地方让他撒撒野!王卓,你即刻乘坐那‘直升飞机’,速去西安把老二接来京师!让他早点开始熟悉情况,准备跨海东征!”
王卓闻言,心中顿时了然,甚至觉得这个安排……妙不可言。让历史上就以暴戾严苛着称的秦王朱樉,去统治那群畏威而不怀德的倭人?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觉得……异常“和谐”,恐怕再合适不过了!他立刻躬身:“臣遵旨,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