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暮色漫过县城墙头时,县尉旧宅的陶锅正飘着热粥白气。流民们围着灶台,粗瓷碗碰撞声混着低低的笑语——受伤老汉的腿敷了张老中医的绿药膏,不再哼哼;王阿婆帮潘巧云叠被褥,指尖摩挲着旧棉絮:“总算能睡个不挨冻的觉了”;角落的潘金莲捏着颗红果,是武大郎刚剥的,果核攥得发烫,眼底的慌色正一点点融在粥香里。
“以前我总在茶馆巷口卖炊饼,那片的小巷闭着眼都能摸。”武大郎凑到潘金莲耳边,声音轻得怕惊着人,“吴老鬼常买我两个炊饼当早食,却从不让我近后院,说‘堆货脏’——现在想来,怕是藏着别的。”潘金莲指尖猛地一顿,抬眼时脸色发白:“西门庆前阵子帮他运过木箱,回来骂‘吴老鬼后院藏短弩,还拉了绊马索’,当时我没当回事……”这话恰好落进路过的韦长军耳里,他脚步顿了顿,转身往粮仓走——县丞那边,得再盯紧些。
粮仓柱上,县丞垂着头,绑绳勒得手腕发红。看守弓手见韦长军来,赶紧递过张揉皱的纸条:“刚才他家里老仆送水,趁递碗塞的,被我搜出来了。”纸上是潦草字迹:“吴老鬼速离,韦长军盯梢。”韦长军指腹蹭过纸边的泥垢——想来是县丞被抓前藏在鞋底,早留了后手。“加两个人守着,别再让任何人靠近。”他刚吩咐完,院外突然炸响铜铃——不是阿旺平日里脆生生的“叮铃”,而是三短两长的急促节奏,是他们约好的“遇险信号”!
裴如海正靠在门框上缠绷带,小臂毒伤刚换过药,潘巧云给的布条松了半截。林小婉递过条新布带,指尖避开红肿处:“我爹教过我包扎,这样缠不碰伤口。”布条刚系好,两人同时抬头,林小婉声音发紧:“是阿旺的信号!”
“裴如海跟我去茶馆;林小婉带五个弓手守旧宅,流民不能乱;武大郎,你熟巷路,带我们抄近道!”韦长军抓过短刀,语速快得像雪粒砸地。武大郎赶紧点头:“穿两条巷到后墙,就是得绕开巷口碎石堆,别崴脚!”
夜色里,四人踏雪疾行。近茶馆后墙时,就听见院里吼声:“哪有客商只喝茶不说话,眼睛总往后院瞟的?”是吴老鬼的粗嗓门。李明的声音跟着传来:“掌柜的误会,我就是赶路累了……”韦长军刚要翻墙,裴如海突然拽住他,指了指墙根——雪地里绷着细麻绳,是绊马索!两人踮脚绕开,才扒着墙沿往下望。
月光下,后院景象刺得人眼紧:阿旺被绑在老槐树上,糖人担子翻在雪地里,糖稀冻成硬壳;吴老鬼举着短弩,箭尖对着李明胸口,身后暗哨手按刀柄,指节泛白。“说!是不是韦长军派来的?”吴老鬼扣着弩机,唾沫星子溅在李明脸上。
李明袖里攥着半块铜铃,额头汗珠子冻成霜:“我就是个客商……”话没说完,吴老鬼突然掏出张纸条——正是县丞的信!“普通客商能看懂这暗号?”他刚要扣扳机,裴如海突然从墙上跃下,一脚踹在他手腕,短弩“当啷”砸在雪地里;暗哨刚拔刀,武大郎扛着扁担冲进来,一闷棍砸在他背上,暗哨“哎哟”栽倒。
“阿旺!”韦长军冲过去解绳,见少年冻得嘴唇发紫,却还死死攥着块木片——是小桃给的,上面刻着“桃”字。“我趁他不注意,用手腕蹭铜铃发的信号。”阿旺咧嘴笑,袖口铜铃还在晃,“他只翻了糖人担子,说‘小屁孩懂啥’,没搜我身。”
吴老鬼被按在雪地里,喘着气骂:“我早让暗哨去叫福顺镖局的人了!疤脸镖师离这儿近,很快就到!”潘金莲突然从巷口走进来,手里攥着块玉佩——是今早搜西门庆宅时,她趁众人看密信,从木箱夹层藏的,上面“周”字沾着泥:“你说的暗哨,刚出巷口就被弓手拦了。”她蹲下来,把玉佩凑到吴老鬼眼前,“周显给西门庆的信物,你该认识吧?他连西门庆都要‘事败除之’,何况你这颗棋子?”
吴老鬼盯着玉佩,脸色一点点灰下去,终于松了口:“秘药坊在京城南巷第三个红门,门口有棵老槐树……里面流民,除了采药的,都关在地下室。”
押着吴老鬼往回走时,雪又落下来,粘在阿旺的棉帽上。院门口,小桃抱着艾草枕等在那儿,见阿旺就跑过来,手往他袖筒里塞:“我暖了半天的帕子,快捂捂手。”阿旺把木片递过去,两人指尖碰在一起,都冻得发红,却笑得比雪地里的月光还亮。
旧宅灶房,灯还亮着。张老中医熬着药,药香混着艾草味;韦长军和李明对着半截烧焦的密信,在纸上画京城南巷的路线——纸上“侍郎府秘药坊”几个字,被指腹蹭得发毛;裴如海坐在门槛上,手里缝着香囊,针脚比上次整齐些,是林小婉教的,偶尔碰着伤口,他只皱皱眉,继续往布里塞干艾草。
潘金莲走到韦长军身边,把玉佩递过去:“这东西说不定到京城能用。”韦长军接过,月光照在“周”字上,刻痕深得像藏着无数见不得光的事。“明天搜完茶馆暗格,我们就去京城。”他把玉佩放进木箱,声音沉得像落雪,“不管秘药坊藏多深,都得把它端了——为小桃的娘,为所有被周显害过的人。”
雪越下越大,落在屋檐上,积了薄薄一层。小桃抱着艾草枕躺在铺位上,枕头上的香像极了去年春天,娘在山里采艾草时的味道。她攥着木片,心里默念:娘,再等等,我们很快就来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