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时分,冯明轩府邸周围静得诡异,赵恒的护卫与按察使司的人手早已分散在各个要点,将整座宅院围得密不透风。
府门前,周正押着面如死灰的冯明轩缓缓走来。
“老爷!老爷您怎么了?”
冯明轩的妻子李氏听到动静,匆忙从内院跑出,见到丈夫被官兵押着,顿时花容失色,双腿一软险些跌倒。
冯明轩望着妻子惊恐失措的神情,胸口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既有愧疚,又有无奈。
他木然地摆了摆手:“回房去,带着孩子,无论听到什么动静都不要出来。”
“老爷,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李氏声音颤抖,眼中满含泪水。
“听话!”冯明轩难得地严厉起来,“快回房!”
李氏被丈夫的语气吓到,只得含泪退回内院。她隐约感觉到,今夜过后,这个家可能就要散了。
冯明轩深深看了一眼妻子离去的背影,随即转身对周正道:“经历大人,请跟我来。”
他领着周正穿过前院,来到书房。
这间书房布置得颇为雅致,四壁皆是书架,案头摆着文房四宝,角落还有一盆精致的假山盆景。
周正扫视一圈,冷声道:“东西在哪?”
冯明轩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那盆假山前,伸手在假山底座上摸索了几下。
只听“咔嚓”一声轻响,书房一侧的书架竟然缓缓向内转动,露出一条通往地下的阴暗密道。
“在下面。”冯明轩的声音有些沙哑。
周正眉头一挑,心中暗自佩服。
这冯明轩看似胆小,但做事倒是周密得很,连密室都建得如此隐蔽。
两人沿着石阶一路向下,密道中点着几盏油灯,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
这是一间不小的石室,四周墙壁用青石砌成,地面铺着厚厚的石板。
室内堆放着大量的金银财宝,金锭银锭在灯光下闪闪发亮,还有不少珍珠玉器,价值连城。
周正看得暗自咋舌。
这冯明轩贪墨的财物,怕是比一般的富商都要多。
然而冯明轩对这些财宝视若无睹,径直走向墙角一个不起眼的铁箱。
铁箱不大,通体漆黑,看起来平平无奇,与满室的金银珠宝相比,简直像个破烂。
“就是这个。”
密室内油灯昏暗,光线在石壁上投下扭曲的阴影,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
周正上前检查那个不起眼的铁箱,发现这锁竟是京中名匠打造的机关锁,九道暗扣,环环相扣,若无钥匙强行撬开,便会触发机关将箱内之物烧毁。
“好精巧的手艺。”周正暗自赞叹,这冯明轩看着胆小,做事倒是滴水不漏。
冯明轩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把造型奇特的钥匙,递给周正:“经历大人,这外层的锁您可以打开,但里面还有夹层,开启的方式只有我知道。”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有些沙哑:“这既是我最后的自保,也是我最后的诚意。若是大人不信,现在就可以杀了我。”
周正接过钥匙,冷冷地盯着冯明轩:“你倒是聪明,知道留一手。不过…”
他顿了顿,“我劝你最好别耍花样,否则你家中妻儿,可就真的保不住了。”
冯明轩浑身一颤,连忙摆手:“不敢不敢,下官绝不敢欺瞒大人。”
在周正的监视下,冯明轩小心翼翼地用钥匙打开外层锁扣。
随着“咔嚓”一声轻响,铁箱缓缓开启,露出一本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账册。
“就这个?”周正皱眉。
冯明轩摇头:“大人稍等。”
他伸手在箱底摸索了几下,找到一个隐蔽的卡榫,轻轻一按。
只听“啪”的一声,铁箱侧面竟然弹出一个巴掌大小的暗格。
暗格中,静静躺着一本用黑油布包裹的账册,比陈夫子那本更厚,也更沉重,光是看着就让人感觉到一股压抑的气息。
周正稳了稳心神,小心翼翼地将账册取出。
黑油布包裹得极为严实,显然主人对此物极为重视。
他当着冯明轩的面,缓缓解开油布,露出账册一角。
只看了一眼,周正便倒吸一口凉气,手中的账册差点脱手而出。
账册第一页,工整地记录着一个名字,那不是荆州的任何官员,而是京城六部中的显赫人物——户部侍郎张承安。
周正稳了稳心神,翻开账册粗略扫了几眼,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款项往来:
“永安十八年三月,张承安生辰,孝敬千两。”
“永安十九年八月,张承安长子娶妻,贺礼八百两。”
“永安二十年正月,张承安为某事疏通关系,费银三千两。”
每一笔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连用途都写得明明白白。
更要命的是,这些银两的来源,竟然大多标注着“赈灾余银”、“河工节余”、“漕粮差额”等字样。
这分明是将朝廷的救命钱,变成了行贿的工具!
周正没敢再看,立刻合上账册,用森然的目光盯着冯明轩:“你很好,你的家人暂时安全了。”
冯明轩闻言,双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
这些年来积压在心头的恐惧和负罪感,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释放。
“多谢经历大人!多谢贵人开恩!”他连连叩头,声音哽咽。
周正没有理会他的感激,而是冷声吩咐:“这密室里的所有东西,一样都不许动。我会派人来查抄封存。至于你…”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从现在起,你就是按察使司的证人,会有专人保护你的安全。但记住,若敢有半句虚言,或是想要逃跑,不但你要死,你的妻儿老小也一个都跑不了。”
冯明轩连连点头:“下官明白,下官绝不敢有二心。”
周正随即押着冯明轩离开密室,并派人将整个密室查抄封存。
那些金银财宝自然要充公,但真正让人心惊的,还是那些见不得光的信件和凭证。
夜已更深,越城县衙后堂依然灯火通明。
高士安、魏源、林昭、赵恒四人围坐在桌前,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