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在周立春大营,刘丽川、周立春几个人也早就发现了异常。
只是在不靠谱的许宗杨没有管部队的情况下,他的人依旧还在进攻。
周立春等人也不得不应战。
两人皱眉不已的时候,赵简之带着一百多浑身是血的骑兵杀了回来。
都来不及下马,便大喊道:“大帅,清妖杀进来了,快撤吧!”
“营外太平军完了!”
“赵兄弟,你还活着?太好了!”刘丽川见到赵简之杀回来,便高兴的迎上前,“清妖杀进来了?怎么回事?”
“大帅,此地不宜久留!”赵简之简单的解释一下后,说:“你们快撤!”
不等刘丽川拒绝,再次说道:“外面的太平军很快就会大乱!”
“我的骑兵比较快,稍微帮你们挡一会就能追上的,快走,去北门!”
“出了北门,然后右转!”
时间紧急,赵简之再次带着骑兵,杀向大营正门外的太平军。
简单的冲杀两个来回。
外面的太平军也终于发现自己群龙无首了,还不等思考怎么办时。
李世安又杀了过来。
战斗又是一边倒。
赵简之看到营外太平军,已经被桂军拖住,已经不再进攻营地,
马上带着骑兵折返。
这个时候,刘丽川、周立春带着人还在忙着收拾军需物资。
只有少数人往北撤离了。
赵简之看的着急不已,“大帅,来不及了,简单拿一点先撤吧!”
“城外的太平军群龙无首,坚持不了多久的,清妖马上就会杀来!”
“军需问题,到时候让冯承宣、谢军帅帮忙支助一下就好——。”
“是啊,大帅!”负责警戒的潘启亮也赶紧过来提醒,“太平军开始投降了!”
刘丽川与周立春对视一眼,瞬间有了决断,异口同声的下达命令,
“撤!”
借着营外太平军拖延时间。
又有潘启亮、赵简之轮流断后。
刘丽川、周立春惊险逃离。
按照赵简之的意见,出了北门右转,先去了惠山方向。
他们离开不久。
李世安就控制了金匮县。留下绿营步兵与团练抓捕俘虏与清理战场。
他带着主力又杀向同城的无锡城。为数不多的无锡太平军不战而降。
李世安调查询问一番后,又与赵烈文一番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许宗杨没有按照陈仕保的意思,与刘丽川停战,也没有管军队。
而是,直接逃回了无锡。
也顾不上集结无锡人马。
拉着一千多亲信部队和库银逃了。
李世安兵临城下时。
负责无锡城防的底层太平军守将,第一时间汇报上级时,
却发现上级早就跑了。
面对强大火力的桂军,清一色的西洋火枪,群龙无首的太平军底层守将,没有过多犹豫,直接宣布投降了。
当然,也与李世安,让士兵高喊“降者不杀”的政策有直接关系。
李世安连续收复苏州的两个副郭城,以及金匮县、无锡之后,
又一次分别把守。
因此,兵力再次不足了。
只能让虎崇林先一步带兵去追击许宗杨,让杨云骧水师封锁长江。
防止对方去江阴。
李世安安排好这些之后,感觉还缺少什么,又对赵烈文说道:
“惠普,帮我给怡制台写一封书信,就说,长毛南下大军覆灭,副将许宗杨已经逃往武进县,请他派人去阻拦。”
赵烈文这次没有马上答应而是问道:“爵爷,您这是给怡制台送功劳?”
“送功劳?”
李世安笑了笑,说:“算是吧!但是他能不能接下可不一定!”
“爵爷,您这意思是——?”赵烈文好奇道:“怡制台在常州这么长时间了,还控制不住近在咫尺的武进县?”
李世安摇摇头:“不是他控制不住武进县,而是许宗杨太滑溜了!”
事实也正如李世安预料的一样,李世安以最快的速度传信了怡良。
怡良在感激李世安之余,也第一时间派兵围剿,但最终还是让许宗杨跑了。
原因是,
怡良低估了许宗杨的滑溜,以及求生欲望,许宗杨在武进县被伏击,却依旧带着数十名残兵逃回了天京。
不过,千余人被伏击,只逃走数十人,也算是一次大捷了。
毕竟,虽然这些人人数不多,但都是太平军主力了,战斗力不简单。
怡良也借着这次胜利,功过相抵,免除了之前没有拦住南伐军的罪责。
李世安带着蒋彪这个亲兵营,赶到武进县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
不过,李世安已经抵达了这里,也就顺便跟着去了一趟总督府。
也算第一次正式拜访“上司”。
“李中堂,这次的事情,多谢了。”李世安的示好,怡良照单全收。
但也及时的表达谢意。
他叫李世安李中堂,而不是李中丞或者李抚台,明显把李世安当平级了。
毕竟,抚台或中丞,再怎么尊称,从总督口中说出来,都是低人一等。
因为这巡抚,归总督节制。
即使不是明确上下级。
“制台大人,客气了!”李世安表现的很低调谦虚,“应该是下官谢谢您。”
“要不是您及时出兵阻拦,这支太平军主力,可就逃掉了。他们逃走,不知道对江南造成多大了乱子呢。”
怡良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六十多的老头,李世安从小就是“三好学生”,尊老爱幼,尊称一个您也实属正常。
当然,这也是怡良符合他的胃口,先“屈尊”去接过他一次。
“李中堂,有时候,我真怀疑你不是年轻人。”怡良一边伸手示意李世安里边请,一边说道:“少年得志,却没有丝毫轻浮和狂妄,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李世安也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故意慢了半步,坐定之后,说:“制台大人过奖了,可能是晚辈家庭情况所致。”
“您可能不知道,晚辈虽然年纪不大,但经历的生死次数可不少。”
看怡良不解,又解释道:“下官说的不是进入官场之后,而是早前!”
李世安随即把原身的经历说了一下,意思是镖局发展许久,总会得罪不少人,被仇家追杀也是很正常的事。
怡良听后也很是震惊,感慨李世安的奇特,能从一个江湖人士步入官场。
先后经历弃武从文,以文进入官场,却又再度拿起武力,并且屡次立功。
李世安没有过多解释,
只是耐心听着怡良的点评,
好一会之后,才说出自己的最终目的,“制台大人,下官欲学骆抚台,准备向朝廷提议,再练一支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