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元宵节。
铺子早在初八就开门做生意,孩子们过完元宵节也要去书院。
元宵节这天,应瑾瑜给了应磊一张方子,看到那方子的内容,应磊还不太懂,这样做能好吃吗?
在大饼上放上肉,放上菜他还还能理解,可这怎么还放果子呢。
抱着怀疑的态度,应磊开始做,做出来之后让大家品尝,虽然看上去卖相还可以,可这味道,他不敢试。
第一次对小妹给他的东西产生了怀疑。
只是,看着大家怎么没一个人说话,都在吃着,脸上的表情,说不出来是好还是不好。
再看到自家儿子吃完一块又来拿第二块时,应磊抓住他:“好吃不好吃,给爹个准话。”
应开霁像看傻子一样看了眼他爹,余光瞥到弟弟们也都吃完,正朝着桌上的饼而去,着急道:“爹,你尝了不就知道了,哎呀,赶快松手,要没了。”
说完,一把挣脱自家爹,像饿狼护食般朝着桌上的饼冲去。
应磊目瞪口呆,最后只从自家儿子口下抢到一块还没来得及放进嘴里的一口饼放到自己嘴里。
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小妹给的东西什么时候不好吃了。
着急忙慌的就开始做,他们已经决定只在中午时卖烤饼,县城的铺子也是一样。
而且数量有限,一天只卖五十张烤饼。
一经推出,铺子外面就排起了长队。
他们现在每日都会给排队的人发号码牌,并记录他们需要的食物,等着位置,按顺序就餐,要是不在铺子里吃,就会打包好食物,确保不会失了原本的味道。
这样的场景不仅在镇上出现,就连县城也是一样。
应波和应川两兄弟收到方子时,刚开始也产生怀疑,但做的时候他们亲自尝了味道,原本不自信的,瞬间就有了底气。
第一张饼出来时众人闻着味就来了,要不是一天只卖五十张,他们俩肯定要累趴下。
看着外面络绎不绝的人,兄弟从一开始的笑脸相迎,到逐渐的笑容僵硬。
每天两兄弟都是头枕着枕头就打起了鼾声,而且一夜无梦。
不过看着自己的存钱罐慢慢装满银子,两人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日子一天天过,应家的铺子在县城逐渐从一家变成了县城东南西北都有了应家铺子。
应家铺子里但凡出现新品都会有人模仿,只是从刚开始几乎整个县城都是应家铺子里东西的影子到后来人们只认应家铺子里的东西。
因为那味道是无论外人怎么模仿都模仿不出来的味道。
而且吃了应家铺子里的东西,还让人有种浑身舒服的感觉,而且吃的越多,发现身体的一些小毛病都不见了。
这让人们更加喜欢吃应家铺子的东西。
以至于但凡是模仿应家铺子的吃食全都砸在手里,再也没人敢做。
可是看着应家开一家铺子就是爆火的程度,怎能惹人不嫉妒?
但嫉妒他们也没办法。
应瑾瑜在书院的学习也更加刻苦,认真,因为应家的发展,已经有不少人盯着他们家了。
要不是背后有曹大人一家撑腰,恐怕他们家早就被吞并。
之前的蔡家京城一脉还想来将他们铺子以及所有方子都买了,多亏曹大人的大哥在背后调查,将蔡家的罪行揭发,这才让他们家免于灾祸。
生意蒸蒸日上。
现在的蔡家已经改成秦府,秦夫人要将自己的孩子养大,但是蔡姓,已经被他们全都丢弃。
应家三叔也在不日去了京城赶考,他们全家还准备去、京城给三叔打气。
都被三叔拒绝。
应瑾瑜丝毫不慌,她相信三叔。
果然,不久后从京城来了报喜的差役,三叔中了状元,也因为三叔面若冠玉,仪表堂堂,还是当今的状元郎。
一时之间三叔住的地方差点门槛被踏平。
没想到三叔都没答应,却被皇帝传进宫问话。
应成杰还以为自己哪里出了差错,战战兢兢的进了宫,听完皇帝说的话之后整个人都是懵的。
好半晌都没反应过来,依稀记得皇上好似问了他,是否家中有婚配,他答尚未娶妻,更没有未婚妻,也没有喜欢之人。
皇上又问他是否愿意嫁入公主府,他点头。
直到看到公主也出现在大殿上,整个人才回过神。
皇上刚才问他那些是什么意思。
站在他面前的是皇上最宠爱的长公主,长乐长公主,虽得皇上宠爱,但却不娇纵,性子也是直来直去,整个人都是英气大方的模样。
整个人明艳动人,灵动活泼。
看到他还露出小女儿家娇羞的面容。
长乐已经二十,却因为没看上京城中权贵世家子弟,一直单着,她不喜女红,却喜欢长枪,经常往军营里跑。
所以被权贵世家人避如蛇蝎,生怕被她缠上,而长乐也不喜世家贵族府上的规矩,就算有交好,也被她拒绝。
皇帝也是纵着她的性子,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看到应成杰看向自己的目光全是惊艳,还傻呆呆的样子,长乐“噗嗤”一声笑出声。
应成杰反应过来,赶忙移开目光,向公主告罪。
还有皇上刚刚好像是说让他嫁入公主府。
在自己腿上狠狠掐了一把,疼的他倒抽一口凉气。
这才发觉全都是真的,不是他臆想出来的。
在他愣神的功夫,皇上已经写好了赐婚圣旨,只等他家人进京之后就去宣读圣旨。
当消息传回应家时,众人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应瑾瑜:“爹,三叔成了驸马了。”
应成业和应成功两个人都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没想到他们家三弟竟然还能成功驸马,可给他们应家长脸了啊。
应家村人也高兴的好似是他们要和公主成亲似的。
这应家族中不仅有人考上了状元,甚至还当上了驸马,这可不得告慰祖宗,只是还要等应成杰回村。
还要大摆三天的流水席庆祝一番,祖宗保佑他们应家后辈。
但当下最要紧的是,他们要赶去京城,准备应成杰的婚礼。
于是,应家所有人,再加上村长和族长以及族中的几个长辈,坐上马车浩浩荡荡的去了京城。
一路上每个人都难掩欢喜。
而远在京城的应成杰也收到了应家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