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刘耕的铁骑踏破草原,他们此刻仍在广袤草场纵马放歌,何至于龟缩在这冰天雪地。对刘耕的恨意啃噬着他们的骨髓,恨不能将其千刀万剐生啖血肉。
可面对刘耕麾下那支天下无敌的雄师,这群丧家之犬连报复的念头都不敢有,只能将滔天恨意压进心底最阴暗的角落。
\"杀千刀的刘耕!\"
\"都是这挨刀的害我们沦落至此!\"
破旧的毛毡帐里,昔日的鲜卑贵族们捶胸顿足,吼声震得篷顶积雪簌簌掉落。此刻他们唯一的指望,就是北探的斥候能带回好消息。
而此时刘耕正凝视着系统地图北方未解锁的漆黑区域。他心知肚明——那些草原残部定然蜷缩在这苦寒之地。不过眼下整饬草原才是要务,极北荒原暂且不必理会。
这后世称为西伯利亚的冻土荒原,呵气成冰的严寒尚在其次,关键是冻土层根本长不出庄稼。那些丧家犬现在该愁的,是怎么填饱肚子。
倒是有片沼泽草原适合放牧,勉强能续命。刘耕冷笑一声移开视线时,恰逢异族斥候发现了野生畜群。望着雪原上散落的牦牛与羚羊,这些游牧之民顿时热泪盈眶。
\"长生天开眼啊!\"
\"有这些活牲口,熬过寒冬就有望了!\"
残部闻讯立即向草原地带迁徙。当熟悉的草浪再次映入眼帘,这些汉子竟跪地亲吻枯草。没人敢耽搁,飞快支起帐篷的手都在发抖。
(前章待解封中)
当草原部族仓皇逃窜至西伯利亚荒原苟活之时,刘耕麾下的广袤草场早已完成惊天蜕变。昔日的茫茫草原,如今阡陌纵横,城池林立,与中原沃野再无二致。
在神秘伟力加持下,连最贫瘠的冻土都化作连绵良田。数百万亩经过秘法强化的土地,竟能亩产千斤。交州、夷洲两大粮仓日夜输送,更有广州港等数十处海港,从未经开发的蔚蓝宝库中攫取无尽渔获——这个时代,海洋仍是最富饶的猎场。
然而刘耕的眉头仍未舒展。粮食堆积如山,矿脉开采却如龟行。即便调拨无数人力修筑矿场木场,资源积累依旧迟缓。恰在此时,那些被驱逐至苦寒之地的草原残部,反倒成了探路的先锋。
西伯利亚的暴风雪中,忽然出现一队队骑兵。十万残众(涵盖鲜卑等多部流民)蜷缩在冰原上,连复仇的呓语都不敢宣之于口——他们永远记得,当初刘耕是如何轻描淡写吞没十万铁骑。复国宏愿,终究只能深埋心底。
(若无刘耕横空出世......)
恐怕这些游牧部族继续壮大下去,不出数年,中原大地便将陷入史无前例的至暗时期——如同当年五胡铁骑踏破山河的乱世重演。
但如今,这一切都化为泡影。或许千百年后历史会重蹈覆辙,但至少在此刻,只要人口未能恢复旧观,这些部族便永无挥师南下的机会。
当这些游牧民族在西伯利亚荒原扎根时,刘耕正全力经营着新征服的草原疆域。与此同时,凉州关外早已脱离大汉掌控的西域,突然涌入了大批败逃的草原骑兵。
昔日西域三十六国岁岁来朝,向长安进献奇珍异宝。可自从西域都护府瓦解后,八十载光阴里,这些城邦小国逐渐豢养出狼子野心。
正当西域诸国混战不休时,被刘耕击溃的游牧残部竟误入这片无主之地。望着水草丰美的绿洲,这些丧家之犬眼中骤然燃起贪婪之火——比起贫瘠草原,这里简直是天赐乐土!
尽管只剩两三万残兵败将,但清一色的骑兵仍令他们横行无忌。这支由鲜卑、匈奴、乌桓组成的联军在西域游荡时,很快盯上了一座边陲小城。
\"哈哈哈!儿郎们看仔细了!\"为首的酋长挥刀狂笑,\"前面那蚂蚁般的城邦,就是长生天赏给我们的新牧场!\"
根本无需战术,当三万铁骑卷起遮天烟尘扑向城墙时,这个语言不通、武备废弛的西域小国,眨眼间便成了刘耕驱逐的这些草原豺狼的第一块肥肉。
西域三十六国中,强者寥寥无几,大宛与乌孙堪称霸主,其余小国人口稀少,少则几千,多也不过两三万之众。
草原铁骑轻易踏平一个西域小国后,那些曾被刘耕打得溃不成军的异族突然士气大振,野心再度膨胀。短短一日之间,他们连破十国,战果辉煌,更加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西域诸国顿时陷入恐慌,一支万人军队势如破竹,已灭十国,彻底打破了西域长久以来的平衡。面对如此威胁,剩余的二十余国君主紧急汇聚于大宛王城,共商对策。
**草原异族横扫西域十余国,那些小国君主乱作一团。他们国力微弱,军队不过数千,如何抵挡这股强敌?如今,唯有大宛与乌孙两大强国尚有一战之力。
众国主齐聚大宛王城,寻求庇护。大宛盛产名驹,国力雄厚,近二十万人口,五万精兵,足以称霸西域。然而,乌孙与之抗衡,两强相争,使得西域始终未能统一。
\"大宛王,这伙异族来势凶猛!\"有人急呼,\"已有十余国沦陷,他们的野心绝不会止步于此!若再不阻止,整个西域都将不保!\"
此刻,连乌孙也罕见地派出使者与会。西域存亡,在此一举。然而,仍有两国未能赴约——或许,他们已无路可走。
西域诸国中有两个独特的存在,一个是深居死亡之海沙漠腹地的精绝国。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外界对其关注甚少。这个神秘国度居住着四百八十户人家,拥有五百名士兵,从官员到百姓层级分明,俨然一个完整的小型王国。
另一个则是以盛产 ** 闻名的楼兰国。
\"西域三十六国共治的局面已延续多年!\"西域诸王议论纷纷,\"如今草原蛮族竟妄图打破这种平衡,实在不可容忍!\"
\"必须先行剿灭这些蛮族!\"各国君主群情激愤。
然而大宛王与乌孙王面对这些小国君主的叫嚣,只是相视冷笑。这些嚷嚷着要开战的小国,兵力最多的也不过数千人。他们前来议事,无非是想借大宛与乌孙之力铲除异族。
至于为何不直接统一西域?原因在于这些小国极为难缠。西域地域有限,每当大宛准备攻打某个小国时,其他国家都深谙唇亡齿寒之理,必定联合抵抗。数十个小国聚集起来,也能凑出数万大军。因此西域始终维持着三十六国分治的局面。
如今草原异族已消灭了十余个小国,待剿灭这伙异族后,西域统一的时机也就成熟了。想到这里,大宛王与乌孙王相视一笑,彼此心领神会。只要事后将西域一分为二各自治理即可。
达成共识后,两位君主当即同意出兵。两国联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最近的被占王国进发。见此情形,其他小国君主们纷纷松了口气。
然而他们未曾料到,大宛与乌孙在解决异族后,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这些残余小国。当联军遭遇草原异族时,这些曾被刘耕击败的蛮族已因攻占西域十余国而士气大振,竟毫无畏惧地向联军发起了冲锋。
(
凭借在草原上磨练出的精湛骑术与悍不畏死的凶残作风,这支溃逃的异族残军竟与十万联军杀得难分高下。望着眼前如狼似虎的草原战士,大宛国主与乌孙国主不禁倒吸凉气——如此骇人的战力,他们只在当年威震西域的大汉铁骑身上见识过。
曾几何时,西域三十六国在大汉天威下瑟瑟发抖。披坚持锐的汉军铁骑横扫诸国,所到之处战马嘶鸣,兵戈映日。为统御西域,大汉设立都护府,其权威宛若中原洛阳。然而随着都护府日渐衰微,西域诸国早已淡忘了被汉军支配的恐惧。
可今日这场血战彻底粉碎了他们的幻想。即便大汉多年未涉足西域,其军威仍如悬顶利剑。眼前这支令联军伤亡惨重的草原铁骑,居然只是被汉军驱逐的丧家之犬!尽管联军最终凭借大宛良驹的优势全歼敌军,但五万具 ** 铺就的胜利,让两位国主握缰绳的手不住颤抖。
他们不由想起先前密谋:待统一西域后,定要挥师东进劫掠汉境。此刻这个念头却成了最危险的妄念——连汉军的手下败将都如此凶悍,若真惹怒那个雄踞东方的巨人......二人望着染血的战袍,心头涌起前所未有的寒意。
战后篇:
当西域联军将这支草原残部彻底剿灭时,作为统帅的大宛与乌孙国主却面无喜色。他们带着折损过半的残兵默默返回王城,曾经觊觎大汉疆土的野心,早已随着五万亡魂消散在血色残阳里。面对三万溃兵都能葬送联军半数兵力的事实,此刻他们满脑子只剩一个念头:若那支真正的汉军铁骑再度西征......
这简直令人瞠目结舌,那些草原部族的战斗力竟如此骇人,但真正令他们胆寒的还是对大汉帝国的畏惧。
他们原以为大汉这些年疏远西域,必然是国力衰微,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的脸。大汉不仅未见衰弱,其强盛程度反而达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连这般凶悍的草原铁骑都被大汉军队从世代栖息的草原故土驱逐,可见当今大汉的军力何等可怖。
返回都城的大宛 ** 与乌孙 ** 再不敢提进犯汉土之事。这原就是痴人说梦,他们率领所谓精锐之师去触怒沉睡的雄狮,只怕连性命怎么丢的都不明白。特别是乌孙 ** ,回到王城便直奔宗庙祭拜。
作为昔日西域霸主,乌孙国在西汉时期曾创下十二万户、六十三万人口、十八万八千精兵的辉煌记录。但即便在其鼎盛时期,面对崛起的西汉王朝,周遭部族无不臣服——猛虎也得伏地,蛟龙亦须盘踞。这充分展现了西汉王朝令人战栗的威严。
岁月流转,乌孙国日渐式微。到这一代君主时,全国兵力仅存五万余,经历战损后更折损至三万人。凝视着宗庙里历代先王的灵位,乌孙 ** 内心涌起深深的绝望。大汉的强大远超想象,当年先祖全盛时期尚且归顺,如今自己连先祖五分之一实力都没有,竟妄想挑战大汉天威?他不由露出苦涩的冷笑。
他们不过是坐井观天之辈。尽管大汉似乎已淡忘西域,西域都护府也消逝数十年,但\"西域都护府\"这个称谓仍深深刻在所有西域小国心头。祭祀完毕后,乌孙 ** 彻底打消了挑衅大汉的念头,反而开始清点国库中的珍玩宝物、特色贡品。
此刻的乌孙 ** 已然认定:大汉依旧是那个威震四夷的 ** 上国。无独有偶,大宛国等西域诸国也纷纷筹备起朝贡的珍宝。
西域重归平静之时,刘耕正全力经营着草原疆域。
如今这片草原已被构筑得固若金汤。边境地带,刘耕借助系统之力与石材,筑起了巍峨如长城的墙垣。这道屏障有效防范了异族铁骑长驱直入的威胁——骑兵冲锋之威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