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九点,曹天明办公室的红木门缓缓合上,隔绝了门外集团总部的喧嚣。吴佳怡抱着厚厚的文件袋,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目光掠过楼下整齐停放的员工车辆 —— 三个月前,她还在为职工大学的招生名额发愁,如今却要向集团最高决策者汇报足以影响未来五年战略的人才方案,掌心的汗水浸湿了文件袋的边缘。
“佳怡,坐吧。” 曹天明的声音从办公桌后传来,他放下手中的钢笔,指了指对面的座椅,“听说你为职工大学毕业生的安置,做了套详细方案?”
吴佳怡深吸一口气,将文件袋放在桌上,取出一份彩色打印的技能矩阵图:“曹总,这是首期 30 名毕业生的技能评估结果。其中,8 人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6 人精通工业机器人编程,10 人具备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还有 6 人通过了精益管理工具认证。” 她指着图表上不同颜色的模块,“我们根据无人化工厂的建设规划,将这些技能与战略节点做了精准匹配。”
曹天明拿起图表,仔细端详着。图表上,红色代表 “自动化设备运维”,蓝色代表 “数据系统搭建”,绿色代表 “精益流程优化”,每个模块都标注着对应的毕业生姓名、技能熟练度,以及计划上岗的时间节点。“你的意思是,让这些年轻人直接参与无人化工厂的筹备?” 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
“不只是参与,而是成为核心力量。” 吴佳怡打开另一份文件,“我制定了‘阶梯式融入’计划。第一阶段,让他们以‘助理工程师’身份,加入现有生产车间的精益改造项目,熟悉设备运行逻辑;第二阶段,待无人化工厂一期工程启动后,抽调 15 人组成‘先锋组’,负责机器人调试与数据系统测试;第三阶段,项目落地后,根据表现选拔 5 人担任班组长,带领新入职员工快速适应新生产模式。”
她顿了顿,补充道:“同时,我们还启动了‘种子计划’,从这批毕业生中筛选出 5 名潜力股,送往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进修,专攻工业 4.0 技术,为未来二期工程储备高端人才。”
曹天明的手指在文件上轻轻敲击,脸上渐渐露出笑容:“这个方案很细致,考虑到了人才成长的周期,也贴合战略推进的节奏。但我有个疑问 —— 这些年轻人经验不足,直接委以重任,会不会出问题?”
“曹总,经验可以积累,但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是稀缺资源。” 吴佳怡打开平板电脑,调出一段视频,“这是小草团队在上周的设备改造项目中,用自学的机器人编程技术,将设备调试时间缩短了 40%。还有赵刚,他带领小组优化了生产线布局,让物料周转效率提升了 25%。他们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机会。”
视频里,年轻人们专注操作设备的身影、讨论问题时的热烈场景,让曹天明的眼神愈发柔和。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推行改革的艰难,那时也有人质疑他 “太冒进”,可正是这份 “冒进”,才让集团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如今的行业龙头。“你说得对,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他合上文件,语气变得坚定,“这个方案,我批准了。”
吴佳怡心里一松,刚想道谢,却听到曹天明继续说道:“不仅如此,我还决定,成立‘战略人才发展部’,由你担任部长,直接向我汇报。人才是转型的第一战略资源,这件事,必须由最懂行的人来抓。”
这个任命让吴佳怡愣住了。战略人才发展部是集团新增的核心部门,权限覆盖所有业务板块的人才规划,这意味着她将从一个项目负责人,一跃成为集团战略决策层的一员。“曹总,我……”
“不用多说。” 曹天明打断她,眼神里满是信任,“这三个月,你用职工大学的成果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我相信,你能把这件事做好。”
然而,喜悦过后,吴佳怡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曹总,有件事我必须向您汇报。要推进这个计划,需要各业务部门的配合,尤其是生产制造部。但吴建东部长对无人化工厂一直持反对态度,恐怕……”
提到吴建东,曹天明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吴建东是集团元老,也是保守派的核心人物,一直以 “稳定生产” 为由,阻挠无人化工厂的建设,甚至暗中散布 “自动化会导致大规模裁员” 的谣言。“我知道他的小动作。” 曹天明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集团层面的协调,我会处理。你放手去做,遇到阻力,直接找我。”
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吴佳怡彻底放下心来。她站起身,郑重地说:“请曹总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离开办公室时,吴佳怡的脚步格外轻快。走廊里,她遇到了正匆匆赶来的林总。“怎么样,曹总批准了吗?” 林总急切地问。
“不仅批准了,还成立了战略人才发展部,让我当部长。” 吴佳怡笑着说,“曹总还说,会亲自协调生产制造部的配合。”
林总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太好了!有曹总撑腰,吴建东就算想作妖,也没那么容易了。”
然而,两人都没注意到,走廊尽头的拐角处,一个身影一闪而过 —— 是吴建东的秘书。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眼神里满是警惕,显然听到了两人的对话。
当天下午,吴建东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秘书将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汇报后,吴建东猛地将茶杯摔在桌上:“曹天明这是要把我架空!让一群毛头小子来管生产,简直是胡闹!”
“吴总,那我们怎么办?要是真让那些年轻人进了生产车间,咱们的人恐怕就没立足之地了。” 秘书小心翼翼地问。
吴建东坐在椅子上,手指紧紧攥成拳头,眼神里闪过一丝狠厉:“别急,我倒要看看,那些年轻人到底有多大本事。你去通知车间主任,就说从明天开始,严格按照老规矩办事,任何未经我批准的改革措施,一律不准实施。要是有人敢不听话,直接让他卷铺盖走人!”
秘书连忙点头,转身离开。吴建东看着窗外,心里暗暗盘算:曹天明想靠一群年轻人推进改革,简直是异想天开。只要他卡住生产制造部这一关,无人化工厂的计划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而此时的吴佳怡,正在战略人才发展部的新办公室里,召开第一次部门会议。小草、赵刚和张硕坐在会议桌前,眼神里满是兴奋。“接下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协助生产制造部完成精益改造。” 吴佳怡指着白板上的计划,“小草负责设备技术支持,赵刚协调现场施工,张硕负责数据分析。记住,我们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用成果证明,年轻人也能扛起重担。”
张硕坐在角落里,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却早已波涛汹涌。他知道,吴建东绝不会善罢甘休,这场人才与战略的融合之战,注定不会平静。他悄悄拿出手机,给一个匿名号码发了条信息:“吴佳怡已开始部署人才计划,目标生产制造部。”
会议结束后,吴佳怡留在办公室,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她知道,获得曹天明的支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吴建东带领的保守派势力的激烈反扑。但她并不害怕 —— 有曹天明做后盾,有小草、赵刚这样的骨干,还有隐藏在暗处的张硕这颗 “暗棋”,她有信心,将人才计划与集团战略牢牢绑定,推动无人化工厂的建设,实现真正的改革。
只是,她不知道,吴建东已经开始布局,一场针对年轻人才的 “围剿”,即将在生产车间拉开序幕。而张硕这条 “暗线”,究竟会成为她的助力,还是将她推向深渊,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夜色渐深,吴佳怡的办公室依旧亮着灯。她打开电脑,开始细化人才培养计划,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项任务分工,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她知道,这场关乎集团未来的战略之战,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