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厂的生产线顺利完成联调试验运行后,大家还没来得及好好庆祝,就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原辅材料采购质量关的把控。为了确保流水线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吴佳怡和团队对进入流水线的各种面料进行了严格规范。
然而,当与供应商就新的面料标准进行谈判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抵制。供应商们纷纷抱怨,认为按照新规范生产布料,会大幅增加成本。他们一方面要求提高价格,另一方面,对于订单量小的,甚至直接提出取消订单。这局面让吴佳怡和曹天明有些始料未及。
与此同时,之前挂网销售的生产线也有了消息。来自东盟的m国对这条生产线表现出浓厚兴趣,据说是该国的一个政府援助项目。
曹天明在考虑是否要接这个订单,心里拿不定主意,于是赶忙去咨询吴佳怡的意见。他对吴佳怡说:“佳怡啊,m国这个订单,我还在犹豫接不接呢。你快帮我参谋参谋。”
吴佳怡思索了一下,问道:“明哥,咱们集团的员工有多少出过国的呀?”
曹天明想了想,回答道:“除了高管,和顶尖的技术人员,其他人都没出过国。”
吴佳怡眼睛一亮,说道:“明哥,咱们换种思路。能不能把这次出国协助m国安装生产线,当作一种奖励呢?”
曹天明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吴佳怡的意思,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哈,佳怡,你这想法妙啊!虽然公司在这笔订单上可能得不到太多直接实惠,但骨干技术工人能得到一次难得的机会,出去‘风光’一把。”
吴佳怡接着说:“对呀,而且我们要好好引导这件事。出去的人,要是劳动模范,同时又具备技术能力,那以后就是我们干部队伍与基层衔接的关键力量,是‘压仓石’啊。比如说,我们可以和m国方面谈一谈,让他们支付技术工人在m国期间的劳务费用,而我们国内这边,基本工资照发。这样一来,工人们既能出国见识见识,又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件事情就让倪姐去组织,她做事细心,以后开展工作也方便。”
曹天明点头表示赞同:“行,就这么办。佳怡,你考虑得真周到。那关于那些对订单有争议的供应商,你有什么想法吗?”
吴佳怡说道:“是这样,这次咱们卖二手生产线,同时要带一批主辅材料过去。这些材料可以转移给m国那边,然后要求供应商按我们的新标准提供面料。你看这样行不行?要是实在有困难,咱们就加点钱,换其他供应商。毕竟,面料质量关乎制衣厂的未来发展,不能马虎。”
曹天明思考了一下,说道:“嗯,这个办法可行。先跟供应商们再沟通沟通,实在不行,再考虑换供应商。”
在另一个场景里,公司专门安排了一间会议室,用于和供应商们进一步沟通新规范的事情。张倪芳坐在会议室里,表情严肃,对面坐着几位主要供应商的代表,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张倪芳率先打破沉默:“各位,咱们合作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新规范其实对大家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一位供应商代表皱着眉头说:“张总,您说的长远发展我们也懂,可这新规范实施起来,成本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啊。就说在成卷布料边上加识别码和尺寸,这得增加多少人工和设备成本啊。还有对布料包装打捆的规定,虽说便于自动化系统识别和安装,可我们还得重新调整设备和流程,这不是折腾人嘛。”
张倪芳耐心解释道:“李老板,您先别急。加识别码和尺寸,其实现在有专门的设备,操作起来并不复杂,而且效率也不低。至于包装打捆的规定,是因为咱们现在全自动化生产线对这些要求比较严格。有些厂的面料宽度不是标准尺寸,这给生产线带来了很大困扰,经常出现卡料、裁剪不准的问题。咱们统一规范,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次品率,这样对大家都好。”
另一位供应商代表也开口了:“张总,话是这么说,可这成本增加了,价格总得调整吧。而且小订单我们实在不想接了,赚不到钱还麻烦。”
张倪芳说道:“王老板,价格方面,我们可以再商量。但取消小订单这事儿,对我们双方都不利啊。咱们合作这么久,一直相互扶持,您这边突然不接小订单,我们的供应体系会受影响,您那边也会损失一部分客户。不如咱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降低成本,把生意继续做下去。”
这时,又有供应商说:“张总,您说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了。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啊。”
张倪芳沉思了一会儿,说:“各位,这样吧。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帮助大家改进设备和流程,尽量降低成本。而且,对于按新规范提供面料的供应商,我们在后续订单量上会有所倾斜,保证大家的利润。另外,小订单这块,我们也可以提高单价,让大家有利可图。”
供应商们听了,开始小声讨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之前那位李老板说:“张总,您说的这些条件还算实在。但我们还是得回去商量商量,看看具体怎么实施。”
张倪芳笑着说:“行,李老板。大家回去好好商量,有什么想法随时联系我。咱们合作这么多年,一直都很愉快,我相信这次也能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供应商们离开后,张倪芳松了一口气。虽然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至少有了商量的余地。
到了晚上,吴佳怡组织了碰头会,把生产线订单、供应商等问题都摆在桌面上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
负责采购的小李说:“吴总,我觉得可以先跟那些抵制情绪比较小的供应商深入谈谈,看看能不能达成共识。对于那些态度强硬的,再考虑替换。”
杨俊辉也说道:“对,而且咱们可以给供应商们分析分析长期合作的好处,按新标准生产虽然短期成本增加,但从长远看,产品质量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也强了,订单肯定也会更多。”
吴佳怡听着大家的建议,点头说道:“大家说得都有道理。这样,小李你明天就去和供应商们再沟通沟通,尽量争取达成合作。要是实在不行,就按咱们刚才说的,换供应商。”
接着,大家又讨论了m国生产线订单的细节,包括技术工人的选派标准、与m国方面的沟通协调等。
经过一番讨论,所有问题都渐渐有了眉目,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转移支付的资金也陆续打到设备单元制造商的账户上,各项工作似乎又回到了正轨。
然而,吴佳怡心里清楚,这些问题虽然暂时得到了解决,但未来依旧充满变数。与供应商的沟通能否顺利?换供应商会不会带来新的问题?派去m国的技术工人能否顺利完成安装任务?这些疑问像乌云一样,隐隐笼罩在她心头。但她没有丝毫退缩的想法,她知道,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带领集团冲破重重困难,走向更广阔的未来。接下来,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以及技术工人出国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吴佳怡和她的团队又将如何应对呢?一切都是未知数,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