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台回京后第三日,难得有半日闲暇,便换上素色便服,带着两名侍女去京城街市闲逛。此时的京城正值初秋,街市上热闹非凡——绸缎庄的伙计高声招揽顾客,点心铺的香气飘出半条街,孩童们拿着风车在巷口追逐嬉闹,处处透着安稳祥和的气息。
她走到一家贩卖藏地特产的小摊前,拿起一串牦牛角手串,摊主笑着介绍:“姑娘眼光好!这是刚从藏边运来的,听说那边现在可太平了,异族都不敢来犯,商队走镖也安全得很!”英台闻言,心中泛起暖意——藏边的安稳,终是化作了百姓口中的踏实日子。
正与摊主闲聊时,一名侍卫匆匆赶来,递上一份奏折:“福晋,鳌将军从藏边传回急奏,说是异族遣使再次求和,还带来了贡品,恳请朝廷准许世代通好。”英台接过奏折,见上面详细写着:异族愿以藏边三座牧场为礼,承诺永不越界,每年还会向朝廷进贡马匹与皮毛,只求与大清世代友好。
她当即收起奏折,对侍女笑道:“看来这街也逛不成了,得赶紧入宫将此事禀报陛下。”返程途中,英台望着街市上的百姓,心中愈发坚定——藏边的和平来之不易,定要让这份安稳,长久地延续下去。
入宫后,康熙见英台递上的奏折,当即召来胤禛与大臣们商议。胤禛看后道:“异族此次求和诚意十足,若准其通好,不仅能省却戍边军费,还能让藏地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是两全之策。”康熙点头赞同,随即下旨:准异族求和,派使者前往藏边与陈家洛、鳌无情共同商议通好细则,并命人妥善安置异族贡品,将部分皮毛、马匹赏赐给戍边将士。
消息传回藏边,鳌无情与陈家洛当即按旨行事,与异族使者签订通好文书。藏地百姓得知后,自发在草原上举办庆典,清军将士与红花会成员、异族牧民一同载歌载舞,汉藏蒙各族百姓欢聚一堂,场面热闹非凡。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京城街市上,英台望着百姓的笑脸,眼中满是欣慰;藏边草原上,各族百姓围着篝火跳舞,手中挥舞着象征和平的哈达。玉佩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是在为这份“边疆永固、百姓安乐”的盛景,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虫洞的光芒渐渐与京城、藏边的光影交融,恢弘而温暖——英台的市井闲行,见证了内地的安稳;鳌无情的上书求和,铸就了边疆的和平。从京城到藏边,从朝堂到市井,所有的努力,终是汇聚成了大清四海升平的盛世图景,让“守护众生”的初心,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日子。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市井闲行与边和”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京城街市、藏边庆典的场景,并陈列了异族求和文书与藏地特产复刻本。游客们看到各族百姓欢聚的画面,纷纷感叹:“真正的盛世,是朝堂有担当、边疆有安宁、百姓有笑脸。英台的牵挂、鳌无情的尽责,共同守护了这份和平,这便是家国长久的根本。”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藏边庆典的画面,与求和文书、特产复刻本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家国的和平,从来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包容与守护;每一次为和平的努力,每一张安稳的笑脸,都在为家国的长久兴盛,增添最珍贵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