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夜色,一如既往地深沉。晋王府邸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李治略显清瘦却专注的侧脸。他刚批阅完一部分由师傅布置的课业,正欲歇息,心腹内侍却悄无声息地步入,手中捧着一卷看似普通的书轴,神色却异常凝重。
“殿下,”内侍的声音压得极低,近乎耳语,“方才整理书案时,发现此物夹在您日常翻阅的《汉书》之中,并非府中旧物。”
李治微微一怔,接过书轴。入手微沉,轴身是常见的湘妃竹,并无特殊标记。他挥退左右,独自在灯下展开。
书轴内容确是《汉书》某篇章的抄录,字迹工整,并无出奇。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卷末空白处时,瞳孔骤然收缩——那里用极细的墨笔,以一种罕见的加密格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微小字符。更关键的是,在这些字符旁,画着一个极其隐晦的标记:一枚墨色的羽毛,旁边还有一个淡淡的、只有他与极少数人才知悉的童年时与某位隐世长辈约定的暗记。
他的心猛地一跳!墨羽标记?暗记?这是……
他立刻取来特制的药水,小心翼翼地在那些加密字符上涂抹。字迹遇水,缓缓显现出另一番内容:
“吐蕃异动,非无源之水。陇西关隘防务之隙,恐为人谋。有巨木盘根,内通外联,资敌以粮秣,泄机于敌国,欲引狼入室,乱我社稷,以解自身之困。迹象指向,恐与宋国公府牵连甚深。望殿下慎察,然事涉重大,证据未全,万勿轻动,打草惊蛇。当固本清源,外示无为,内紧暗查,以待其自露马脚。——墨羽敬上”
内容不长,却字字千钧,如同惊雷在他脑中炸响!
吐蕃异动竟有内奸作祟?目标是萧家?资敌、泄密、引狼入室……这任何一条都是十恶不赦、诛灭九族的大罪!李治的手微微颤抖,不是害怕,而是极度的震惊与愤怒。他深知父皇近日为边境之事忧心忡忡,却没想到根源竟可能在朝堂内部,在如此显赫的门阀!
他对“墨羽”之名略有耳闻,知其是近年在江湖中悄然崛起的一个神秘情报组织,行事隐秘,却屡有惊人之举。他更在意的是那个童年暗记——那是他少时随父皇巡幸蜀中,偶遇一位避世高人所得,此事极为隐秘,外人绝无可能知晓!这证实了传递信息者的身份绝非寻常,且对他并无恶意。
震惊过后,是深深的思量。这密信内容太过骇人,若直接禀报父皇,无确凿证据之下,不仅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萧家,反而可能被反咬一口,诬陷他构陷重臣。写信之人“万勿轻动,打草惊蛇”的警告极为中肯。
他将密信凑近烛火,看着那显现的字迹遇热缓缓消失,最终恢复成一片空白,仿佛从未存在过。但他的心潮却已澎湃难平。
“墨羽……你究竟是谁?”李治低声自语,目光锐利起来,“将此等干系社稷存亡之秘报告知于我,是欲借我之力?还是……”他想到信中那沉稳老练的语气和对大局的判断,心中不由生出一丝钦佩与好奇。
无论如何,这封信为他拨开了眼前的迷雾,也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更不能坐视国朝陷入危局。
他小心地将那恢复如常的书轴收好,藏于隐秘之处。然后吹熄烛火,独自坐在黑暗中,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开始飞速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暗流已然借力于他,他必须谨慎地将其引导向有利于家国的方向。
这一夜,晋王李治的书房,注定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