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城,幽谷深翠,书声琅琅,与琉求墨城的港口喧嚣、南洋的波涛汹涌恍若两个世界。然而,在这片致力于文明传承与未来的教育基地深处,一场关乎南洋万岛未来的战略升级正在悄然进行。
青鸾与塔雅并未沉浸在“溪石部”个案成功的喜悦中太久。她们深知,墨羽的宏图绝非仅仅改变一两个部落。在公孙先生等智囊的协助下,她们于天枢城一间静谧的学斋内,开始了极为关键的总结与提炼工作。案几上堆满了来自“溪石部”及初期其他接触点的详细记录、数据图表以及“善导员”们的心得报告。
“初期我们耗费数月,方打开‘溪石部’局面,其间波折重重。”青鸾指尖划过记录上关于老巫师阻挠、土着初期恐惧的段落,声音清晰而冷静,“此非长久之计。南洋岛屿星散,若皆如此耗时,恐穷尽十年之功,亦难竟全功。”
塔雅用力点头,她亲身经历了那种沟通的艰难:“但我们也找到了关键!先靠李恪大哥的舰队赶走海盗,让他们不怕;再用实实在在的药治好他们的病,让他们信;然后用好用的工具和公平的交易,让他们看到好处;最后,像教我们山鹰部一样,教他们更好的活法,还让他们的孩子来这里学本事!” 她的话语质朴,却精准地概括了核心要素。
公孙先生抚须微笑:“塔雅姑娘所言,直指核心。此乃‘融土’之精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今可将其标准化、条令化。”
于是,一部初步的 《南洋融土善导纲要》 在天枢城诞生。它明确规定了行动步骤:
1. 前置条件:目标区域需经巡防舰队肃清,确保基本安全。
2. 切入策略:以医疗救助为首要突破口,迅速建立信任。
3. 经济纽带:立即设立公平互市点,提供急需物资,打开局面。
4. 技术授业:系统传授改良农具、耕作、渔猎、建造等实用技术,切实改善生活。
5. 文化桥梁:尊重当地习俗,编撰基础通语手册,并优先选拔部落聪慧少年进入天枢城附属学堂。
6. 人员规范:善导员需秉持“仁心、耐性、尊重、清廉”八字准则。
与此同时,天枢城附属的“实务学堂”内,第二批、第三批“善导员”的选拔与培训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们不再是仅有热情的新手,而是系统学习了《纲要》,接受了基础的医疗、农技、语言沟通培训,甚至进行了模拟场景演练。培训场上,塔雅亲自到场,用她充满活力的方式,向这些即将出征的“星星之火”讲述着与土着打交道的亲身经历和注意事项,她的现身说法比任何教材都更具感染力。
“记住,你们带去的不是施舍,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的‘方法’!”塔雅的声音响亮,“也要记住,他们不是野人,是和曾经的我们一样,需要被尊重和理解的族人!”
很快,一组组配备了标准化物资箱——内装统一配比的常用药品、优质作物种子、示范用铁器工具、标好价格的盐帛样品以及那本《纲要》——的新“善导”小组,从天枢城出发,搭乘前往墨城的船只,再转往各自被分配的目标岛屿。他们目标明确,方案清晰,信心也比他们的前辈们更加充足。
更令人振奋的是,几位最早归附的“溪石部”青年,在目睹了天枢城的景象、学习了基础知识后,主动请求作为“向导”或“辅助”,加入新的小组。他们带着改变自身命运的鲜活故事,踏上了返回南洋、帮助更多同族人的道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星火已备,只待东风。这东风,便是李恪已然肃清的、安全的海疆。带着成熟的方案与燃烧的信念,这些新的火种,即将投向那片广袤的、等待被点燃的土地。天枢城的宁静之下,涌动着的是即将改变南洋格局的、前所未有的力量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