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萼儿虽只说了个大概,且事事以她感受先入为主,萧祈年还是弄清楚了来龙去脉。想必是自己近来种种所为让太子起了戒心,纳了董萼儿便是想掣肘于他。
“我能见见我娘吗?”曾经的董萼儿如今的萼夫人问。
萧祈年看了她一眼,不答反问:“他待你好么?”
萼夫人愣了一下,旋即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嗯,太子殿下待我很好。”
虽然只是个夫人但是她得宠啊,也比寻常人家要过得更好,最重要的是,她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满心满眼也只有她。
所以,萼夫人很满意眼下的日子,唯一担忧的便是远在明月村的娘了,想到这里,她再次问向萧祈年:“我能见见她吗?”
萧祈年摇了摇头。
萼夫人满脸都是掩藏不住的失落,只见她咬着下唇低下头,哽着声音喃喃自语着:“她还是不愿意见我。”
其实离开梠城前,她回过一趟明月村,她想再劝一劝娘,她们一起去京城生活,可是娘却闭门不见,母女俩到最后都没有说上一句话,哪怕是告别的话。
即便是董萼儿仍然牵挂着董氏,但萧祈年看得出来她并不后悔忤逆了母亲的意思与太子离开,所以,他也没有立刻将董氏的真实情况告知,而是先问了她:“你与师娘在明月村时,可曾见过未大师?”
“未大师?”萼夫人抬起头,微红的眸中尽是不加掩饰的迷茫:“什么未大师?”
她的神色不像是装的,萧祈年摩挲着指间的佛珠,语气淡淡道:“一个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
萼夫人闻之,坚定地摇头:“从未见过。”
“那么,香囊是从何而来?”
“香囊?”萼夫人的表情变得更加疑惑了:“什么香囊?”
“师母手上有一个香囊,椭圆形大概有半个手掌大小,绣着绯紫色海棠缠枝的花纹,里面置了个不大的葫芦。”至于葫芦里的东西,并不需要详细说明。
“没有。”听着萧祈年的描述,萼夫人一口咬定从未见过那所谓的香囊:“我与娘向来衣着朴素打扮得简单,从未置办过任何香囊物什。”
更别提什么海棠纹样还有什么葫芦了,一听就很贵,娘肯定会说华而不实,绝不会买。
萧祈年闻声垂眸,既然董萼儿一口咬定没见过,那就是她离开后,师娘才得到了香囊,可如今师娘神志不清,晚晚也说比较麻烦……来源不好查。
虽说董萼儿不是个太聪明的姑娘,可听了萧祈年这么问,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这心里就忽然涌上了一丝不安:“师……殿下为何有如此一问?”
为何?
想着师母如今的样子,萧祈年快速捻了几颗佛珠,待定下神后,正准备将其情况与董萼儿明说时,却瞧见她身后那不远处,缓缓走过来的人。
许是萧祈年的视线实在太过强烈,萼夫人也好奇地跟着转过身去瞧……
“殿下,您怎么来了?”见到来人是太子,她脸上露出一丝惊喜,迎着来人快走了几步。
她不知太子殿下近日都在忙什么,也不愿多问以免对方生烦,但确实已有好几日不曾见过他,所以这才心生欢喜。
“听说碧妆院有贵客到访?”太子笑吟吟地向着董萼儿伸出手,董萼儿旋即将自己的手放入他的掌心,脸上的笑容也变大了几分,只听她软糯地应着:
“是辰王殿下。”
太子点了点头,与董萼儿牵着手一起往萧祈年那边走。
“臣弟,见过太子殿下。”萧祈年起身行礼,就见太子连忙松开拉着董萼儿的手,上前将人虚虚一扶:
“都是自家兄弟,何故如此客气?”
虽说手心蓦地一空,但董萼儿也不恼。虽然辰王身份尊贵,但到底是名义上的师兄,太子殿下如此重视师兄,她自是高兴的。
“不敢。”萧祈年客套了句,言语中带着疏离。
说实在的,他也没想到刚刚离府的太子会回来得这样快,更重要的是对方甚至没有追责他为何擅入后院。
“春日风暖却燥,四弟不如一同进屋饮茶,小叙一番?”太子笑着邀约,只是笑意不达眼底。
“好。”萧祈年欣然应下,正好,他也想听听太子究竟意欲何为。
一行三人往里走,分别落座后,便有侍婢上前备倒茶。待一切都备好,侍婢离开后,太子方才笑着开口:“听萼儿说,四弟与她颇有渊源?”
“是。”萧祈年也不隐瞒,直截了当告知:“萼夫人正是臣弟的师妹。”
“还真是师妹?!”太子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惊讶:“那日萼儿与我说时,我因多饮了几杯醉得厉害,还以为是做梦!这么说来……萼儿的父亲是~逍遥子董昶师父?”
“不错。”萧祈年语气淡淡。
有意思,太子竟佯作不知董萼儿身份。
“缘分啊!哈哈哈~”太子显然很高兴:“四弟,咱们这算不算的上是,亲上加亲?!”
萧祈年也跟着微微一笑,怎么不算呢?自然是算的,虽然他并不想算。
“四弟,吾与萼儿情投意合,也不愿委屈了萼儿,如若你没有意见,不知吾可否以董先生之女、汝之师妹的身份奏请父皇,封萼儿一个侧妃之位?”这话,太子问得那是一个真情实意,听得董萼儿先是惊讶随后感动得眼眶都红了。
但是,这要萧祈年怎么回答呢?
他若同意,那么无论是在父皇眼里还是外人眼里,他这太子党是板上钉钉了。甚至,不管太子在图谋什么他也只能支持,否则等待他的便是灭顶之灾。
他若不同意,想必师父这唯一的骨血是第一个就要恼了他的,势必骂他恩将仇报、铁石心肠等等。
所以,萧祈年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端起茶杯,缓缓饮了口茶。
“四弟?”等了许久不见对方回答,太子忍下心中的不悦提醒了一句。
“唉——”萧祈年长叹一声,放下手中喝了大半的茶水:“此事,非是吾不应,实在是……师母眼下的情况不太好,不适合谈及。”
情、情况不太好?
董萼儿第一个愣住,这是什么意思?
她离开明月村其实不算太久,娘怎么就情况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