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天明提交的关于东湖建设湖心岛和隧道的规划方案,在规划局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经过一番研究,规划局觉得这个方案确实符合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于是决定顺势而为,推动这个项目的进行。
曹天明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他知道,这对曹氏第三集团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然而,大房那边得知曹天明居然推动了这么一个大项目,心里嫉妒得不行,决定再次出手狙击。
很快,东湖隧道工程的竞标开始了。曹天明信心满满地带着团队来到竞标现场。他想着,公司新买了不少先进设备,这些设备能够进行高强度、大批量的长时间工作,这是他们竞标的一大优势。而且,之前在解决服装厂问题和湖底岩层调研中积累的经验,也让他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
可没想到,大房的代表一看到曹天明,就开始发难。大房代表大声说道:“各位,曹天明的企业不过是个民营企业,这么重大的东湖隧道工程,交给他们能放心吗?国企省建筑安装公司经验丰富,实力雄厚,我觉得这个工程还是应该交给他们来实施。”
接着,大房代表又质疑道:“再说了,曹天明的企业有技术实力实施湖底隧道工程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工程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大房代表的这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不少人开始对曹氏第三集团的能力产生怀疑。曹天明气得脸通红,但他知道,光生气没用,得想办法证明自己。
就在曹天明感到压力巨大的时候,他的导师戴维得知了他竞标的困境。戴维立刻派了一支隧道专家团队来暗中帮助他。曹天明收到消息后,心里充满了感激,同时也重新燃起了信心。
曹天明赶紧和专家团队一起,对竞标方案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完善。他们把技术细节、施工计划、质量保障措施等都做得更加精细。在竞标陈述环节,曹天明自信地走上台,详细介绍了公司的设备优势、专家团队提供的先进隧道施工技术方案,以及应对各种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
曹天明说道:“各位,我们曹氏第三集团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承担起东湖隧道工程。我们的设备先进,技术团队专业,而且我们还有应对各种困难的充分准备。我们相信,我们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这个工程,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一番陈述,让在场的人对曹氏第三集团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最终,曹天明凭借着完善的方案和强大的技术支持,成功拿下了东湖隧道工程的竞标。大房的人看到这个结果,气得直咬牙,但也无可奈何。
工程顺利开工后,施工队在挖掘湖底隧道时,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流沙陷阱”。大量的流沙不断涌入挖掘区域,吞噬着挖掘设备,施工进度被迫停滞。
曹天明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赶到现场。看着陷入流沙的设备,他眉头紧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时,那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又站了出来。
老师傅看着眼前的情况,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曹总,我有个主意。咱们服装厂不是有很多废料吗?我觉得可以用这些废料研发一种防渗凝胶,说不定能解决流沙的问题。”
曹天明听了,虽然半信半疑,但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让老师傅试试。老师傅带着几个工人,开始了紧张的研发工作。他们对服装厂的废料进行各种处理,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终于研发出了一种防渗凝胶。
他们把这种凝胶注入流沙区域,奇迹发生了,流沙被成功地固定住了,挖掘设备又可以继续工作了。曹天明看着重新运转的设备,心里对老师傅充满了敬佩。
解决了流沙问题后,工程继续推进。但曹天明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想着,能不能对湖底淤泥进行更深入的开发利用呢?于是,他联系了农学院,邀请他们参与到工程中来,一起对湖底淤泥进行生态化应用研究。
农学院的专家们来到现场后,和曹氏第三集团的技术人员一起,对湖底淤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他们发现,湖底淤泥具有一定的肥力,可以用来改善土质。于是,他们采用管道化传输的方式,将湖底淤泥输送到城区蔬菜基地,用来改善那里的土质。
同时,对于那些具有高粘度的湖底淤泥,他们经过压缩、高位真空干燥成型,再进行烧制,成功制成了高强度地砖。这种地砖不仅强度高,而且成本比传统地砖降低了 37%。
通过这次隧道工程,曹氏第三集团不仅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难题,还实现了技术升级,极大地锻炼了施工组织能力。然而,工程还在继续,后面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呢?大房会不会再次出手捣乱呢?曹天明和他的团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深知,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前行,迎接未知的困难和机遇。而吴佳怡和张倪芳也在密切关注着工程的进展,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推动东湖项目的整体发展,让曹氏第三集团在这个项目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实现公司的转型升级。但未来究竟会怎样,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