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思道在四爷府与英台定下平藏大略后,未作停留,立刻带着细化的计策奔赴西北胤禵军营。帅帐内,胤禵正与十阿哥夫妇、鳌无情等人商议进军细节,见乌思道归来,当即起身相迎:“先生来得正好!藏地部落虽有归附之意,但策妄残部仍控制着藏东交通要道,我们正愁如何破局。”
乌思道展开藏地舆图,指尖划过三个关键节点,沉声道:“我们需‘三线齐下’:一线由十阿哥夫妇继续联络藏北未归附部落,稳固后方民心;二线请大将军亲率主力,在藏南牵制策妄主力;三线则由鳌无情将军带精锐骑兵,突袭藏东要道,切断策妄的粮草补给与退路——此线最为关键,需速战速决,断其根本。”
话音刚落,鳌无情立刻上前一步,单膝跪地请命:“末将愿带三千骑兵,三日之内拿下藏东要道!若不能完成任务,甘受军法处置!”他眼中满是坚定——自英台举荐他来西北,这是他第一次独领重任,心中早已憋着一股劲,要证明自己绝非“靠祖辈虚名”之辈。
胤禵看着鳌无情,又看向乌思道,见后者点头示意,便将兵符递给他:“好!朕命你为三线先锋,挑选最精锐的骑兵,务必隐蔽行军,直插策妄后路!记住,若遇藏地百姓,不可惊扰,我们是来平叛,不是来扰民。”
鳌无情接下兵符,转身离去。他果然如自己所言,挑选三千擅长奔袭的骑兵,换上轻便铠甲,避开策妄的侦查哨卡,沿着藏东峡谷昼夜兼程。第三日拂晓,队伍抵达策妄残部驻守的藏东要道——此处仅有五百叛军看守,且因此前一直未受攻击,防备松懈。
鳌无情一声令下,清军骑兵如神兵天降,从峡谷两侧冲杀而出。叛军猝不及防,慌乱抵抗中很快溃不成军。不到半个时辰,藏东要道便被清军控制,叛军囤积的粮草、兵器尽数被缴获。捷报传回胤禵军营时,藏北部落已全部归附,藏南主力也与策妄残部形成对峙,三线布局彻底成型。
策妄得知藏东要道失守,粮草被断,顿时军心大乱。他试图率军突围,却在藏南遭遇胤禵主力阻击,身后又有鳌无情率军追杀,腹背受敌之下,叛军士兵纷纷弃械投降。最终,策妄在乱军中被鳌无情生擒,藏东最后一股抵抗势力被彻底肃清。
战后,胤禵在藏东军营召见鳌无情,看着他身上尚未愈合的刀伤,赞许道:“你不仅拿下了要道,还做到了不扰百姓,这份胆识与细心,配得上‘良将’二字!”鳌无情躬身谢道:“这多亏先生的计策与大将军的信任,末将只是尽了军人本分。”
一旁的乌思道笑着补充:“将军不必过谦。三线齐下,若缺了你的速战速决,策妄或许还有喘息之机。你用战功证明了自己,也没辜负四福晋举荐你的一片苦心。”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藏东要道上,鳌无情正指挥士兵将缴获的粮草分发给周边百姓;远处,十阿哥夫妇带着藏地首领前来慰问,百姓们捧着酥油茶、青稞饼送到清军手中,汉藏军民围在一起,脸上满是欢庆的笑容。玉佩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是在为这场“兵不血刃定藏东”的胜利喝彩。
虫洞的光芒渐渐变得恢弘,像是将三线将士的努力与藏地百姓的欢颜融在一起——乌思道的三线谋略,鳌无情的勇毅破局,再加上十阿哥夫妇的民心攻势、胤禵的主力牵制,终于彻底平定西藏叛乱。这场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唯才是举”“以民为本”理念的又一次印证。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三线破局”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藏东突袭、军民欢庆的场景,并陈列了鳌无情使用的战刀与藏地百姓赠送的青稞饼复刻品。游客们看到鳌无情奋勇破敌、清军与百姓同乐的画面,纷纷感叹:“真正的胜利,是战术谋略与人心向背的结合。乌思道的三线计高明,鳌无情的执行力更难得,而最珍贵的,是清军始终记得‘不扰百姓’,这才是平定藏地的根本。”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鳌无情率军冲锋的画面,与军民欢庆的场景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江山的统一,需要智者的谋略、勇者的冲锋,更需要对百姓的敬畏;每一份为百姓着想的坚持,都会成为胜利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