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线的午后,“踏雪驿站”外的风突然变得凛冽,原本淡金色的云层渐渐被墨色浸染,测风杆上的麻布片被吹得狂乱舞动,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值守的山民格桑望着天边疾驰的黑云,脸色骤变,抓起身旁的烽烟信号筒,快步跑到驿站东侧的土坡上——按照之前定下的预警规矩,这种“黑云压顶”的景象,需立刻点燃黄色烽烟,警示周边驿站与过往商队“暴风雪将至,速避风险”。
信号筒点燃的瞬间,黄色浓烟直冲云霄,在雪线的晴空下格外醒目。驿站内,沈砚秋正与顾长风整理过往的救援案例,听到外面的动静,立刻放下手中的羊皮纸,快步走出驿站。“格桑,是发现天气异常了?”
“沈公子!你看那边的云,怕是半个时辰后就有暴风雪!”格桑指着西北方,那里的黑云已近在眼前,边缘翻卷着,似有吞噬一切的势头。顾长风眉头紧锁,快步走到测风杆旁,指尖触到冰冷的风,沉声道:“风势越来越大,温度也在降,若是有商队在山道上行走,怕是会被困。”
话音刚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个骑手浑身是雪,策马冲到驿站门前,翻身下马时险些摔倒,正是负责巡查山道的商队护卫赵六。“沈公子!顾先生!不好了!”赵六喘着粗气,声音带着焦急,“在‘断冰崖’下,有一队商队被落石堵在了山道上,还有两个伙计被落石砸伤,暴风雪快来了,他们根本走不了!”
沈砚秋心中一紧,立刻转身对驿站内喊道:“阿罗憾!带五个护卫,备上绳索、撬棍和保暖毡子!顾长风,带上药箱和应急汤药!格桑,再点燃三柱黄色烽烟,通知望雪驿站和听风驿站派人支援,让他们多带些柴火和热汤!”
众人应声而动,不过半刻钟,救援队伍已整装待发。阿罗憾牵着几匹驮着物资的骏马,背上挎着弯刀,腰间系着粗麻绳:“沈公子,绳索和撬棍都备好了,还带了几块木板,万一有伤员需要抬运,正好能用。”顾长风则将药箱背好,手里提着一个暖炉,里面装着提前煮好的驱寒汤药:“止血药、金疮膏和治冻伤的药膏都齐了,还有这汤药,能让被困商队先暖暖身子。”
沈砚秋点头,翻身上马:“事不宜迟,咱们立刻出发!断冰崖地势险要,暴风雪来临前必须把人救出来,否则一旦雪封山道,后果不堪设想。”
马蹄踏着积雪,在山道上疾驰而去。风越来越大,雪粒打在脸上生疼,众人都裹紧了羊皮大衣,低着头往前冲。沿途的积雪已没过马蹄,远处的山峦渐渐被风雪笼罩,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顾长风一边策马,一边对身旁的沈砚秋喊道:“断冰崖下有一片避风的凹地,等会儿先把伤员转移到那里,再想办法清理落石!”
沈砚秋点头回应,目光紧盯着前方的山道——断冰崖是雪线山道中最险的一段,一侧是陡峭的冰壁,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山道狭窄仅容一人一马通行,平日里就常有落石,遇上恶劣天气更是凶险。
约莫两刻钟后,众人终于抵达断冰崖下。只见狭窄的山道被几块磨盘大的落石堵得严严实实,石后蜷缩着十几个商队伙计,他们围着几匹瑟瑟发抖的骆驼,身上的衣物都已被雪打湿,两个受伤的伙计躺在地上,脸色苍白,伤口处的血迹已冻成紫黑色。
“沈公子!你们可来了!”商队掌柜看到救援队伍,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刚才冰壁上掉下来几块石头,把路堵死了,王二和李三还被砸伤了,我们想挪开石头,可石头太重,根本挪不动!”
沈砚秋翻身下马,快步走到落石旁查看情况,阿罗憾则带着护卫们将保暖毡子递给被困的伙计,又给他们倒上热汤药。“落石虽然大,但缝隙多,咱们用撬棍撬动缝隙,再用绳索套住石头,让马匹帮忙拖拽,应该能清出一条通道。”沈砚秋观察片刻,立刻定下方案,“阿罗憾,你带三个护卫,用撬棍撬动西侧的落石;赵六,你牵着两匹骏马,把绳索套在石头上,听我号令拖拽;其他人,先把伤员转移到旁边的凹地,顾长风,你立刻给伤员处理伤口。”
分工完毕,救援行动有条不紊地展开。阿罗憾与护卫们握着粗撬棍,奋力插入落石的缝隙中,喊着号子用力撬动,“一二三!起!”每一次发力,落石都微微晃动,积雪从石缝中簌簌落下。赵六则小心翼翼地将绳索套在落石顶端,再把绳索绑在骏马身上,拉紧后按住马缰,等待号令。
顾长风已在凹地铺好羊毛毯,将两个受伤的伙计扶到毯上。王二的左腿被落石砸中,裤腿被砸破,骨头隐约可见,疼得浑身发抖;李三则是额头被砸伤,鲜血染红了脸颊,意识有些模糊。“别乱动,我先给你止血。”顾长风先给李三清理额头的伤口,用烈酒消毒时,李三疼得闷哼一声,顾长风轻声安抚:“忍一忍,消毒后就不发炎了。”他动作麻利地敷上金疮药,用麻布紧紧包扎好,又喂他喝了几口驱寒汤药。
另一边,沈砚秋见撬棍已将落石撬动出一道缝隙,立刻喊道:“赵六!让马发力!”赵六松开马缰,两匹骏马奋力向前拖拽,绳索被绷得笔直,落石在众人的合力下,缓缓向一侧挪动,终于清出了半米宽的通道。“再加把劲!再挪一点就能过人了!”沈砚秋喊道,亲自上前推搡落石,掌心被石头磨得发红也浑然不觉。
风越来越猛,零星的雪粒已变成大片雪花,落在人身上瞬间融化,又被寒风冻成冰碴。被困的商队伙计们也加入进来,有的帮忙扶着撬棍,有的给护卫们递热水,原本慌乱的场面,因有序的分工变得沉稳有序。顾长风处理完李三的伤口,立刻转到王二身边,查看后脸色凝重:“左腿可能骨折了,得先固定好,不然移动时会加重损伤。”他让两个伙计扶住王二的腿,自己则取出木板和麻布,将木板垫在腿两侧,小心翼翼地用麻布缠紧,“这样固定好,等会儿抬运时就不会疼了。”
半个时辰后,落石终于被清出一条可供一人一马通行的通道。沈砚秋抹了把脸上的雪水,对众人道:“暴风雪越来越近,咱们立刻撤离!阿罗憾,你带两个护卫走在前面开路,顾长风,你和我扶着伤员,商队的伙计们牵着骆驼跟在后面,速度要快!”
众人按着顺序出发,阿罗憾挥舞着弯刀,将山道旁垂落的冰锥砍断,防止砸伤人;沈砚秋扶着王二,一步步慢慢走在山道上,顾长风则扶着李三,时不时叮嘱他“踩稳脚下的雪”。骆驼似乎也察觉到危险,温顺地跟在伙计们身后,脚步虽慢却异常稳健。
雪越下越大,视线渐渐变得模糊,只能看到前面人的背影。赵六突然喊道:“前面有段冰路,很滑!大家小心!”沈砚秋立刻让众人停下,对阿罗憾道:“把带来的麻布铺在冰路上,这样能防滑。”阿罗憾立刻让护卫们取出备用的麻布,铺在结冰的山道上,麻布与冰雪接触,果然增加了摩擦力,众人踩着麻布,稳稳地通过了这段险路。
当救援队伍带着被困商队回到踏雪驿站时,暴风雪已席卷而来,天地间一片白茫茫,驿站外的能见度不足十米。格桑早已在驿站内生好了大火,灶房里煮着热汤和青稞饼,望雪驿站和听风驿站的支援人员也已赶到,正忙着将带来的柴火堆在灶房旁。
“快进屋暖暖身子!”格桑掀开驿站的门帘,一股暖流扑面而来。被困的商队伙计们涌进屋内,围着大火烤着冻僵的手脚,喝着热汤,脸上渐渐有了血色。顾长风则带着王二和李三到里屋,重新检查他们的伤口,给王二换了新药,又熬了活血化瘀的汤药:“你的腿虽然骨折了,但固定得及时,好好休养三个月就能痊愈,这段时间别下床走动,我会让驿站的学徒每日给你换药。”
沈砚秋则与阿罗憾、格桑等人坐在桌旁,复盘这次救援行动。“这次能顺利救出商队,多亏了预警及时、分工明确。”沈砚秋拿起炭笔,在羊皮纸上写下救援的步骤,“第一步,发现险情后立刻点燃对应信号烽烟,明确救援等级;第二步,根据险情调配人员与物资,外伤配医疗、堵路配工具、严寒配保暖物资;第三步,救援时优先转移伤员与老弱,再清理障碍;第四步,撤离时做好防滑防砸措施,确保全员安全;第五步,返回后安置人员,补充物资,随时应对后续情况。”
阿罗憾看着纸上的步骤,点头道:“这样的流程清晰明了,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大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只是这次咱们的撬棍不够粗,撬动大块落石时很费力,下次得让各驿站都备上几根粗撬棍,再多备些绳索和麻布。”
顾长风这时走了进来,补充道:“还要在救援物资里加些应急的夹板和止血粉,这次王二骨折,幸好带了木板,若是下次遇到更严重的伤势,没有合适的夹板就麻烦了。另外,要让各驿站的值守人员都熟记信号规则,黄色烽烟是‘需支援’,红色是‘紧急危险’,白色是‘救援成功’,别弄错了信号,耽误时机。”
格桑也开口道:“山民们对雪线的地形熟,下次救援可以让每个驿站都安排两个山民加入,他们能找到最短的救援路线,还能提前预判落石和雪崩的风险。”
沈砚秋一一记下众人的建议,将步骤补充完整,最终形成一卷“雪线救援标准流程”:“咱们把这个流程抄录多份,每个驿站贴一份,救援队伍人手一份,再定期组织演练,让大家都能熟练掌握。以后不管是遇到商队被困、人员受伤,还是雪崩堵路,都按这个流程来,就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损失。”
入夜后,暴风雪依旧肆虐,驿站内却温暖如春。被困的商队伙计们已在通铺熟睡,灶房里的柴火噼啪作响,煮着明日的热汤。沈砚秋与顾长风坐在桌旁,将这次的救援案例详细记录在羊皮纸上,标注上“断冰崖落石困商队案”,写明险情、救援步骤、所用物资、经验教训,与之前的“雪崩救援案”“冰裂缝救援案”放在一起。
“现在已有三个完整的救援案例,加上这个标准流程,各驿站应对险情就有章可循了。”顾长风端起一杯热奶茶,递给沈砚秋,“还记得第一次在冰川裂缝救援时,咱们连绳索的用法都没统一,费了好大劲才救出人,现在有了流程,效率快多了。”
沈砚秋接过奶茶,看着窗外的风雪,轻声道:“这条商道的平安,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次次的经验积累。这些案例和流程,是用之前的惊险换来的,得好好保管,让以后的救援者少走弯路,让每一个走在雪线上的人,都能知道危难时刻有人会按规矩来救他们,都能带着希望前行。”
窗外的风雪渐渐小了,月光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映出淡淡的银辉。驿站内的油灯跳动着,将两人的身影与桌上的救援流程、案例记录叠在一起。这卷浸着风雪与暖意的流程,或许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承载着丝路之上最实在的守护,随着一次次的演练与实践,终将成为雪线之上的“平安准则”,让驼铃声在风雪中依旧能安稳回荡。
次日清晨,暴风雪停歇,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沈砚秋与顾长风带着救援流程,前往望雪驿站,准备组织各驿站的值守人员和救援队伍,进行第一次救援演练。驿站前的空地上,众人已齐聚待命,手中握着撬棍、绳索等工具,眼神坚定——他们知道,今日的演练,是为了明日能更好地守护每一个往来丝路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