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殿内,氤氲缭绕,琉璃宫灯散发着柔和光芒,映照着殿内庄严肃穆的气氛。太白金星怀里紧紧抱着那本《天庭大法》,脚步匆匆,袍袖在风中猎猎作响。他额头布满细密汗珠,一路小跑进入灵霄殿,神色间满是焦急。
此刻,玉帝正端坐在龙书案前,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报中,一份厚厚的天河水兵内讧案件审理报告格外醒目。玉帝眉头紧皱,手中玉笔随意翻动着这份洋洋洒洒十万余言的报告,脸上的不耐烦愈发明显。但这案件牵涉重大,影响到天庭的稳定,他只能强忍着内心的烦躁,继续翻阅。
随着目光落在“兹审理查明”部分,玉帝的神情陡然凝重起来,原本快速浏览的目光,变得一字一句极为专注。
天纪戊戌年丙寅月甲子日,天河水军营地内,二百余名兵校不知怎的突发奇想,联名请求已被天庭免职的前天蓬元帅猪刚鬣回营,分享西天取经的成功经验。他们满心期待能借此提升自身本领,联名书在兵营中迅速传递开来。当联名书传到吴大奎手中时,这位34岁的兵校却面色一沉。在他看来,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天河水兵的军纪,他当场毫不犹豫地严词拒绝签名,并大声斥责众人的荒唐举动。见吴大奎如此强硬,众人纷纷上前劝说,双方各执一词,很快便发生了激烈的口角。
吴大奎盛怒之下,一把夺过联名书,狠狠撕成碎片。这一行为瞬间点燃了众人的怒火,场面瞬间失控。二百余名兵校在愤怒的驱使下,如潮水般一拥而上,将吴大奎围在中间。叫骂声、拳脚声交织在一起,吴大奎虽奋力反抗,但寡不敌众,很快就被众人踩在脚下。雨点般的拳头和脚落在他身上,每一下都带着愤怒与不甘。吴大奎浑身是伤,很快便因伤势过重,当场休克过去。
闻讯赶来的其他水兵见状,急忙上前制止这场混乱。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吴大奎抬到军医官处,军医官迅速展开全力抢救。但吴大奎伤势实在太重,尽管军医官想尽办法,又是开喉插管,又是开胸排放淤血,却依然无法挽回他的生命。次日凌晨子时,吴大奎在痛苦中停止了呼吸。
为查明真相,天庭委托法医进行详细鉴定。结果显示,吴大奎全身布满了四百八十二处钝器伤,其中致命伤就有三十二处,重伤六十处,轻伤二百八十七处,其余为轻微伤。在众多伤势中,二十二处严重内伤最为致命,尤其是心肺处的十八处严重内伤,导致胸腔大量出血,形成栓塞,使得他的肺功能严重受损,呼吸愈发困难。即便军医官采取了各种急救措施,吴大奎的心肺功能还是逐渐衰竭,最终窒息而亡。
在纠察灵官的审讯过程中,二百名涉案兵校对于殴打吴大奎一事供认不讳。但令人惊讶的是,每个人都声称吴大奎的死是自己一人所为,与其他一百九十九人无关。他们言辞恳切,态度坚决,纷纷要求独自承担罪责,释放其他弟兄,甚至甘愿以死谢罪,只为稳定军心。
然而,灵官通过调查和模拟试验发现,二百人同时殴打一人时,除非轮番上阵,否则人均只能进行一脚一拳或者次数稍多的攻击。目击证人的证言也证实,二百名兵将当时确实围在一起,共同抬脚挥拳,高声叫骂吴大奎。从吴大奎身上伤情的物理特征来看,绝非一人殴打所能造成。由此可以认定,吴大奎身上的致命伤并非一人所致,众行凶水兵彼此试图为他人开脱的行为无法成立。
综合所有调查结果,这二百名被告人构成共同故意犯罪。他们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天兵内部管理纪律,对天兵军营的内部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影响极其恶劣,性质极为严重。这起事件堪称史无前例的天兵内讧滋事案件,不仅造成了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而且犯罪人数众多,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按照《天庭大法》第一千四百三十四条的规定,纠察灵官拟作出如下判决:一是猪大能等二百名被告人犯破坏兵营管理秩序罪,判处火刑立即执行,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是猪大能等二百名被告人需赔偿被害人吴大奎家属死亡赔偿金500万天元,抚养费120万天元、殡葬费用60万天元,共计680万天元,需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
玉帝看到此处,缓缓抬起头,扫了一眼殿下一众神色各异的臣子,最后定格在托塔天王李靖身上。“李靖,这份审理报告你看过没有?”玉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大殿内回荡。
李靖闻言,浑身一震,慌忙“扑通”一声跪下,声音颤抖着说道:“罪臣已经看过,这二百名闹事兵将犯下大错,理应加重处罚。罪臣平日里疏于管理,才导致这起惨剧发生,影响恶劣,罪不可恕,请陛下治罪,臣甘愿受罚,以死谢罪。”
“死死死!都死了,朕的天庭安全靠谁来守护?别以为死就能解决问题,没那么容易!”玉帝猛地一拍龙书案,桌上的奏章都跟着晃动起来,他的声音中带着愤怒与无奈,“朕万万没想到,这二百名兵将竟如此忠勇,宁可独自赴死,也要保全兵友。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吗?即便他们犯了错,这种壮士之举,也让人敬佩!”
李靖低着头,冷汗不停地从额头冒出,大气都不敢出,只能不停地叩头。凌霄殿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玉帝沉重的呼吸声在殿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