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家已经开始准备到山上开荒,今日父子俩就是去山上看看,心里也有个计划。
晚上,应瑾瑜躺在床上,现在她一个人睡觉,也适应的很快。
躺在暖绒绒的被窝里,正准备睡觉,忽然想起自家爹说要开始开荒了,不过种果树要等到明年了,现在天越来越冷了,山上的气温更低,他们只能先试着开荒,种些耐寒的作物,养养地。
立刻进了空间准备培育树苗,到明年可以直接种上。
空间里的树全都培育了不少的树苗,到时候除了山上种些,他们家里,还有作坊里也可以种上一些。
一切搞定,她正准备出去时,突然看到虚掩着的商城面板有按钮开始闪烁。
打开,就看到上面有消息出现,说他们村子的人口已经达到两千人,可以养殖牲畜,比如,奶牛。
看到这,应瑾瑜激动的直接跳起来,只是因为她太重,做了个起跳的姿势就落地了,场面甚是尴尬,不过幸好这里只有她一人,摸摸鼻子,就开始在商城里挑选奶牛崽,她还要从小养才可以,不过一想到很快就可以喝到牛奶,还以应牛奶做好多好吃的,还有夏日冷饮,她就高兴的飞起。
不过要养奶牛,还要能选出合适的地方将他们带出来过过名路才行。
挑选了两只,一公一母,到时候可以牛生牛,不用在花钱买。就这两头牛,就花了她两百两银子,肉疼的不行。
现在他们家开始做卤味,所以家里也开始养家禽,鸡鸭鹅全都有,还有猪,这些都还小,所以他们做卤味也只能先去外面买。
因为这些家禽的味道到时候会很大,所以直接养在他们村子最偏僻的角落,那里就算他们村子盖起了城墙,隔壁也是荒无人烟的地方,所以不担心有味道。
到时候这些天然粪也可以用来养地,打扫圈舍,喂养家禽都是体力活,得找力气大的人才行。
现在村子里人在她家做工的不少,还有不少人家里种了菜,有了点银子之后,也开始雇人干活,劳累了半辈子,也想休息休息。
所以导致村子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闲散的人。
除了孩子们,当然大多数到了年龄的孩子也都去了学堂,只有刚到他们村子的那些逃荒过来的人家,因为没有银子,孩子只能在家里待着。
受村子里风气影响,看到这里的孩子们都去学堂念书,来这里的人也起了要送孩子们去学堂的想法,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送去念书。
因为只有识字,知理,才能找到好的活计。不识字的人只能做做苦力,只是这做苦力也要会识字,只是不需要那么多而已。
这也是当初应瑾瑜告诉自家爹招工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认字。
他们的招工都是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来的。
笔试就是一些最基础的问答内容,这就考验到一个人的识字多少了。
没有固定答案,都是开放题目。
面试也是考查这个人的人品。
刚开始他们的招工没有那么严,但是后面会越来越严格。
一些村外的人想来他们村找活做,就要这些。
现在有很多人听说应家村有作坊,而且还在招工,待遇很是不错,不少人都心动,只是因为还要识字,就这一项就成了他们的拦路虎。
但还有人不死心,已经开始学习识字,当然这些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也想给他们的下一代谋个好前程,不要像他们一样一辈子都只能在土里刨食。
因为自家爹和二哥暂时闲着,所以两人就担任养家禽的活计,想到后面他们家的打算,还是决定要找人来做。
当然这招人,应瑾瑜还是觉得通过衙门找人更好些,那些人也不会因为他们是乡下人,想着能糊弄过去,或者欺骗他们。
说了自己的想法,应成业也觉得很是不错,再说他们这也是在帮县丞和曹大人,能让那些贫穷百姓都找到活计,减少乞丐,流浪人的数量,也是减少土匪。
他们之前去京城的路上,就听说因为一些地方的老百姓们受了灾之后,那些地方当官的不作为,朝廷下发的赈灾粮被他们私吞大半,给老百姓们的赈灾粮都是掺了石子的。
受不了的百姓们都上山成了土匪。
应瑾瑜当时听说的时候很是不解,难道就没人去京城告状?
百姓们赤豆吃不饱,哪有银钱去那么远的京城告状,后来是皇上派去的官员例行公事检查各地官员,这才知道事情真相,只是已经晚了。
那些上山成了土匪的,专门打劫富商,而且还狡猾的很,他们所在的地方也是易守难攻。
当地官员没办法,只要不威胁到自己,他们也就任其如此了。
所以当陶县丞和曹大人听说想通过他们招人去做工,他们都很高兴。
原本他们还在为镇上滞留的百姓还有周围村子分派的百姓的生计苦恼,现在终于有了解决办法,虽说用不了多少,但能解决一些是一些。
问了要找多少人,应成业想了想还是道:“先找五人,要年轻力壮的,后面扩大之后再找。”
随即,曹大人让陶县丞去写了告示。
这事很快就有了结果。
三天之后,曹大人亲自带着五个年轻人去了应家村,他们都是逃荒过来的,在路上没了亲人,现在孤身一人生活。
听说了他们的遭遇,应成业表示,这里可以管吃住,不过银钱上就没有那么多了,每人每天二十五文钱,吃食管饱。
五个人对此很是满意。
管吃管住,他们自己还能存上银子。
他们在盖作坊的时候就想到要是到时候人家住的远,恐怕不能回家住,所以干脆连宿舍也俢了一排。
在作坊外面不远处。
房间不大不小,两人一间。
看了住处,他们更是满意,这可比他们那茅草屋不知强了多少倍。
至于吃食上,让他们和作坊的人一起吃。
五个人第一天上工,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工作,应成业检查了下,圈舍打扫的很是干净,没有什么味道。
然后就带他们去作坊那里吃饭。
此时作坊的人已经开始吃了。
他们到的时候,就看到有人蹲着,有人坐着,还有人站着,手里都端着大碗,里面盛了满满的大米饭还有肉菜,香味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