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大人,恭喜恭喜啊!”
“甄大人步步高升,莞嫔娘娘万千恩宠,弘易阿哥也颇得圣心,甄大人好福气!”
......
太和殿内,受邀参宴的大臣们已经陆续提前到齐。
安陵容她们这些后妃则先在景仁宫汇合,随后在开宴时辰差不多的时候,跟着皇后浩浩荡荡一同前往太和殿。
皇上这一朝,是极不喜欢铺张浪费的。
非必要,基本不会举办大型宴会。
是以,安陵容她们这皇上登基后才进宫的一批嫔妃,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的盛宴。
自汇合后,一个个都努力维持住自己端庄的仪态就不说了。
连聚在一起,原本十分日常的攀比,说笑,也都抑制住了。
只是没想到一众嫔妃刚到太和殿门口不远,就听到殿内热闹的交谈声。
声音虽然嘈杂,但主要是些什么内容,大致还是能听出来几分。
甄家煊赫之势,这一刻也比任何时候都能让一众嫔妃们感受出来。
齐妃,懋嫔,定嫔,祺贵人等人,一个个都忍不住“破功”,神色要么嫉妒,要么忌惮地看向甄嬛。
安陵容在一旁看着都不由地心惊。
皇后的眸光也沉了沉,心中斗倒年世兰的快意,在这一刻也荡然无存。
年家倒了,甄家上,这并不是她乐见的。
甚至甄嬛顶着那样一张脸,风光无限的样子,比起年世兰风光时候的样子,更让她难以接受。
“好了!莫失了皇家颜面!”
皇后沉声训诫,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足够一众嫔妃听见,但又不足以让殿内的大臣们听见。
齐妃等人顿时偃旗息鼓,垂首跟上皇后已经重新迈动起来的脚步。
“皇后娘娘驾到!
齐妃娘娘,祎馨嫔娘娘,莞嫔娘娘......景贵人,祺贵人驾到!”
门口的小太监眼见着后宫娘娘的大部队走来,连忙机灵地高声唱和。
殿内先是一静,随后是一阵轻而杂乱的走动声。
待安陵容等人走进殿内之后,便看到属于臣子一边的席位旁边都已经整整齐齐地站满了人。
在她们全都进入大殿的一瞬,大臣及其家眷们更是默契地一同跪倒在地,齐齐高声呼喊。
“臣等恭请皇后娘娘圣安,众位娘娘们金安!”
听着这沉雄洪亮,气势浩大的请安声,安陵容忽然就有些明白皇后为什么对自己的后位那般紧抓不放,后宫嫔妃们为什么那般拼命想要向上爬了。
权利的滋味,确实令人沉迷......
当安陵容从晃神中回过神来的时候,皇后已经持重端庄地叫起了一众臣子和外命妇,并宽和贤良地让一众嫔妃去到各自的席位上。
安陵容正好顺势跟随引路宫女去到自己的席上。
只是环顾一圈,左边首位是齐妃,紧接着便是她自己,右边再是甄嬛,敬嫔等人,夏冬春已经坐到了她的身后。
位置如此靠前,一时间竟然有些不习惯。
同时心中还有些庆幸,庆幸安比槐被皇上派去了西北还没回来。
不然他要是回来,说不得还真能混上对面角落的一个位置。
要是看到她如今地位超前的样子,说不得又要心思浮动起来,摆一摆他那“国丈”的谱。
到时又要让夏威帮忙“镇压”,想想也是麻烦。
安陵容脸上挂起一抹极淡的笑意,很快又恢复了过来,正常入了座。
接着是熟人低声叙旧的时间。
有嫔妃们在,大臣们肯定无法像之前那样“豪迈”。
但嫔妃与那些大臣,外命妇,沾亲带故的不少,因此趁着皇上还没来,宴席没正式开始,到偏僻角落低声说说话也没人会计较。
不过一个个也都有分寸,简短说几句,便也都回到各自的位置上了。
就比如甄父,甄母和甄嬛。
可他们没注意到的是,虽然他们说话的时间并不长,可却吸引了许多目光。
不少大臣和外命妇都对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
安陵容有注意到其中,原本叙旧叙得欢快的鄂敏,祺贵人一家,也有将目光投向他们。
父女俩眼中是如出一辙的算计,看得安陵容也是颇为感叹。
“皇上驾到!太后驾到!”
随着小太监的唱和,宫中最大两位主子的到来,也意味着宴会的正式开始。
官员,皇亲,嫔妃,命妇,齐齐跪伏,或者蹲身行礼,场面极其宏大壮观。
皇上,太后直奔上首主位而坐。
坐定之后,皇上挥手豪迈叫起。
众人恭顺归座。
皇上端起酒杯,目光扫过阶下众人,语气沉缓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说道。
“今日设此宴,一为表功。
幸得诸位,或冒死直谏,撕开年羹尧伪善面具;
或恪守本心,拒其拉拢;
或于乱局中,为朕稳住阵脚,扫清障碍。”
皇上举杯朝着大臣那一边,说完,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大臣们立刻跟上,同样饮尽杯中酒。
皇上喝完,将酒杯放回身前的桌案上,继续说道。
“二为告慰。
告慰那些因年氏一族专权而遭难的忠魂。
告慰这万里江山曾受到的惊扰。”
说完,站起身来,举起面前已经再次被满上的酒杯,往身旁的地上一倒。
这下众人皆跟着起身,照着皇上的动作而行。
大殿内的数百人,明明没有什么命令,却仍旧做到了好似“令行禁止”一般。
如果说,活了两辈子,安陵容已经见惯了后宫的大场面。
那么如今,安陵容便又重新刷新了对皇权和大场面的认知。
心中的震撼,无法言喻。
唯有一个想法,那便是——
即便无法成为上面那个一举一动皆能成为号令的人,那也一定要让“那个人”长长久久能为她所借势!
或许旁人也有同她一样的野心,但此刻的安陵容,只感觉自己的目标是从未有过的清晰......
“三为庆生。
朕的七阿哥弘易,出生便颇遭磨难。
然而如今也健健康康,活过一载,朕甚为高兴!
巧哉,今日列位功臣之中,弘易的外家亦在其列。
望诸卿共饮此杯,以证君臣相得之谊,以祈大清长治久安,螽斯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