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之畔的偶遇,狄仁杰那清俊的面容、犀利的辞锋与眸中灼灼的智慧之光,如同在东方墨心湖中投下了一枚分量不轻的石子。涟漪荡开,非但未曾平息,反而愈发清晰。他深知,世间聪慧之人并非罕有,然兼具明察秋毫之能、缜密逻辑之思,更难得怀有一份仁恕公允之心者,实乃凤毛麟角。此等良材美玉,既已遇见,断无轻易错过之理。
然而,“墨羽”行事,向来谋定而后动,尤其是涉及“薪火计划”核心人才的吸纳,更需慎之又慎。狄仁杰虽展现出过人禀赋,但其心性究竟如何?其家学渊源、门风家教又是怎样?这些,绝非在乡塾窗外一番观望便能尽知。
返回位于并州城内的临时寓所——一处由“墨源”名下产业提供、看似寻常的客栈独立院落,东方墨于书房窗前静立片刻,心中已有计较。
“青鸾,”他唤道,“备一份名帖,以……‘淮南故人之后,游学士子墨尘’之名。”他随意取了一个化名,既不失文雅,又足够低调,难以追溯。“再备几样见面礼,不必贵重,但要显些心思。”
青鸾心领神会,颔首道:“是,先生。狄氏乃诗礼之家,寻常金银珠玉反显俗气。妾身听闻狄公(狄知逊)雅好藏书,尤重地方志乘,或可寻一两部市面上难觅的河东道古志抄本,再配以新墨两铤,湖笔数支,以为文人清仪,如何?”
“甚妥。”东方墨点头认可,“你亲自去办,务必寻那品相上佳、内容翔实之作。另,着人再细细打探一番,狄家近日可有何事?族中子弟交往如何?狄仁杰平日除进学外,还有何喜好?与乡邻相处又是怎样光景?越细致越好。”
青鸾应声而去。她行事效率极高,不过半日功夫,不仅将礼物备齐——是两卷用锦盒妥善装好的前朝《河东风物志》精抄本,墨与笔也选的是品质上乘却非贡品级别的佳物——更带回了更为详尽的讯息。
“先生,已查明。狄公(狄知逊)现任夔州长史,并不在并州本宅。如今主持家事的,乃是狄公之弟,狄知悌,亦是一位饱学之士,只是无心仕途,专注于教导族中子弟与打理家业。狄家在此地名声极好,乐善好施,治家严谨,子弟多敦厚好学。那狄仁杰,在家中行几未知,然确是这一代中最出众者,平日除在乡塾进学,亦常随叔父研习律法,偶尔还会替乡邻书写信函、辨析契文,颇得人望。其人性情看似温和,实则内里极有主见,且不畏权势,曾因里中豪强欺压良善,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最终令其敛迹。”
听着青鸾的禀报,东方墨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家世清白,门风端正,族人品性端良,狄仁杰自身更是才德兼备,勇于任事。这一切,都与他心中对“薪火”继承者的期望更为契合。
“如此家风,方能孕育如此麟儿。”东方墨轻叹,随即道,“便依计行事,投帖狄府,言淮南故人之后,游学至此,慕狄氏清名,特来拜会。看看这位狄知悌先生,如何回应。”
一名机敏的“墨刃”成员,换上一身干净利落的仆从服饰,持着那份措辞谦和、字体清峻的名帖与那份恰到好处的礼物,离开了客栈,向着狄家宅邸所在的方向行去。
东方墨则重新坐回案前,神色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唯有那微微叩击桌面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投石问路,这第一步,关乎他对此“奇英”未来道路的判断,也关乎“薪火计划”能否真正迎来一位足以光耀未来的核心。汾阳之风,究竟能拂面几何,很快便可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