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铁桥下的恐怖发现
2009年3月15日,河南郑州郊区的高铁桥下,一位拾荒者正在垃圾堆中翻找可以换钱的废品。他用铁钩扒拉着垃圾,突然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这是什么东西?\"他嘟囔着,用力勾了一下,没想到那物体表面的水泥块竟然脱落了一块,露出里面的东西——是人的头发和皮肉!
拾荒者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离现场,并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封锁了整个区域。经过仔细搜索,在垃圾堆中一共找到了七块形状不规则的水泥块。每一块里面都包裹着人体组织。
法医在初步检验后,向专案组提交了一份触目惊心的报告:\"死者是一名3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被分解成七个部分,分别封存在水泥块中。\"更令人震惊的是,\"从死者组织细胞的状态来看,她在被分尸时可能还有微弱的生命迹象。\"
就在警方全力调查这具女性尸体的身份时,一个更令人不安的发现出现了。在距离水泥块不到500米的芦苇丛中,民警发现了一具被装在编织袋中的男性尸体。这具尸体同样已经高度腐烂,无法直接辨认身份。
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将这起案件列为重点侦破对象。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而这一切,都与一个名叫张雪凤的女子和她的\"干儿子\"小杨有关。
二、失踪的饭店老板娘
2009年初春,河南郑州郊区的一家小饭店老板娘张雪凤突然失踪了。张雪凤是一个30岁左右的女性,经营着一家生意不错的小饭店。她为人热情,手艺好,很多建筑工地的工人都爱来她这里吃饭。
2月28日,张雪凤像往常一样在店里忙碌着。中午时分,她的干儿子小杨匆匆忙忙地来到店里,神色焦急地对她说:\"干妈,不好了,工地上出大事了!\"张雪凤听他这么一说,脸色顿时紧张起来,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跟着小杨离开了饭店。
\"她走的时候说有急事,让我帮着看着点锅里的菜。\"饭店的帮工王婶回忆道,\"那天她干儿子小杨来过,说是工地上出了点事。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雪凤走的时候脸色很难看。\"
然而,张雪凤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三天后,张雪凤的房东刘阿姨上门收房租,敲了半天门没人应。透过窗户往里看,屋内一切正常,就是不见人影。衣柜里的衣服整整齐齐,床上的被子叠得方方正正,连砧板上的韭黄都还放在那里。
\"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刘阿姨说,\"雪凤这个人很守时,从没拖欠过房租。而且她要是出远门,肯定会提前说一声。\"
更奇怪的是,张雪凤的男朋友范友田也失踪了。范友田是当地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板,平时经常来饭店吃饭。两人虽然都已婚,但一直保持着不正当关系。
\"范老板跟雪凤的关系,村里人都知道。\"王婶压低声音说,\"他们俩也没怎么避讳,经常一起出去吃饭看电影。范老板还给雪凤买了辆电动车。\"
就在大家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失踪案时,高铁桥下的恐怖发现让整个案件出现了转机。通过dNA比对,警方确认了水泥块中的女性尸体正是失踪的张雪凤,而芦苇丛中的男性尸体则是她的男朋友范友田。
三、\"干儿子\"的真实面目
随着调查的深入,张雪凤的\"干儿子\"小杨的嫌疑越来越大。据了解,小杨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自称来自河南农村,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他性格孤僻,不怎么和人交流,但特别会讨张雪凤的欢心,很快就认她做了干妈。
\"雪凤对这个干儿子特别好。\"王婶说,\"有时候看他衣服破了,就给他买新的。过年过节的,也总给他包红包。说是老家的远亲,要照顾着点。\"
然而,小杨的真实面目却远非表面那么简单。据工地的工友们反映,小杨最近半年迷上了赌博,常常输得精光。为了翻本,他频繁向张雪凤要钱,说是工程款被人卷走了,让干妈帮帮忙。张雪凤心软,就一次次给他钱。
\"有一次我在银行门口看到他们俩吵架。\"银行保安老周回忆道,\"那个年轻人一直纠缠着那个女的,说什么'你不能这样对我,你答应过要照顾我的'。女的就说'我已经给了你很多次机会了'。\"
更令人不安的是,警方在走访小杨所在的工地时,多名工人都提到了案发当晚的怪异现象。
\"那天晚上工地特别吵。\"一个姓李的工人说,\"水泥搅拌机开了很久,小杨说是在处理剩余的水泥。但是最让人害怕的是......\"
\"是什么?\"专案组警官追问。
\"我们听见一个女人的惨叫声,断断续续的,持续了得有半个小时。\"李工人脸色发白,\"声音是从小杨住的板房那边传来的。后来我们问他,他说是在放恐怖片。\"
警方调查发现,张雪凤失踪前一个月内,频繁到银行取钱,前后一共取了将近二十万。这些钱很可能都被小杨拿去赌博了。而在张雪凤失踪后,小杨也突然消失了,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四、水泥封尸的恐怖真相
随着证据的不断积累,警方逐渐还原了这起惨案的恐怖真相。
2009年2月28日,小杨来到张雪凤的饭店,编造了一个工地上出大事的谎言,将张雪凤骗出了饭店。两人一同回到出租屋,张雪凤刚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异味,顿时面色大变。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身后的小杨已经步步逼近:\"干妈,我们来做个了断吧......\"
随后,小杨残忍地杀害了张雪凤,并将她的尸体肢解成七块,分别封存在水泥块中。为了掩人耳目,他还特意将这些水泥块丢弃在距离张雪凤住处约5公里的高铁桥下的垃圾坑里。
而对于张雪凤的男朋友范友田,小杨同样没有放过。他用砖头将范友田拍死,然后将尸体装在编织袋中,丢弃在距离水泥块不到500米的芦苇丛中。
据法医鉴定,张雪凤生前遭受了长达半小时的虐待,全身有28处骨折。最令人发指的是,从她组织细胞的状态来看,她在被分尸时可能还有微弱的生命迹象。
案发当晚,小杨还特意开动了工地的水泥搅拌机,制造出巨大的噪音,试图掩盖张雪凤的惨叫声。然而,他的这个举动反而引起了工友们的注意,成为了破案的关键线索之一。
五、跨省追捕恶魔归案
小杨作案后,立即逃离了郑州。他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道警方已经将他列为了头号嫌疑人。
通过调查,警方发现小杨其实并不姓杨,而是姓余,真名叫余慕士,今年31岁。他2007年独自外出打工,之所以自称姓杨,是因为他有个工友叫杨树国也是河南人。他之所以使用假名,是因为他心理变态,从不相信别人,也没有什么朋友,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真实姓名。
警方通过大量走访调查,终于锁定了余慕士的行踪。原来,他在作案后一路逃往安徽阜阳,以为在那里就可以躲过警方的追捕。
2009年11月11日中午,在安徽阜阳的一家小旅馆里,警方将正在做着发财梦的余慕士抓获归案。面对铁证如山,余慕士不得不供认了自己杀害张雪凤和范友田的犯罪事实。
据余慕士交代,他之所以要杀害张雪凤和范友田,是因为他辛苦赚了2万多块钱,被范友田借走了。到了还款期限,范友田却没钱还,两人发生肢体冲突,范友田摔倒在地上,余慕士捡起地上砖块把他拍死。担心范友田失踪后张雪凤会报案,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张雪凤骗回出租屋,活活将她勒死。
为了掩盖罪行,余慕士买来了七袋水泥,将两个人的尸体肢解。可由于缺乏经验,买来的水泥不够用,他就将剩下的尸块装进编织袋,趁着夜色,分两次用三轮车抛尸。
六、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2010年,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余慕士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在法庭上,余慕士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余慕士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余慕士犯罪动机卑劣,手段极其残忍,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应予严惩。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余慕士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余慕士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011年,随着一声枪响,余慕士被执行死刑,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这个曾经残忍杀害两条无辜生命的恶魔,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