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在这剧烈的爆炸声中剧烈地颤抖着,仿佛要被撕裂开来。
蓝军前沿的工事在一瞬间就被火光和浓烟所吞噬,被炸得面目全非。而那些正在工事里坚守的蓝军士兵,也在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中遭受了重创。
与此同时,歼击机、歼轰机、强击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如同离巢的蜂群一般,呼啸着依次起飞,铺天盖地地扑向战场。
它们的机翼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引擎发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这些战机将与蓝军的空军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为地面部队提供强有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
红军的装甲突击集群也毫不示弱,数千辆坦克和步战车的引擎发出狂暴的轰鸣,如同决堤的钢铁洪流一般,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掩护下,向着蓝军的防线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冲击。
这些钢铁巨兽在冲锋的过程中,掀起了漫天的尘土,气势磅礴,让人不禁为之胆寒。
而步兵们则紧随其后,他们手持武器,喊杀声震天动地,如同一群凶猛的野狼,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的阵地。
蓝军指挥部,几乎是红军总攻开始的同一时间,坏消息就如同雪崩般涌来!
“报告!红军全线炮火急袭!强度前所未有!我前沿阵地通讯大部中断!”
“报告!发现红军大批战机越过战线!我防空系统压力巨大!”
“报告!左翼第4防御地带结合部遭到红军至少两个装甲师的猛烈冲击!部队损失惨重,请求支援!
”“报告!右翼河谷地带失守!红军机械化部队正向我纵深穿插!”“报告!指挥部与‘磐石’方向多个预备队的联系被强烈干扰,无法有效指挥!”
王军长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态势图,他的心跳越来越快,额头上也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原本蓝色的防线在红军的猛攻下,就像被暴风雨摧残的堤坝一样,迅速出现了无数个漏洞和缺口。
那些代表着危险的红色箭头和突破口,如同一群饥饿的鲨鱼,张牙舞爪地向蓝军的核心防线扑去。“顶住!给我顶住!”王军长的声音已经变得嘶哑,他的喉咙像是被火烤过一样疼痛。
他的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仿佛这样能让他稍微缓解一下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命令所有预备队,全部填上去!一定要把红军的攻势挡在核心防线之外!”王军长用尽全身力气吼道,他的声音在指挥室里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
然而,他的内心却在不断地打鼓,因为他非常清楚,所谓的预备队,其实已经所剩无几了。
很多预备队都被他调往了“磐石”方向,去对付那个让他头疼不已的叶修。
而现在,正面防线正是最脆弱的时候,红军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发动了总攻,这简直就是趁虚而入!
王军长不禁感叹,红军的时机选择得真是刁钻到了极致!如山般的压力,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实实在在地压在了整个蓝军指挥部的头上。
他们不仅要应对正面红军如潮水般的猛攻,还要分心去处理身后那颗越来越痛的“钉子”——叶修。首尾不能相顾,整个防御体系已经摇摇欲坠,濒临崩溃的边缘。而这一切,都源于叶修那支深入虎穴的部队,以及李军长抓住战机、果断发起的这记石破天惊的全线总攻!战场的天平,正在急剧倾斜。
红军的“数字铁拳”与蓝军的“混乱泥潭”
红军集团军全线总攻的号角,并非传统意义上漫山遍野的冲锋,而是一场在精密数据链和信息平台支撑下,进行的、高度协同的“体系化”碾压。
在红军前进指挥所巨大的态势图上, 红蓝两色的变化清晰可见。
代表红军进攻部队的红色箭头,并非盲目突进,而是如同有着统一大脑和神经的触手,沿着蓝军防线最薄弱的环节——那些因抽调兵力驰援“磐石”而出现的空隙、结合部,或者被电子压制和特战破袭打出的“盲点”——精准而凶狠地插入。
红军的炮兵火力不再是覆盖式的地毯轰炸,而是变成了“外科手术刀”。
前出的侦察兵、无人机、乃至渗透至敌后的特战小组,将实时获取的蓝军火力点、指挥所、装甲集结地坐标,通过数据链瞬间传回后方炮兵群。
指挥系统自动分配目标,不同射程、不同威力的火炮(从122mm榴弹炮到300mm远程火箭炮)进行梯次打击。
往往蓝军一个隐蔽的自行火炮阵地刚开火不到两分钟,天空中就落下了精准的反炮兵火力,将其彻底“摧毁”。
红军的炮火准备和徐进弹幕射击,与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完美契合,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为其清扫障碍。
夺取了初步制空权的红军航空兵,化身为无处不在的死神。
歼轰-7和强-5机群在高空电子侦察机充当信息传输节点的指挥下,高效地猎杀着蓝军残存的装甲车辆和后勤车队。
武装直升机则贴着树梢飞行,为突击的装甲部队提供随叫随到的近距离火力支援。空域被有效划分,不同机种各司其职,冲突和误伤被降到最低。
蓝军起飞的零星拦截战机,往往还没接近主要空域,就被红军护航的歼击机群驱离或“击落”。
红军的主战坦克和步战车集群,在进攻中展现了惊人的效率。
连排长们通过车载数据终端,实时接收上级下达的任务、敌情通报和友邻位置。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战场态势,知道哪里敌人薄弱,哪里需要支援。
连级单位甚至能直接呼叫师属炮火或航空兵支援。这种信息透明使得红军装甲部队的穿插、迂回、包围战术运用得淋漓尽致,往往能出现在蓝军防御者最意想不到的位置,将其分割围歼。
强大的电子对抗力量持续释放着干扰,蓝军的无线电频道里充满了刺耳的噪音,雷达屏幕上一片雪花。
各级指挥所之间的联系时断时续,命令传达延迟、失真甚至中断。蓝军部队如同陷入了浓雾,看不清全局,听不清指令,只能各自为战,被动地应对红军一波接一波、方向不明的猛烈攻击。
反观蓝军“新西兰”集团军指挥部,则是一片混乱和绝望。
王军长面前的多块屏幕不断闪烁着代表单位失去联系、阵地失守的红色警报。参谋们声嘶力竭地试图联系前线部队,得到的往往是断断续续、充满杂音甚至互相矛盾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