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避雷古洞
与雷猊一战,虽险之又险地将其核心击散,但云孤鸿付出的代价亦是不轻。强行融合逆命死气与烛阴龙元带来的经脉撕裂感,如同有无数细小的火焰在体内灼烧;最后那道暗金色雷光擦过脸颊留下的灼痕,火辣辣地刺痛,更有一股精纯而暴戾的雷霆余劲盘踞不去,试图侵蚀他的头部经脉;加之硬撼雷猊时震荡的气血与消耗过剧的魂力,此刻的他,状态已然跌至谷底。
他不敢在原地过多停留,强忍着周身传来的阵阵虚弱与剧痛,依照羊皮地图上那极其模糊的指引,以及自身对能量流动的细微感知,朝着记忆中可能存在“避雷古洞”标识的区域踉跄行去。
每一步都异常艰难。焦黑破碎的地面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恶意,稍有不慎便会踏入隐藏的裂缝,或是踩上依旧残留着强大电流的琉璃化岩面。空气中游离的狂暴雷灵之气,无时无刻不在试图冲破他因受伤而变得脆弱的灵力防御,钻入经脉,加剧他的痛苦。
头顶的雷霆似乎永不知疲倦,依旧疯狂地倾泻着毁灭。震耳欲聋的雷鸣如同重锤,持续敲打着他本就受创的神魂,让他眼前阵阵发黑。他只能紧守识海中那枚缓缓旋转的逆命魂丹,以其散发出的灰蒙蒙光晕,勉强维系着灵台的最后一丝清明。
胸前的蕴魂环传来稳定而温润的触感,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支撑着他几乎要垮掉的意志。他不能倒下,至少,不能倒在这里。
如此不知行进了多久,或许只有数个时辰,却漫长得如同经历了数个轮回。就在他感觉快要到达极限,体内伤势即将压制不住时,前方一座格外陡峭、通体焦黑、仿佛被亿万雷霆反复洗礼过的巨大石山,出现在视野中。
根据地图上那几乎难以辨认的标记,以及他感知中,那座石山面向雷渊内部一侧的某处,能量波动似乎相对“平和”了一丝——并非没有雷霆,而是那种毁灭性的意蕴似乎被某种力量稍稍扭曲、削弱了。
希望就在眼前!
云孤鸿精神微振,强提一口真气,加快步伐,绕向石山的侧面。
果然,在靠近山脚一处极其隐蔽的、被几块崩塌的焦黑巨石半掩着的角落,他看到了一个约莫一人多高、黑黢黢的洞口。洞口周围的岩壁,与其他地方被雷霆劈得支离破碎不同,显得相对完整,甚至能隐约看到一些人工开凿的痕迹。
更让他心神一松的是,他能感觉到,洞口附近虽然依旧有雷灵之气弥漫,但那种直透灵魂的毁灭威压,确实减弱了不少。仿佛有一层无形的、微弱却坚韧的屏障,笼罩在洞口前方,将大部分狂暴的雷霆意蕴隔绝在外。
他小心翼翼地靠近,神识如同触手般探入洞内。洞内并无生命气息,只有一股陈旧的、混合着岩石尘土与一丝澹澹雷硝的气息。洞口内侧的岩壁上,依稀可见一些早已失去灵光、符文残破的刻痕,正是这些残存的阵法痕迹,构成了那层微弱的避雷效果。
找到了!避雷古洞!
云孤鸿不再犹豫,侧身从巨石的缝隙中挤入,彻底踏入了洞内。
进入洞口的瞬间,仿佛跨过了一道无形的界限。外界那永无休止、震耳欲聋的雷鸣,陡然降低了数个层级,虽然依旧能听到沉闷的轰响,却不再那般直接冲击神魂。空气中那股令人窒息的毁灭威压也大为减轻,虽然雷灵之气依旧浓郁,却不再那般狂暴难驯,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被“驯化”过的温顺感。
洞内空间不大,仅能容纳十余人左右,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顶部和四壁都是粗糙的焦黑岩石,地面相对平整,积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洞内光线昏暗,只有从洞口透入的、偶尔被雷霆照亮的微光,以及岩壁上某些特殊矿物发出的极其微弱的、带着澹蓝光泽的荧光。
这里显然已经废弃了不知多少岁月,空旷,寂寥,却在此刻,成为了云孤鸿在这片雷霆炼狱中唯一的庇护所。
他紧绷的心神,终于得以稍稍放松。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让他几乎要立刻瘫倒在地。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彻底放松的时候。
他首先强撑着,在洞口那残破的阵法痕迹附近,又简单布置了几个警示和遮掩气息的小禁制。虽然效果有限,但至少能起到一些预警作用。
做完这一切,他才真正松懈下来,背靠着冰冷粗糙的岩壁,缓缓滑坐在地。剧烈的喘息声在寂静的洞内格外清晰,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体内的伤势,带来阵阵刺痛。
他取出丹药,一股脑地服下数颗疗伤和恢复灵力的,随即闭上双眼,全力运转《烛龙逆命经》。
丹田内,那枚灰蒙蒙的逆命魂丹光芒略显暗澹,旋转也有些滞涩。随着功法的运转,精纯的魂力开始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淌过受损的经脉,滋养着那些被撕裂的创口,化解着盘踞在体内的异种雷霆能量。
同时,他也分出一部分心神,引导着药力化开,修复着肉身的损伤。脸颊上那道焦痕传来丝丝凉意,在药力和自身生机的作用下,开始缓慢愈合。
洞内异常的“宁静”,与外界的雷霆狂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差,让他更能清晰地内视自身的状态,也更深刻地体会到《烛龙逆命经》那游走于生死边缘、于毁灭中寻求新生的独特意境。
时间在疗伤中悄然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当云孤鸿感觉体内的伤势稳定了七八成,不再有恶化迹象时,他才缓缓睁开了眼睛。虽然距离完全恢复还需时日,但至少有了自保之力。
直到此时,他才有余暇仔细打量这个临时的容身之所。
目光扫过四周粗糙的岩壁,起初并未在意,但当他看到对面那面相对平整的墙壁时,眼神不由得一凝。
那面墙壁上,似乎刻画着些什么。
他站起身,走到那面墙壁前。借着洞内微弱的光线,可以看清墙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以某种尖锐之物刻划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大多已经十分模糊,布满了岁月的尘埃,但依稀能辨认出,是一些简单却蕴含某种韵律的人形图案,以及一些同样古老的、如同鬼画符般的注释文字。
这些人形图案,姿态各异。有的盘膝而坐,双手结出奇异印诀,指向自身丹田或头顶百会;有的则摆出各种扭曲却仿佛契合某种道理的姿势,像是在模拟雷霆的形态,又像是在引导某种力量;还有的图案,描绘着人体经脉,其中标注着几条并非主流修炼路径的、极其刁钻危险的行气路线,旁边以小字注释着“引雷淬脉”、“雷火炼窍”等字样。
那些注释文字更是古老晦涩,夹杂着大量关于“雷霆生灭”、“阴阳激荡”、“毁灭中蕴生机”的感悟与猜想。
这……似乎是一种极为古老、极为粗犷、却也直指雷霆本源的——引雷炼体之术!
云孤鸿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他伸出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冰冷的刻痕,仿佛能感受到无数年前,同样有一位(或几位)前辈修士,在此地苦苦抵御雷霆、挣扎求存,并试图从中领悟天地至理,开创出适应此地的修炼法门。
这些图谱与注释,虽然残缺不全,许多关键之处已然湮灭在岁月中,但其蕴含的理念,却与云孤鸿当下的处境不谋而合!
《烛龙逆命经》本就是行走于生死边界,于万死中求一线生机。而这引雷炼体之术,同样是借助天地间最狂暴的毁灭之力来淬炼己身,于毁灭中寻求新生与强大!
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共通之处。
他之前与雷猊战斗时,就隐隐感觉到,那精纯的雷霆之力虽然对他造成伤害,但每一次冲击、每一次对抗,都仿佛在无形中锤炼着他的肉身与意志,只是过程太过狂暴,难以掌控。
而眼前这些古老的图谱,似乎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相对“温和”、更具“引导性”地利用此地雷霆之力的方法!
若能成功,不仅能够加速适应这雷渊的环境,更能极大地提升肉身强度与对雷霆的抗性,对于他深入雷渊、寻找轮回殿,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盘膝坐在那面刻满图谱的岩壁前,目光灼灼,心神彻底沉浸其中。不再仅仅是疗伤,更开始了一场与古人隔空对话的领悟与推演。
他结合自身修炼《烛龙逆命经》的体悟,以及对生死之气的理解,尝试去解读那些模糊的图谱与晦涩的注释。
“雷霆,乃阴阳激荡所生,至阳至刚,蕴含生灭之机……”
“引雷入体,非是硬抗,需以自身为桥梁,导其狂暴,化其戾气,取其生机淬炼己身,散其死寂归于天地……”
“经脉行气,当循奇经,避其锋芒,导其流转,如大禹治水,疏而非堵……”
一个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碰撞、火花四溅。那些残缺的古老法门,在他那迥异于常人的修行理念与生死体验的映照下,渐渐变得清晰、生动起来。
他仿佛看到了一条隐约可行的路径——一条借助此地独特环境,以《烛龙逆命经》为根基,融合这古老引雷之术,进一步锤炼己身、提升实力的险峻之路!
风险,无疑巨大。引雷入体,稍有不慎便是形神俱灭。
但收益,也同样惊人。若能成功,他的实力将发生质的飞跃!
看着墙壁上那些沉默的刻痕,又感受了一下体内尚未完全平复的伤势,以及胸口蕴魂环那沉甸甸的牵挂,云孤鸿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而炽热。
他决定,在伤势基本恢复后,便要尝试按照自己的理解,引导一丝最外围、相对温和的雷霆之力入体,进行初步的淬炼!
避雷古洞,不仅是他疗伤的庇护所,更成为了他在这雷霆绝境中,寻求突破与力量的第一个“道场”。
洞外,雷声依旧轰鸣,毁灭好似永不停歇。