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洵望着渐渐散去的百姓,心中默默祈祷朝廷能早日做出公正判决。他深知,虽然眼前的危机暂时解除,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朝廷的判决究竟会如何?商业同盟又能否顺利组建?一切都是未知数。带着这些忧虑,张洵转身与同盟成员们商议下一步的计划,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数日后,在京城那庄严肃穆的朝廷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期待,盼望着能借此机会整顿吏治;有的则心怀忐忑,担忧此事会牵连到自己。
负责调查李知府一案的官员,手持一份厚厚的卷宗,稳步走上前。他的步伐沉稳,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卷宗在他手中微微颤动,那是无数个日夜辛苦调查的成果,也是揭开真相的关键。他躬身行礼后,声音洪亮且清晰地向皇帝奏道:“陛下,关于李知府一案,臣等已详细调查完毕,现将结果呈于陛下御览。”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目光如炬地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呈上来。”身旁的太监立刻快步上前,接过卷宗,小心翼翼地呈给皇帝。
皇帝翻开卷宗,仔细阅读着每一页内容,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渐渐拧紧,脸上的怒色愈发明显。朝堂之上,众人皆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唯有皇帝翻阅卷宗的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上格外清晰。
待皇帝看完,他猛地将卷宗拍在龙案上,怒喝道:“李知府身为朝廷命官,竟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实在是罪大恶极!”
只见那负责调查的官员再次躬身,说道:“陛下,李知府利用职权之便,诬陷张洵等人,意图阻碍商业同盟的组建,以维护其与贪官联盟的利益。其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朝廷的声誉,更对地方商业发展和百姓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官员们交头接耳,对李知府的所作所为表示震惊和愤慨。
这时,一位大臣出列,躬身说道:“陛下,如此贪官,若不严惩,恐难平民愤,更无法彰显我朝律法之威严。”其他大臣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皇帝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高声宣布:“经朝廷查证,李知府诬陷罪名成立。即日起,革去其所有官职,没收全部家产,流放边疆,永不赦免!”
这一声令下,仿佛一道惊雷在朝堂上炸响。众人心中都明白,这一判决意味着李知府的政治生涯彻底终结,他将为自己的恶行付出惨痛的代价。
与此同时,远在地方府邸的李知府,还在幻想着能想出新的办法来摆脱困境。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嘴里不停地嘟囔着:“怎么办?怎么办?”师爷站在一旁,也是一脸的焦急,却又无计可施。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家丁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惊恐地说道:“老爷,不好了!朝廷的判决下来了,您……您被革职流放了!”
李知府闻言,如遭雷击,整个人瞬间瘫倒在椅子上,脸色变得惨白如纸。他瞪大了双眼,似乎不敢相信这一切。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出一阵绝望的狂笑:“哈哈哈,完了,一切都完了……”
而在地方上,张洵得知了朝廷的判决结果。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李知府这一阻碍的清除,为商业同盟的组建扫除了一大障碍。
同盟成员们纷纷前来向张洵道贺,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兴奋。陈老笑着说道:“张公子,这下好了,李知府已倒,我们的商业同盟可以顺利组建了。”
张洵点头,感激地看着众人:“这一路走来,多亏了各位的支持与帮助。如今虽然李知府被惩处,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深知,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
然而,张洵心中清楚,虽然李知府已被解决,但王尚书这个终极boSS依然高高在上,犹如一片巨大的乌云,随时可能再次带来风暴。王尚书在朝中势力庞大,人脉广泛,要扳倒他谈何容易。但张洵并未因此而退缩,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暗暗思索着应对之策。
张洵深知,接下来的路将会更加艰难,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和同盟成员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他望着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商业同盟蓬勃发展的未来,也看到了贪官污吏们被一一铲除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