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异族彻底覆灭的消息传遍大清,朝野上下无不称颂雍正帝与英台皇后的决断,连番的边疆安稳让雍正的皇权愈发稳固。可此时,英台却在养心殿内,捧着一份早已拟好的奏折,站在雍正面前。
“陛下,”英台的声音平静却坚定,将奏折递到他手中,“如今四海升平,漠北安定,兄弟们各守其位,百姓安居乐业,这江山已无需我再费心辅佐。请陛下准我卸下后位之权,往后只做你身边的英台,陪着你看海棠花开,守着亲人平安。”
雍正帝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他颤抖着手打开奏折,只见上面字字恳切——英台细数多年来辅佐朝政的缘由,从凝聚皇室亲情到守护百姓安乐,如今心愿已了,唯愿放下后位的权柄,回归初心,以妻子、以家人的身份,陪伴左右,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
“英台,你可知你在说什么?”雍正帝站起身,握住她的手,“后位之权,是你应得的荣耀,更是这大清的依靠!多少人求之不得,你为何要放弃?”
“权柄于我,从来都只是守护亲情的工具,而非追求的目标。”英台望着他,眼中没有丝毫犹豫,“当年我助你,是怕皇子争储祸及家人;我建夜市、安边疆,是怕百姓流离失所,亲人受战火牵连。如今兄弟们同心,百姓安乐,这权柄对我而言,已毫无意义。我要的从不是‘皇后’的尊荣,而是你我相守,是荣宪妹妹在漠北安稳,是孩子们平安长大,是这一大家子再也没有分离与危险。”
她顿了顿,声音带着几分动容:“陛下,你还记得当年在雍亲王府,我们一起看海棠花落吗?那时没有皇权纷争,没有边疆战事,只有你我,只有家人的温暖。那才是我想要的日子——不是站在你身边执掌权柄,而是坐在你身旁,为你沏一壶茶,听你说一句‘今日安好’。”
雍正帝望着英台眼中纯粹的期盼,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想起这些年,英台为了凝聚亲情,一次次化解兄弟间的猜忌;为了守护亲人,不惜以雷霆手段震慑叛军;为了护佑百姓,日夜操劳推广夜市与安康铺——她所做的一切,从来都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了“家”这个字。
而他,却在皇权的稳固中,渐渐忘了最初的初心,甚至有时会下意识地用权术权衡亲情。此刻英台的选择,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让他瞬间清醒。
“朕……朕错了。”雍正帝的声音带着愧疚,他紧紧抱住英台,“是朕被皇权迷了眼,忘了你最看重的从来都是亲情。你要卸权,朕准你;你要守着家人,朕陪你。这江山再大,也大不过你我相守的情意;这权柄再重,也重不过一家人的平安。”
第二日,雍正帝下旨,昭告天下:皇后英台,以亲情为重,自愿卸下后位执掌的朝政之权,往后专注皇室宗亲和睦,安享天伦。旨意中,雍正帝亲笔写下“亲情重于皇权,家国源于同心”,以此彰显英台的初心,也警示后世子孙,莫忘亲情本真。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大臣们纷纷上书劝阻,认为皇后卸权会动摇国本,可雍正帝却力排众议,亲自在朝堂上讲述英台多年来为亲情、为百姓所做的一切:“皇后所求,不过是家人平安,这份初心,比任何权术都更能稳固江山。朕今日便告诉诸位,这大清的根基,从不是朕的皇权,而是百姓的安乐,是皇室的亲情!”
远在漠北的荣宪公主得知消息,当场泪如雨下,对着京城的方向深深一拜:“姐姐之心,天地可鉴!她为了亲情,甘愿放下至高权柄,这份深情,让我等自愧不如。”大阿哥、十阿哥等皇子也纷纷上书,表达对英台的敬佩与感激,他们终于彻底明白,英台多年来的付出,从来都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了守护这一大家子的团圆。
几日后,雍亲王府的旧庭院里,海棠花正开得绚烂。英台卸下凤冠霞帔,换上一身素色衣裙,正坐在石桌旁为雍正帝沏茶。雍正帝穿着常服,坐在她对面,看着她眉眼间的轻松与笑意,心中满是温暖。
“你看,这样多好。”英台将茶杯递给他,眼中满是笑意,“没有奏折烦扰,没有战事牵挂,只有你我,只有家人。”
雍正帝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深情:“是啊,这样才是最好的。往后,朕也多抽时间,陪你逛夜市,看草原,守着这一大家子,再也不被权柄所累。”
此时,庭院外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荣宪公主的儿子带着几位皇室子弟跑了进来,围着英台喊“皇祖母”。英台笑着起身,牵过孩子们的手,看着他们在海棠树下追逐打闹,又望向身边的雍正帝,眼中满是幸福与安稳。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消散,而英台“重情弃权”的抉择,却成为这段七世缘分中最震撼人心的一笔。它以最决绝的方式证明:皇权富贵终是过眼云烟,唯有亲情的温暖,才是人间最珍贵的宝藏;唯有放下对权柄的执念,才能守住最本真的幸福。
这份对亲情的坚守,终将伴着海棠花的香气,伴着夜市的烟火,永远刻在大清的历史里,刻在每一个追求真情的人心中,成为跨越时光的震撼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