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晚夜市同游后,雍正帝便常陪着英台微服出行,或逛市集,或访农家,看遍人间烟火。这年除夕,京城的“同心夜市”张灯结彩,康熙年间的老商户、雍正朝的新匠人,还有从漠北、西域赶来的各族同胞,齐聚一堂,共庆团圆。
入夜,雍正与英台换上寻常百姓的衣裳,混入人群。夜市入口处,一盏巨大的“同心灯”高悬,灯上绣着五十六个民族的纹样,烛光透过绢布,映得整条街暖意融融。卖糖画的老人正给孩童捏制“海棠花”样式的糖人,见两人走来,笑着递上一个:“二位客官,尝尝!这是当年皇后娘娘最喜欢的样式,说像极了雍亲王府的海棠树。”
英台接过糖人,指尖触到温热的糖丝,眼中泛起笑意:“老人家还记得?”老人哈哈一笑:“怎会不记得!当年娘娘微服来逛,还夸我糖画做得好,说要让这甜滋味传遍夜市呢!如今啊,我的孙子也跟着做糖画,这手艺,这甜日子,都得谢谢娘娘!”
雍正帝看着英台与老人相谈甚欢,忽然指着不远处的戏台:“你看,那边在演什么?”两人走近,只见戏台上正演绎着“漠北平叛”的故事——演员们扮作十阿哥、荣宪公主,演绎着当年铁骑驰援、百姓相助的场景,台下观众看得热泪盈眶,不时响起阵阵喝彩。
“没想到,咱们的故事,也成了戏文。”英台轻声说,语气里满是感慨。雍正帝握住她的手,声音温柔:“不是咱们的故事,是所有人的故事——是将士的忠勇,是百姓的同心,是亲人的相守。”
正说着,人群忽然骚动起来,有人高喊:“快看!是大阿哥和荣宪公主!”两人抬头,只见大阿哥穿着便服,陪着荣宪公主从人群中走来,身后还跟着荣宪的儿子与十阿哥。“四哥,四嫂!”荣宪公主笑着上前,挽住英台的手臂,“我和大哥特意从漠北赶回来,就想和你们一起守岁!”
十阿哥也笑着走来:“嫂子,你看我把谁带来了!”话音刚落,只见几位外嫁公主、其他皇子也陆续赶来,连远在江南的八阿哥、驻守海疆的十四阿哥,也特意赶回来团聚。一时间,夜市中心的空地上,皇室宗亲与各族百姓围在一起,像一家人般热热闹闹。
“不如,咱们一起放河灯吧!”英台提议。众人纷纷响应,商户们很快送来早已备好的河灯。英台与雍正帝并肩写下心愿,将河灯放入夜市旁的小河中;大阿哥与荣宪公主写下“漠北安稳”,十阿哥写下“守护亲人”,皇子公主们写下各自的期盼,百姓们也纷纷写下“国泰民安”“阖家幸福”。
河灯顺着水流缓缓漂远,烛光在水面上连成一片,与夜市的灯火交相辉映,美得震撼人心。英台望着河灯,忽然感觉有人握住了她的手,转头一看,是雍正帝,他眼中满是深情:“英台,谢谢你,让我拥有这样的团圆。”
“不是我,是我们。”英台笑着摇头,目光扫过身边的亲人、眼前的百姓,“是所有人的同心,才换来了这样的团圆。”
此时,远处传来钟声,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大家互相道贺,各族百姓唱起《同心歌》,皇子公主们与百姓一起跳舞,连平日里威严的大阿哥,也跟着牧民们跳起了草原舞。
英台靠在雍正帝肩头,看着眼前的景象——亲人在侧,百姓安乐,灯火璀璨,歌声悠扬。她忽然想起跨越七世的追寻,想起那些辗转的岁月、坚守的日夜,所有的辛苦都在这一刻化作了圆满。
“陛下,你看,”英台轻声说,“这就是我们守护的人间。”
雍正帝低头,在她发间轻轻一吻,声音带着几分哽咽:“是,这就是我们用尽七世,想要守护的人间。”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消散,而这夜的团圆灯火,却成为这段七世缘分最圆满的句点。它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有着深入骨髓的温暖;没有波澜壮阔的史诗,却有着直击人心的震撼——因为它诠释了最动人的真理:烟火尽头是团圆,初心深处是相守。
这段跨越七世的缘分,最终在人间烟火与阖家团圆中,落下了最温暖的帷幕。而那份“同心相守、护亲护民”的初心,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伴着岁月的长河,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