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水力加持,鼓风机顿时风量大增。反射炉内火仗风势,温度一路爬高超过同时代所有熔炉,轻易的将报废兵器融为铁水。
出水口前,铁匠们早备好浇包也就是坩埚,顶着高温接满铁水,一锅一锅运到一旁,登上高台倒入转炉中。
众人在空炉中已演练多次。铁水一入炉,立刻有人驱动黄牛拉动绞盘,带动炉子罐车般转动起来。
炉底有铜管链接风箱,源源不断的吹入空气。罐内赤红铁水翻滚,进行着剧烈的化学反应。
说实话李四白对此不甚了了。倒是爷爷老爹和李铁这些人,只看了一次模型,立刻就明白其中原理。更无师自通的知道了如何使用。
所以如今完全不用李四白指导,一群铁匠就兴致勃勃的实验起没完。
期间李铁爬上高台,用长柄铁勺往罐内添加石灰。
李四白看的好奇:
“爹,李铁这是干嘛呢?”
李二黑呵呵一笑:
“这是造渣呢,清除铁水里的杂质…”
说着忽然反应过来,惊讶的看向儿子:
“你不知道,这不是你设计的么?”
李四白讪讪一笑:
“我哪懂啊,古书上就是这么画的…”
李二黑恍然大悟:
“看我这记性,是书上写的…”
一群人上上下下,有人转炉有人又有人往里加入碳粉。
也就两刻钟的工夫,一个工匠驱动黄牛拉动铁链,炉罐顿时朝一侧倾斜。
李四白只觉一阵热风扑面。一阵心惊胆战中,眼前赤红的钢水倾泻而下。倒入下的钢水包中。
一阵火花四溅,终于无事发生。李四白终于松了口气。这样简陋的环境,炼钢和玩命差不多。
地上早摆满了沙模。一个坩埚灌满,立刻有两个铁匠用铁钳抬起,将钢水灌入其中。
片刻之后,两千多斤钢水,便在沙模内凝固成一块块金属锭。
此时正值中午,众人便先赶去食堂吃饭。吃饱喝足回到转炉旁,众人一脸兴奋的围了上去。
只见李老黑从腰间拔出一柄尖头小锤,照着金属锭轻砸下去。
只听铿的一声金铁交鸣,清脆响亮余音袅袅,只在其上留下一道淡淡印痕。
众位工匠面面相觑,忽然间欢呼起来:
“成了!”
“真的是钢!”
虽然大明朝早就能炼钢。铁匠们也都懂得其中的原理,却苦于无法实现。一直都是采用炒钢、灌钢类的间间接方法获取钢材,效率极其低下。
直到李四白拿出反射炉和转炉模型,众铁匠那叫一个激动。
一个提高炉温直出铁水,一个自动炒铁成钢。正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终极答案。
不过之前还只是理论,此时钢水凝固硬度足够,李老黑一锤定音。
转炉里头出来的,真的是钢!
而且一炉轻松数千乃至上万斤!比起苏钢法一次几百斤,产量效率不知强了多少!
工匠们欢天喜地,然而还有一个更激动的人就是李四白。抢过爷爷的小锤梆梆就是一通乱敲!
毫不夸张的说,这两个炉子,重要性仅次于搞到玉米土豆!
这几年他窝窝囊囊因为啥,不就是手里没钢气不壮么!
满脑子的神兵利器,结果做个燧发枪都难!
有人说你早干嘛去了?
最早李四白在广宁,没权没势搞这个那是取死之道。后来到了开原,建起炼钢炉那不是孝敬野猪皮么?
一直到金州,他才敢琢磨这事。还得保证选址靠近河边,距离铁场不远,并且足够安全才能实行!
可以说他到金州后一系列动作,全都是为了今天!
此地距南山不过十里,背靠李家河子周围小山环绕。易守难攻完全契合要求。
你说早干嘛去了?李四白已经算是争分夺秒,一环套着一环,早了他也干不成啊!
此时钢锭一出,他的很多构想,顿时都有了现实基础。脑中畅想着钢铁未来,李四白一秒不愿耽搁,立刻开始点亮科技树。
转炉落成次日,李四白便下令,把军器局搬到李家河子。铁匠们本就在工地帮忙,一大早便被拉到炉子前开会。
李四白面前摆了一个木箱,脸上压不住兴奋:
“诸位,我这里有五个模型,想请大家帮忙做出来!”
在场无人不知,李兵宪掏出的东西,几乎都是开天辟地,扭转乾坤的好东西。闻言顿时都跃跃欲试:
“啥好玩意,快拿出来吧!”
李四白也不卖关子,闻言点点头刚掀开木箱,众人便争先恐后的围了上来。
“嘿嘿,我先到给我一个!”
“别抢,大伙轮着看!”
李老黑李二黑自恃身份,一人抢一个在手里。余者以李铁、乔百岁、孙秋云为首,每人抢到一个。
待众人分配完毕,李四白朗声道:
“这五个模型,分别是车床、镗床、刨床、铣床和钻床!”
“哪怕要花费白银万两,都请各位不惜代价,一定把这几样东西做出来!”
在场众人都是高手,为首的五人四个都干过匠头。闻言头也不抬,一双双眼睛好像焊在了模型上。
这一看不得了,瞬间就领悟了其中精妙之处。顿时一阵倒吸凉气之声。
“嘶~妙啊!”
“这东西虽不起眼,切削精度前所未见,怕是比头发丝还细的多啊!”
李老黑看着车床上的丝杠,口中啧啧称奇。
李铁则是拿着镗床瞠目结舌:
“大人,有这好东西,你咋不早往出拿啊?”
想起这两年手磨枪管的折磨,李铁差点哭出来。早有这个镗床,几百条枪管都磨出来了。
李四白哑然失笑:
“铁老,没有好钢,我拿出来也没用啊!”
李铁恍然大悟。手里的模型虽小,可真做出来和一张床差不多大。
苏钢法产出的钢材质不均。粗用用可以,制作精密车床就靠不住了。
孙秋云自打接了光学原理,好像开了窍一样。不但手艺突飞猛进,连眼光也高了许多:
“大人,这铣床真乃神物,竟可加工奇型工件!”
乔百岁拿到的是一台刨床。李二黑拿到一台钻床。相比手动刨子和钻,精度都是不可同日而语,也是各自称奇。
几人自觉已经颇多溢美之词,李四白却听的眉头一皱:
“各位说的都对,却没说在点子上!”
“机床真正的特异之处,各位可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