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蔬菜全熟”的奇迹,如同最富冲击力的乡村传奇,以张家沟为中心,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席卷了周边十里八乡。其传播速度,甚至超过了李狗蛋最成功的网络营销。
最初那种面对超自然现象的惊惧,在实实在在、远超预期的分红钞票面前,迅速转化为了一种狂热的崇拜和敬畏。而当这种崇拜,与农村根深蒂固的民间信仰、对土地和丰收的朴素神明期盼结合在一起时,便催生出了让张铁柱始料未及的局面。
神化的开端:从“张理事长”到“铁柱大师”
最初还只是合作社内部的社员,尤其是那些最初坚定跟随铁柱、并在这次“神迹”中获益最丰的“元老”们,看铁柱的眼神彻底变了。那不再是看一个能干的后生,或者一个有本事的带头人,而是一种近乎虔诚的、带着灼热光芒的注视。
“铁柱,不,铁柱大师!”一个老社员紧紧握着刚分到的厚厚一沓钱,激动得老泪纵横,“您……您是不是得了啥神仙传授?还是咱们张家沟的地气,就应在了您身上?”
“我就说铁柱不是一般人!当初他家的老母猪就通人性!现在更能让地里的菜听他的话!”
“肯定是神农爷显灵了!借铁柱的手,给咱们送福来了!”
这些议论,起初还只是私下流传。但很快,就变得公开而大胆。铁柱走在村里,遇到的村民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地打招呼,而是带着几分拘谨和恭敬,甚至有些老人会下意识地微微躬身。称呼也从“铁柱”、“柱娃子”变成了“铁柱大师”、“张大师”,弄得铁柱浑身不自在,连连摆手否认,却根本无人听从。
朝圣般的围观与“神土”的诞生
合作社那片创造了奇迹的土地,成了新的“圣地”。不仅本村人每天都要去转几圈,摸摸那些虽然已经采收但依然显得与众不同的秧苗,连外村的人也闻风而动,成群结队地赶来“参观学习”。
他们围着地头,指指点点,啧啧称奇。
“就是这块地!一夜之间菜全熟了!”
“你看这土,颜色都跟别处不一样,泛着宝光呢!”
“快!娃他爹,抓把土回去!放在咱家灶台上,保佑咱家地里也丰收!”
不知是谁先带的头,开始有人偷偷用袋子装合作社地里的土,称之为“神土”、“福土”,拿回去撒在自家地里,或者放在家里供奉。这股风潮愈演愈烈,甚至有人开始折取地里的菜梗秧苗,拿回去当“药引”或者“吉祥物”。
铁柱发现后,哭笑不得,赶紧派人守着地头,严禁任何人动土和破坏秧苗。但这反而更增添了这片土地的神秘色彩。
香火与供奉:荒唐的顶礼膜拜
最让铁柱头皮发麻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清晨,他照例去合作社办公室,远远就看到门口似乎聚集了不少人,烟雾缭绕。走近一看,他差点惊掉下巴!
只见合作社门口的空地上,不知何时被人摆上了一个小小的、用砖头临时垒砌的“神龛”,里面没有神像,却摆着一把翠绿的蔬菜(不知谁放的)和一个金光闪闪的“最接地气奖”萝卜奖杯的复制品(李狗蛋之前找人做的宣传模型)!神龛前,竟然插着几炷正在燃烧的香!几个外村来的老太太,正虔诚地跪在蒲团上,对着那奖杯和蔬菜磕头跪拜,嘴里还念念有词:
“求铁柱大师保佑,我家地里瓜果满架……”
“求神农爷……不,求铁柱大师显灵,让我家的猪多下崽……”
铁柱看得目瞪口呆,一股热血直冲脑门,又羞又急,赶紧冲上去:“哎哟喂!各位大娘!快起来!这……这像什么话!我不是什么大师!这就是个奖杯!不能拜啊!”
他手忙脚乱地想扶起那些老太太,想把香拔掉,却被老太太们不满地推开。
“你这娃子,别打扰我们求大师!”
“就是!心诚则灵!我们拜我们的,关你啥事?”
铁柱:“……” 他感觉自己快疯了!
最后还是老支书闻讯赶来,又好气又好笑地呵斥了那些老太太一番,才把这场荒唐的闹剧平息下去。但“铁柱大师”的名头和合作社门口的“香火”,却成了周边村子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谈资。
王翠花的担忧与赵有财的诅咒
王翠花找到铁柱,秀眉紧蹙,脸上满是忧虑:“铁柱,这样下去不行啊!大家都把你当神仙拜了,这……这太吓人了!万一哪天‘显灵’不灵了,或者出了啥岔子,大家伙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你淹死!”
铁柱苦笑:“我知道,翠花。可我能怎么办?我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说破了天也没人信啊!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而赵有财,在最初的震惊和嫉妒之后,看到铁柱被推上“神坛”,反而露出了一丝阴狠的冷笑。他在自家院子里,对着铁柱家老屋的方向,狠狠地啐了一口:
“呸!张铁柱,你就作吧!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现在大家把你当神供着,等哪天你露了馅,办不成事了,看他们不把你生吞活剥了!老子等着看你摔下来的那一天!”
他感觉,这种盲目的崇拜,本身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铁柱的困境与砖爷的嘲讽**
铁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享受着合作社成功带来的经济利益和部分村民近乎盲目的追随所带来的虚荣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如履薄冰的恐慌和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知道,这一切的根源,是那瓶不受控制的【初级植物生长液】。他现在就像是一个手持核按钮的小孩,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砖爷,我该怎么办?再这样下去,我……我怕是没法在村里待了!”铁柱对着板砖哀叹。
【哼!愚昧众生,何其可笑!】砖爷的声音充满了不屑,【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之神只,而非自身之努力,此乃惰性!汝既被架上神坛,便需拿出配得上此位置之担当与智慧!而非在此怨天尤人!】
“担当?智慧?我哪有那本事?”铁柱愁眉苦脸。
【蠢材!彼等求的是丰收,是利益!汝便给他们丰收,给他们利益!但需以‘合理’之方式!借此威望,正好推行更科学之管理,引进更先进之技术,将合作社带入正轨!届时,汝之‘神迹’自会慢慢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汝实实在在之能力与贡献!】
砖爷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焦躁的铁柱渐渐冷静下来。
是啊,堵不如疏。村民们把他当神农,无非是渴望丰收和好日子。他正好可以利用这种敬畏心理,推行之前因为阻力较大而难以实施的一些改革措施,比如更严格的轮作制度、引进新品种、建设小型温室大棚等等。
他不能一直活在“神农”的阴影下,必须尽快用实实在在的、可持续的成就,将自己在村民心中的形象,从一个“虚无的神只”,拉回到一个“可靠的带头人”上来。
想通了这一点,铁柱感觉肩上的压力轻了不少,眼神也重新变得坚定。
他走到合作社办公室的窗口,看着外面那些依旧对他指指点点、眼神热切的村民,深吸了一口气。
“好吧,既然你们暂时把我当神农……那我就先用这个‘神农’的名头,干点实事!”
他转身,对正在核算账目的王翠花说:“翠花,通知理事会,下午开会!咱们讨论一下,引进新品种和建大棚的事!”
王翠花抬起头,看着铁柱眼中重新燃起的、属于他自己的力量和光芒,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了安心的笑容,用力点了点头:“好!”
“神农下凡”的闹剧,还在以乡村特有的荒诞方式上演着。但身处漩涡中心的张铁柱,已经开始尝试着,去驾驭这股由他自己(和系统)意外掀起的狂风,努力让它吹向更实际、更长远的方向。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让这虚假的“神光”,照耀出一条真实可行的、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