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妖塔之事,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王宫与拜月教内部激起层层涟漪。石杰人再次见到赵灵儿时,眼神中那探究的意味更深,语气却愈发温和:“公主竟能净化锁妖塔内百年怨灵,此等慈悲与神通,实非常人所能及。看来女娲血脉,果真玄妙非凡。”
赵灵儿神色淡然,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是顺应天道,化解该化解之怨。教主过誉了。”她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近日翻阅教主所赠水利典籍,获益良多。南诏水脉错综,若能依势利导,不仅可防旱涝,更可滋养万民。只是其中几处关键,似与古籍所载地脉走向略有出入,还需实地勘验。”她将话题引向民生实务,既展现了自己的见识,也避开了对方对自身力量的深究。
石杰人眸光微闪,笑道:“公主心系黎民,躬亲实践,石某佩服。既如此,公主可自行安排勘验之事,若需教中人手协助,尽管开口。”
赵灵儿知道这是默许,也是更进一步的监视。她需要利用这有限的空间和自由,更快地布局。
与此同时,她通过水镜术与散布各处的灵蝶,默默关注着中原的动向。
苏州林家堡的大小姐林月如,依旧明媚张扬,一柄长剑使得泼水不进,只是近日常以“历练”为名,流连于余杭附近的山道官驿。她与李逍遥的“偶遇”,比前世来得更早,也更为“自然”。
那日,李逍遥因替人强出头,惹上了几个地头蛇,正被追得有些狼狈,窜入一片竹林。林月如“恰好”途经,长剑出鞘,几下便将那几个混混打发了。她收剑入鞘,下巴微扬,看着有些灰头土脸却眼神明亮的李逍遥,语气带着几分惯有的、仿佛居高临下的熟稔:“喂,你这人功夫不怎么样,惹事的本事倒是不小。”
李逍遥愣了一下,挠头笑道:“多谢女侠出手相助!在下李逍遥,不知女侠高姓大名?”
“林月如。”她报上名字,目光在他脸上转了一圈,带着几分审视,又似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满意,“看你这样子,也是想闯荡江湖?一个人瞎跑,小心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言语直爽,却隐隐透着一种将人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味。
赵灵儿透过水镜看着这一幕,眼神平静无波。她以灵力 引导的“缘分”,似乎正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只是这林月如的主动与那份不自觉的掌控欲,倒比她前世印象中来得更直白些。也好,这样的性子,与逍遥哥哥那般跳脱不羁,或许真是“良配”。她心中无悲无喜,只盼这红线牵得牢固,莫要再旁生枝节。
至于刘晋元那边,她送出的信似乎起了些作用。听闻他近来对医道、尤其是解毒之法颇为上心,甚至还向京城中一些隐世的方士请教辨别妖气之法。虽不知他日后面临彩依时能否因此有所转机,但总归是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南诏国内,赵灵儿借着勘验水脉之名,足迹遍布各处。她暗中加固了几处濒临失效的古老封印,并在几处关键地脉节点埋下了凝聚灵气的符石,悄然布下一个庞大的净化法阵的雏形,只为将来应对水魔兽时,能多一分把握。
阿奴的修行在她的指点下也有了长足进步,虽性子依旧跳脱,但对灵力的掌控和心性的稳定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唐钰看在眼里,对赵灵儿更是感激与忠诚日深。
这一日,赵灵儿勘验至一处偏僻山谷,忽感怀中一枚温养的玉符微微发烫。这是她以自身精血炼制,与中原某处她暗中布置的感应点相连。玉符发烫,意味着她预设的某个与李逍遥、林月如相关的“关键节点”被触发了。
她寻了处僻静之地,施展水镜术。镜中景象渐渐清晰——竟是在一座热闹的城镇,看格局,似是扬州。李逍遥与林月如并肩而行,两人之间距离颇近,言谈举止间已颇为熟稔。看情形,他们似乎结伴同行已有一段时日。
只见林月如很自然地伸手替李逍遥拂去肩头不知何时沾上的草屑,动作熟稔,眼神带着几分亲昵的埋怨。李逍遥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嘿嘿一笑,并未躲闪。
水镜景象流转,下一刻,是在一家客栈的庭院中,月色朦胧。两人似是刚经历了一场小风波,正靠在一起说话。林月如侧头看着李逍遥,不知说了句什么,李逍遥挠头笑着,忽然,林月如凑近过去,飞快地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
李逍遥明显愣住了,呆立当场。林月如脸上飞起红霞,却强作镇定地瞪了他一眼,转身跑开了。
赵灵儿静静地看着水镜中的景象,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如同看着一幕与己无关的皮影戏。只是在镜面模糊、景象消散的瞬间,她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嘲讽。
她想起前世,锁妖塔崩塌前,月如姐姐那句“原来我已经这么老了”,想起逍遥哥哥在她逝去后的悲痛欲绝,也想起最终,那个被取名为“忆如”的孩子。
“缘分既定,便好生珍惜吧。”她轻声自语,语气淡漠,抬手散去了水镜。
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南诏的天空,阴云愈发浓重了。她能感觉到,地底深处那蛰伏的凶物,躁动日益明显。拜月教主石杰人,最近也安静得有些反常。
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