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池边,斡道冲与赵鼎的用典切磋更见精深。
他们以飘落池中的花瓣为令,拈得何花,便需以该花相关典故赋诗或评点。
恰说到“杜鹃啼血”之典,哀怨凄恻时,天空竟真有一声杜鹃啼鸣掠过,众人皆称奇。
又论及“庄周梦蝶”的玄妙时,一只粉蝶翩翩飞来,不偏不倚,正好停驻在斡道冲的砚台边缘,振翅不前,似在倾听。
富弼路过听闻,不禁驻足插言道:“诸君用典,信手拈来,恰如其分,犹如名将用兵,奇正相合,存乎一心。”
此言一出,引得众人深思良久。
最富雅趣的当属曲水流觞。侍女们将注满美酒的羽觞放入蜿蜒穿过庭院的人工溪渠中。
羽觞顺流而下,流到哪位宾客面前打转或停滞,那人便需取觞饮酒,并即兴赋诗一首。
溪水潺潺,笑语盈盈。
解缙接觞时,上游恰巧有仆人添水,溪水微涨,羽觞轻晃,他笑吟“曲水忽涨诗酒舟,载将春色过瀛洲”。
周公旦接觞时,几缕柳絮飘落杯中,他对“柳絮添杯春雪浮,醉倒东风不知愁”。
轮到文天祥时,他豪兴勃发,竟不饮酒,直接将羽觞掷回溪中,任其飘走,朗声长啸“且放酒觞随水流,诗情直上九重霄”,狂放之态,令人绝倒。
日影渐长,夕阳将天边云霞染成锦绣。
此时,一直较为沉默的富弼站起身来,朗声提议:“诸位,今日之会,佳作纷呈,异彩流光。然各自为战,终觉未尽兴。不若我等联句一首,十人依次,共吟百句长诗,以‘春’起,以‘志’终,囊括今日所见所感,共谱一段诗坛佳话,如何?”
此议一出,众人纷纷称善,这无疑是将诗会推向最终的顶峰。
规则定下:需每人一句,依次相接,上句尾字与下句首字可意连亦可音连,力求意境连贯,气势磅礴。晋王起首,略一沉吟,吟出“春风万里卷潮来”,气象恢宏,奠定长诗基调。
下首的解缙立即接上“来日宫阙千门开”,富丽堂皇,展现帝都盛景。
第三位周公旦接“开窗放入大江流”,将空间进一步拓展。
如此依次而下,诗句如长河奔涌,时而明快“流莺啼破杏花烟”,时而沉郁“烟波江上使人愁”,至文天祥接“愁听寒砧催木叶”忽转萧瑟,又由刘墉巧妙接“叶落归根总是春”转回,斡道冲接“春色未曾到边塞”再起波澜,赵鼎接“塞鸿归处是天涯”拓宽意境……联到第五十句左右,八皇子王仲舒添上“诗心欲共春潮涌”,充满激情,晋王接“墨痕犹带晚霞飞”则平添一抹壮丽。
联句愈近尾声,难度愈大,不仅需诗意贯通,更需照顾全局收束。
正当第九十九句落定,众人凝思最后一句时,一只羽色鲜亮的黄莺忽从枝头飞下,在悬挂诗作的屏风上停留片刻,歪头啄了啄纸面。
富弼灵机一动,扬声道:“有了!”随即吟出收束全篇的末句:“莺衔诗笺上青云!”
余音未落,奇事发生,那黄莺竟真个衔起屏风上一片因粘贴不牢而翘起的诗笺(恰是文天祥那首“枪挑樱花雪”的残片),振翅高飞,在漫天绚丽的晚霞中化作一点金芒,消失在云端。
众人目睹此景,无不惊叹称奇,认为是祥瑞之兆,预示着今日诗作必将传颂天下。
随着夜幕逐渐降临,天色渐渐变得昏暗起来,而天空中的星星却开始闪耀着微弱的光芒,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星河初现做着准备。
就在这时,晋王下令让仆人们将庭院中那早已准备好的九百九十九盏莲花灯一一点亮。
刹那间,原本有些昏暗的庭院被这无数盏莲花灯照亮,仿佛白昼一般明亮。
这些莲花灯的光芒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池水中,与那初升的繁星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这美妙的时刻,八皇子王仲舒从一旁取出了一个早已备好的鎏金诗筒。
这个诗筒的筒身经过精心雕刻,上面用篆字镌刻着“大秦诗会盛景”六个大字,周围环绕着云纹和诗草,显得格外精美。
王仲舒与晋王一同将今日所有的诗作,包括屏风上的命题诗、记录下来的飞花令句以及联句长诗等等,都仔细地整理好,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卷起来,放入了那个鎏金诗筒之中。
在这璀璨的灯火照耀下,诗筒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仿佛它不仅仅是一个盛放诗作的容器,更像是凝聚了这一整天的文华光辉。
临别之际,众人相互道别,互道珍重,并约定待诗集编纂完成之时,再相聚一堂。
就在此时,解缙突然指着东方的天际,高声喊道:“诸位请看!”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一轮皎洁的明月如银盘般高悬于柳梢之上,洒下清冷的光辉,照亮了整个庭院。
月光与满院的灯火相互交融,交相辉映。
在这如水的月色和明亮的灯火映照下,纱窗之上竟隐约有字迹浮动。
众人好奇地凑近细看,发现原来这些字并非真实存在,而是由廊下题诗灯和庭院莲花灯的灯光,将窗外花枝的影子投射在窗纱上所形成的。
更令人惊奇的是,那花影的疏密间隙,恰好与白日里悬挂的部分诗作墨迹重叠,从而形成了一种类似诗句的剪影效果。
在这恍惚之间,仿佛能看到“春波”、“诗心”、“青云”等字眼若隐若现,宛如一首未完成的诗篇。
文天祥见状,不禁慨然长叹:“此景天成,鬼斧神工,实乃绝妙之景,真可入诗啊!”
众人皆点头称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与不舍之情。
马车声渐次远去,喧嚣了一日的晋王府庭院重归寂静。
唯有浓郁的墨香与清雅的花香依旧萦绕不散,伴着满园温暖的灯火,继续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春天里最为动人的诗篇。
晋王与八皇子并肩立于月下池边,看着侍女们轻手轻脚地收拾案几诗稿。
一阵晚风拂过,几页未被镇纸压牢的诗笺随风飞起,如洁白的蝴蝶般,在依旧繁盛的花树间翩跹起舞,最终悠悠然飘落于池面之上。
墨迹在清冷的月光浸润下,渐渐化开,丝丝缕缕地荡漾开来,仿佛为这场空前绝后的诗会,画上了一个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