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在台湾治理得有声有色时,远在京城的十四阿哥胤禵却因长期被软禁、心中积怨难平,竟暗中联络旧部,组建了“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幌子,实则想借民间不满情绪动摇胤禛的统治,夺回权力。
消息很快传到台湾,胤禟得知后又惊又急——他曾与胤禵同为“八爷党”,深知其性格刚烈,一旦走上歧途,不仅会毁了自己,更会连累台湾百姓陷入战乱。他立刻将台湾政务托付给副手,带着几名亲信快马回京,直奔胤禵的秘密据点。
昏暗的密室中,胤禵正与天地会骨干商议如何在江南煽动百姓闹事,见胤禟闯入,脸色骤变:“九哥你来做什么?我做的事与你无关!”胤禟上前一步,语气急切:“十四弟,你糊涂!我在台湾亲眼看到百姓刚过上安稳日子,你现在搞天地会,一旦引发战乱,受苦的还是百姓!你忘了我们当年争储,不也是为了能让百姓过得好吗?现在阿玛和四哥已经给了我们补过的机会,你为何还要走歪路?”
胤禵冷笑一声,拍着桌子道:“补过的机会?四哥软禁我这么久,把我当犯人一样!我组建天地会,就是要让他知道,我胤禵不是任人拿捏的!”“可你这样做,和当年的红花会有什么区别?”胤禟激动地反驳,“你以为百姓真的会跟着你反吗?他们要的是安稳的日子,是能吃饱饭、能读书,不是你口中的‘夺权’!我在台湾带回来的‘民生札记’里,记满了百姓对好日子的期盼,你要是看了,就不会说出这种话!”
说着,胤禟从怀中掏出札记,递到胤禵面前:“你看,这是台南农户写的,说今年收成好,终于能给孩子买新衣服了;这是女学班的女眷记的,说学会了织布,再也不用靠丈夫养活了……这些都是四哥推行新政、我们合力治理的结果,你现在要毁了这一切吗?”
胤禵看着札记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他想起自己当年带兵打仗,也是为了守护百姓,可如今却差点因一己私怨,让无数人的安稳日子化为泡影。这时,门外突然传来动静,胤禵以为是胤禛派人来抓他,紧张地拔出佩剑,却见弘历带着康熙的密信走进来。
“十四叔,皇爷爷让我给你带信。”弘历举起密信,“皇爷爷说,只要你解散天地会,不再犯错,就恢复你的自由,还让你去西北带兵,继续守护边疆——那里才是你该去的地方,不是在密室里搞阴谋。”
胤禵拆开密信,看着康熙熟悉的字迹,再想起胤禟的话与札记里的百姓期盼,终于红了眼眶。他扔下手剑,对天地会骨干沉声道:“天地会就此解散,谁也不许再提‘反清’之事!”随后,他对胤禟拱手道:“九哥,谢谢你点醒我,我差点就酿成大错。”
胤禟松了口气,拍着他的肩膀:“知错就改就好,我们都是皇族,守护百姓、守护大清,才是我们该做的事。”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胤禵主动向胤禛请罪,胤禛按照康熙的旨意,恢复了他的自由;不久后,胤禵带着兵符前往西北,临行前,弘历还特意送给他一块平安扣:“十四叔,你去西北保护百姓,一定要平安回来。”胤禵接过平安扣,郑重地点了点头。
虫洞的光芒渐渐柔和,像是为这场“兄弟劝和、迷途知返”的故事画上圆满句号——胤禟的力劝,不仅拉回了误入歧途的胤禵,更守住了大清的安稳,也让“守护百姓”的初心,再次在兄弟二人心中扎根。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弟劝逆兄”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密室劝和与胤禵赴西北的场景,并陈列了“民生札记”与平安扣的复刻品。游客们看到胤禟以百姓为重劝回胤禵,纷纷感叹:“真正的兄弟情,不是盲目附和,而是在对方走错路时,用‘守护百姓’的初心将他拉回正途。胤禟的担当与胤禵的醒悟,让我们看到,在‘民生’二字面前,所有私怨都该让步。”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兄弟二人冰释前嫌的画面,与“民生札记”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江山的稳固,不仅需要官员的治理、能臣的辅佐,更需要皇族内部的同心协力;而这份同心,始终要以“百姓安乐”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